分享更多
字体:

共赢十年之农业篇:打破入世之初悲观预言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2-09 13:22 来源: 中国网

  编者按:2001年12月11日,中国正式成为世贸组织的第143个成员国。斗转星移,中国加入WTO的大家庭即将跨入第十个年头。回首十年的入世路,在促进本国发展的同时,中国对世界经济发展贡献亦良多。从即日起,中国网财经中心将推出一组入世十年系列稿件,力图为您呈现十年来中国经济发展所经历的路程,展望下一个十年的征程,敬请关注。

  中国网讯(记者 姚毅婧) 中国入世之前,最担心的就是农业问题,在入世谈判过程中,农业是中国加入WTO谈判难点之一。其中,农产品市场的开放和农业补贴问题一直是争执的焦点,农业成了中国对外开放影响预期最悲观的产业之一。入世十年来,中国农业积极应对挑战、抓住发展机遇,保障了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的有效供给,农民收入较快增长,打破了入世之初的种种悲观预言。

  中国农业受益于WTO 在机遇中成长

  中国在入世前的谈判中一直思考如何既符合WTO规则,又能有效地保护本国农民的利益。正因如此,当中国加入WTO双边谈判基本结束,多边谈判开始启动之际,中美在农业补贴问题上又僵持不下。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办公厅副主任、研究员程国强在接受《中国经营报》采访时表示,入世以来,在市场开放的同时,国家加大了对农业的支持保护。出台了取消农业税,实施直接补贴、农资综合补贴、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最低收购价等一系列具强农惠农政策措施,初步建立了以价格支持为基础,农业补贴为主体的农业支持政策体系。入世十年来,中国全面实现从农业“负保护”向“正保护”的政策转型。

  程国强指出,中国农业发展的基本目标是,保障主要农产品供给、促进农民增收。从10年的数据上来看,这两个目标都实现了。中国的粮食总产从2001年的9052亿斤增加到了2010年的10930亿斤,增长了20.7%,年均增速达2.1%。从2004年开始,中国粮食生产连续8年丰收,粮食产量保持在1万亿斤以上水平,打破了延续多年的粮食三年一减的不稳定周期,粮食安全基础得到进一步强化。

  农民增收方面则更明显,农民人均收入连续迈上3000元、4000元、5000元台阶,农村改革逐步深化。多项重要的农业扶持政策都是在这10年里出台的,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01年的2366元增加到2010年的5919元,增加3552元,年均增长10.7%。农业部农产品贸易促进中心主任、农业部WTO农业谈判的机构负责人倪洪兴针对“入世十年中国农业的启示”问题撰文指出:“回顾十年来的发展历程,总体看来尽管减让幅度大、市场开放程度高、面临的挑战严峻,但由于思想重视、应对有力,中国农业保持了平稳过渡和健康发展。”

  数据显示,入世以来,随着市场的不断开放,中国农产品贸易快速持续发展。贸易总额由2001年的279.2亿美元发展到2010年的1219.6亿美元,增长3.4倍。进口由118.5亿美元增长到725.5亿美元,年均增幅22.3%;出口由160.7亿美元增长到494.1亿美元,年均增幅13.3%。

  程国强表示,令人关注的是,从2004年开始,中国由农产品贸易顺差转变为贸易逆差,2010年达230.4亿美元,比2004年增长4.7倍。农产品进口总额从2001年的118亿美元,增加到2010年的719亿美元,年均增幅达22.2%。在粮食等主要农产品综合生产能力稳定提高的背景下,农产品贸易结构出现的这种转折性变化,这说明中国在农业市场开放和粮食安全保障之间,找到了平衡点,形成了服务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农产品贸易战略。

  中国农业贡献于世界 在挑战中走向成熟

  入世10年来,中国农业在WTO规则下茁壮成长,但不可否认,成长过程有着许多挑战,也付出了艰辛和沉重的代价。面对多哈回合的一拖再拖,面对各国贸易壁垒的种种关卡,面对农产品贸易由绝对顺差到逐渐逆差,中国农业选择了应对挑战,在种种摩擦中走向成熟。

  倪洪兴在今年“21世纪农商论坛”上表示,入世给中国农业带来重大挑战,由于农产品进口缺乏调控,对农业造成了过度挤压和价格打压,严重打压了小农和农业中小企业。尤其是保护小农的空间受到了很大打压。他举例,大豆进口以后,去年进口达5000多万吨,而国内大豆则出现了积压的情况,这种缺少调控的进口对农业造成了过度挤压。他认为挤压存在于三个层面上。第一进口过度,比如大豆。第二个是价格打压,进口价格过低以后对整个产业造成压力,使国内产业缺少继续发展的动力。第三是国内大企业与外资结合起来,对中小企业挤压。

  倪洪兴撰文指出,在加入世贸组织的过程中,中国大幅开放了农产品市场,农产品关税削减幅度达72%,现有关税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1/4,取消了所有形式的出口补贴,黄箱支持下的综合支持量(AMS)为0,微量允许水平只占农业产值8.5%,这些都可以表明中国农业承诺远高于其他WTO成员。

  据国家统计数据显示,加入世贸组织前7年(1994-2001)期间中国农产品出口总额从265亿美元增加到347亿美元,同期农产品进口总额从162亿美元增加到287亿美元,顺差从103亿美元减少到60亿美元;加入世贸组织后8年(2001-2009)期间中国农产品出口总额从347亿美元增加到873亿美元,同期农产品进口总额从287亿美元增加到837亿美元,顺差减少到36亿美元。这一组数据的对比表明,入世后中国农产品进出口的增加均十分显著,而顺差也逐渐减少。

  进口大幅增长在满足国内需求、缓解资源环境压力的同时,也对中国农业发展带来了挑战。近几年农产品贸易出现逆差且急剧扩大,2004年逆差为46亿美元,2010年增至231.4亿美元。大豆、羊毛、油菜籽、棉花等产品进口依存度已达到很高的水平。按照匡算,目前大豆的自给率不足30%,食用油自给率不足50%,棉花的自给率在60%左右。大豆、羊毛新增市场几乎全部被进口产品占领,棉花新增市场60~82%被进口产品占领。进口产品对新增市场的过度挤占,使得农产品产量没有因为需求的强劲增长而得到相应增长,农业生产发展空间受到一定抑制。

  程国强在北京论坛第八届年会上指出,农业问题不仅仅在中国非常敏感,在WTO领域,在乌拉圭回合谈判还有多哈谈判也是焦点问题,无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农业问题从来都是一个敏感的,最具挑战性的问题。在中国,农业最主要的特征是经营规模特别小,人均土地面积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40%,组织化程度比较低,科技实力也比较弱,始终处于国际竞争中的不利地位。但入世十年来,中国农业农村打破了当初的预期,取得了出乎意料的发展。

  程国强说,2008年以来,中国应对的一个重大挑战是国际粮价的波动。08年的国际粮价波动导致全世界近十亿人口吃饭受到威胁,有37个国家出现严重的社会问题,而中国成功应对了这些挑战,特别是最近几年国际金融危机导致通胀压力加大,中国国内农业的稳定发展形成了抗击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基础支撑。他认为,如果国内缺少稳定的粮食供给和市场,中国很难应付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的通胀压力。

  程国强指出,中国农业在最近十年以来有两个比较大的贡献,第一是十年来中国在工业化城镇化的过程中,战胜了农业生产成本不断上升,农业比较力不断下降这一规律,也克服了十年来的种种自然灾害。从2003年的非典,到后来的冰雪灾害、汶川地震等等都对粮食安全问题有重大挑战。但由于这十年保持了主要农产品的增产,使中国人吃饭的问题没有受到威胁。他认为,对于中国而言,如果能够确保13亿人口吃上饭,农业就成功了。(完)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