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经济半小时:见证入世十年——纺织篇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2-09 23:20 来源: CCTV《经济半小时》

  10年前的12月11日,中国正式成为世贸组织成员。入世被认为是中国向世界开启了一扇门,是中国张开双臂拥抱整个世界。但当时也有人担心入世就是与狼共舞,能否赢得市场还是一个未知数。10年过去了,中国经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我们的生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从今天开始,我们将连续播出入世十周年节目,为您梳理各个行业的变化。纺织业在入世前被认为是有可能获利最大的行业,经过了10年的发展,纺织业现在好吗?来看记者调查。

  在中国长三角的这个服装厂里,这些刚刚在生产线上加工好的衣服,正在进行着最后一道工序。工人们正在给刚刚生产出来的衣服贴上品牌标识。这些美国、欧洲最热销的品牌服饰,就是在中国的工厂里诞生出来的。而用不了半个月的时间,这些衣服就会漂洋过海,到达大洋彼岸。

  字幕:美国  路易斯安那州

  【解说】萨拉。邦焦尔尼,是一位美国作家,从2000年开始,她发现家里的很多物品都来自中国,家里的窗帘、电热毯、沙发套,甚至家人的很多外套、毛衣、裤子、鞋、袜子。。。。。。也统统来自中国。

  【同期】美国作家  萨拉。邦焦尔尼

  到处都是中国制造,到处都是。

  【解说】萨拉不禁想到:如果没有这些中国产品,生活会变成怎样?于是她突发奇想,决定带领全家尝试一年不买中国产品的日子。

  【同期】美国作家  萨拉。邦焦尔尼

  我们要花很多时间识别产地和标价,购物花费了我很多时间和精力。

  【解说】萨拉没有想到,将中国产品,尤其是衣服、鞋、袜子、毛巾等纺织品剔除在外后,一家人的生活出现了意想不到的麻烦,这段生活历险,后来被她写成了风靡一时的畅销书——《离开“中国制造”的一年》。

  【同期】中国入世谈判代表团第四任团长  龙永图

  美国、欧洲已经通过产业结构的调整,把它的纺织业基本上淘汰了,基本上中低端的纺织业基本上淘汰了,所以形成了我们很大的一种刚性需求。

  【解说】事实上,在众多中国制造中,占全球出口份额最大的正是中国的纺织品服装,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统计数据显示:到2010年,中国纺织服装业规模以上企业的产值突破了4万亿元规模,行业全年出口额达到了20605亿美元,十年间出口额累计增长了292.1%,年均增幅达16.4%,持续保持了两位数的增长幅度;

  来自世界贸易组织的统计显示:到2010年,中国纺织品服装出口量占到了全球出口份额的三成以上。而在2001年,中国纺织品服装在全球的出口份额仅有一成多。有评论认为:纺织服装行业是中国加入世之后,发展最快、受益最大的行业之一。而与此同时,价廉物美的中国纺织品让全世界消费者节省了巨大的消费支出,据美国媒体测算:过去十年,中国的纺织品让美国消费者节省了上千亿美元。

  【同期】中国入世谈判代表团第四任团长  龙永图

  在一个全球化的时代是你需要我、我需要你,我们需要每个欧洲的纺织品市场,美国、欧洲需要我们的纺织品生产、产品。

  【解说】上溯到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国纺织品服装的出口额占全球市场的比重虽然不能与今天同日而语,但却占到了我国出口商品贸易总额的三分之一,是我国出口换汇的第一大商品。但在当时,《世界贸易组织》的前身------《关税与贸易总协定》颁布了《纺织品服装协定》,其中明确规定:纺织品服装销售到美国、欧洲需要获得配额。

  【同期】中国入世谈判代表团第四任团长  龙永图

  这样就严重地阻碍了我们中国的纺织品销往美国和欧洲,所以当时就为了要解决这样一个问题,就必须要参加当时关贸总协定的一个所谓多种权威协定或者叫纺织品协定,当时为了要扩大我们中国纺织品的出口,所以才决定了我们先参加关贸总协定的纺织品协定,然后再参加关贸总协定,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当时我们中国纺织品出口的强劲优势使得我们加快了争取复关或入市的步伐。

  【解说】根据《关税和贸易总协定》的《纺织品服装协定》,全球所有纺织品的进口配额限制,必须在2005年全部取消。但是在谈判中,面对中国纺织品服装行业加入关贸总协定的要求,美国和欧洲的一些国家却提出了一个苛刻的条件。

  【同期】中国入世谈判代表团第四任团长  龙永图

  美国和欧洲觉得我们中国的纺织品出口竞争能力太厉害了,所以他就要求搞一个例外,就是全球在2005年取消纺织品的配额限制,但是你们中国还要再接受五年的限制,这当然是对我们一种严重的歧视。

  【解说】从1986年开始,经过七年拉锯式的谈判,最终在1994年乌拉圭回合谈判达成了

  《纺织品服装协定》。经过中国谈判代表艰苦卓绝的努力,中国的纺织品服装获得了和其他缔约国同样的待遇。按照各成员国达成的协议:从1995年到2004年底,经过十年过渡期,分四个阶段在世贸组织成员国之间取消纺织品、服装的配额限制,实现自由贸易。

  【同期】中国入世谈判代表团第四任团长  龙永图

  后来经过我们中央高层坚决和美国这样一个斗争,最后把它作为我们当时中国入市一个基本条件提出来,就是我们不可能接受在全球的纺织品配额取消以后,继续对中国的纺织品市场实行配额限制,后来美国做了让步,所以这个问题得到了顺利的解决。

  【演播室】入世之初,国内纺织行业整装待发,外贸出口呈现出爆发式的增长,像袜子等产品每年都是十几倍的增幅,欧美发达国家将这看作是一场“袜子战役”,开始对中国纺织品采取“特保措施”,纺织业成为贸易摩擦的重灾区,大大小小的企业开始学会在新规则中生存。

  【解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世界市场的大门向中国敞开了,在中国入世元年-----2002年,中国纺织工业总产值、利润、出口额三项主要经济指标均创历史新高。虽然中国的纺织品服装在入世第一年就交出了一份完美的成绩单,但在中国入世之初的几年时间里,纺织品服装的配额并没有完全取消。尹国新是江苏一家民营服装企业的老板,在2000年前后,他的企业在江苏已经小有名气,但工厂主要的业务是为贸易公司做加工,想要自己开拓海外市场,尹国新却感到举步维艰。

  【同期】江苏晨风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尹国新

  当时我们做自营出口的话是没有配额的,只能寻找一些不需要配额的品种或者是市场,所以那个时候的路是很窄。

  【解说】就在尹国新为配额限制苦恼的时候,同样位于长三角的一家国有贸易公司----上海丝绸,却业绩一路飘红,是上海市最炙手可热的出口大户。

  【同期】海丝绸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徐伟民

  2001年这一年,我们公司的整个纺织品服装出口达到了历史性的最高的位8亿美元,所以这个数额是在全上海的各类企业当中(排第一),都已经超过了上海当时的宝钢的出口,在全国的纺织服装行业都是数一数二的。

  【解说】同样位于沿海地区,同样从事纺织品服装行业,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天壤之别呢?

  【同期】上海丝绸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徐伟民

  不是说你这个产品你有这个销路,你有这个价格的优势,你有这个质量的保证,你就可以出口了,这就像我们原来计划经济体制上面去买粮食,你还得有购粮证,还要这个粮票,就是说你这个出口也得有这个配额这张证书,你没这个证你也出不了,那么我们公司在这个全国纺织行业这个企业里面,我们拿到这个配额这个份额是很大的,所以我们这个出口能够这么多。

  【解说】在纺织品服装出口有配额限制的情况下,绝大部分的配额都分配给了产值大、对外贸易能力强的大型国有企业。而国外的采购商想要采购中国纺织品服装,也只能通过拥有出口配额的生产企业和贸易公司。这让众多像尹国新一样的民营企业主,既羡慕又不服气。按照世界贸易组织成员国缔结的《纺织品服装协定》,从1995年起,纺织品服装的配额会分四个阶段逐步取消,到2004年底彻底取消,伴随着配额一点点的取消,我国的民营企业开始磨拳搽掌,积极扩大产能:据统计,2003年全国新增5000家纺织企业;仅在2004年第一季度,纺织行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超过了100亿元,增长幅度达到了144%。

  【同期】江苏晨风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尹国新

  那个时候中国真个一个生产的爆发,生产能力的一个爆发。

  【解说】2005年1月1日开始,全球纺织品服装迎来了“无配额”时代。“统治”了世界纺织服装贸易长达40年之久的配额制宣告结束。这对中国大大小小的纺织企业而言究竟是机遇还是挑战呢?

  【同期】江苏晨风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尹国新

  大家纯粹进入市场的一个竞争,这样的话,客人开始改变,以前很多的品牌商、零售商,开始直接照我们这些比较有综合实力的工厂,直接来下订单,直接来做业务,不通过贸易公司了。

  (转场)

  【同期】海丝绸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徐伟民

  但是对我们公司来说它是一种等于是一种保护垄断的地位,被彻底的打破了。

  【解说】伴随着纺织品服装出口配额的终结,中国纺织服装行业迎来了一波井喷行情。据统计,2005年,中国纺织行业在“后配额时代”元年,各项经济数据再创新高:中国纺织品服装出口1150.3亿美元,增长20.9%,其中对美国出口186.4亿美元,增长70.5%,占我国当年纺织服装出口总额的16.2%;对欧盟出口183.2亿美元,增长56.9%,占我国出口总额的15.9%。但好景不长,接连爆发的贸易摩擦,给预想中美妙的贸易自由化蒙上了一层阴影。

  【同期】中国入世谈判代表团第四任团长  龙永图

  我们中国纺织品对美国和欧洲的出口大幅度增加了。当然这引起了他们的恐慌,美国和欧洲和我们又进行了纺织品的专项谈判,来遏制中国的纺织品出口。

  【解说】为了遏制中国纺织品出口到欧洲,欧盟表示要对中国纺织品出口采取“特殊保障机制”。紧接着,一系列针对中国纺织品的“特保调查”相继展开,中欧之间的贸易争端层层升级。为了阻止摩擦进一步恶化,时任欧盟贸易委员曼德尔森飞抵上海,与时任中国商务部部长薄熙来进行紧急磋商。经过十多个小时的拉锯谈判,最终双方协定:中国将在2007年底之前,保证出口到欧洲的纺织品增长平稳过渡;欧盟承诺到2008年不再限制中国纺织品,而在2007年底之前,只对10种中国纺织品设置增长限制。

  【同期】中国入世谈判代表团第四任团长  龙永图

  我们和美国、欧洲达成了一些协议,就是不要使中国的纺织品像洪水猛兽一样一下子冲到国际市场上去。

  【解说】但由于协议达成前,纺织品出口不受限,欧洲一些厂商开始纷纷加紧进货,出现了抢关进口的情况,最终导致了八千万件中国纺织品因为无法清关积压在欧洲港口,这无疑给中国的纺织品出口企业带了直接的损失;而在欧美市场由于缺货出现了“空货架”现象,给欧美纺织品进口商、零售商也造成了不小的打击:以德国为例,德国的贸易企业损失的营业额达到了3.8亿欧元,德国财政也会少征1.4亿欧元的关税、营业税和企业税。而封存在欧洲各大港口的8000万件纺织品业也花费了巨额的存储费,这一事件被欧盟内部称作是二战以后最严重的纺织品危机。如何能够找到化解危机的钥匙呢?最终,欧美国家在权衡各方利益之后,与中国达成了解决方案。

  【同期】时任中国商务部部长薄熙来:“我赞赏欧盟最终把所有积港产品全部放行。”

  时任欧盟委员会主席曼德尔森:“欧盟永远不会与中国进行贸易战,我们彼此需要依赖彼此的市场。”

  【演播室】尽管摩擦不断,但纺织业的确让西方国家享受到了物美价廉的商品,同时也使得中国纺织业赢得了巨大的发展机会。十年来,纺织业的发展超出了预期,出口量和产业规模都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增长。在2000年,纺织工业规模以上企业的工业总产值只有8800亿元,去年超过47000亿元,今年将超过5万亿元。纺织服装出口额从2000年的500亿美元增长到去年的2065亿美元。前面我们看到在WTO的规则之下,和则两利,中国可以越来越好的利用WTO规则来发展自己。入世给中国带来的绝不仅仅是更加开放的市场和大量的订单,同时也带来先进的技术、理念和产业升级,并倒逼中国纺织企业转型升级。现在国际市场风云变幻,国内竞争日益激烈,纺织服装行业路在何方?

  【解说】在长三角的这个外贸加工企业,一进入车间,最显眼的位置就挂着这些牌子。

  【同期】上海塔汇针织厂厂长  虞剑芬

  做外贸的工厂,就必须做某一个品牌,就是国外的大品牌必须有查场的过程,就是他同意不同意你为他生产,他到工厂来查人权,查劳动工资,查安全、查消防,查各种各样的环境。

  【解说】虞剑芬从事纺织行业已经将近20年时间了,她的工厂专门为国外品牌做代工,加入世贸组织后,虞剑芬拿到了很多外贸订单,但是每接到一个新的客户,按照惯例,他们都会委托第三方来工厂进行检查、备案,以确保从这里生产出来的产品,能够经受住客户所在国家的反倾销调查。

  【同期】上海塔汇针织厂厂长  虞剑芬 

  实际上也是做贸易壁垒的一种方法,(但)从某种程度上呢,工厂觉得很认证做好环境卫生,认证做好劳动保护,在某种程度上也不是坏事。

  【解说】国外客户查厂的有些条件虽然近乎苛刻,但是在虞剑芬看来,也在一定程度上,促使自己的工厂提升了管理水平,自己也从中获益接到了越来越多的加工订单。但是在订单纷至沓来的同时,有一个隐痛总是在虞剑芬的心头挥之不去。-------在工厂的车间里,工人们正在赶制欧洲一家大型连锁超市的订单。这里是包装前的最后一道工序-----为产品加上价签,价签上标注,这件产品在欧洲的超市售价为15欧元。让虞剑芬苦恼的是,客户支付给自己的只有5.4美金。

  【同期】上海塔汇针织厂厂长  虞剑芬

  合下来也就是30块多一点人民币,但是要包括就是所有的衣服、毛纱、辅料还有包括叫箱子、商检费还有进仓费,就是我们集装箱进去的费,所有的费用都包括在内。

  【解说】计算下来,这样一件产品,虞剑芬能拿到的利润还不到1块钱人民币。为什么赚不到更高的利润?成为了许多纺织品出口企业亟待突破的难题。

  【同期】江苏晨风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尹国新

  中国现在的人力成本也好、资源成本也好,原副材料也好,已经到了这个地步,完全靠价格竞争已经没有生存的机会了。

  【解说】近年来,国内原材料成本、劳动力成本节节攀升,作为劳动密集型产业,纺织品服装行业的传统优势在逐步丧失;而在国外,一方面我们的主要出口市场-----美国和欧洲,接连受到金融危机、债务危机的影响,消费能力迅速减弱,另一方面,在东南亚,越南、孟加拉、柬埔寨等国家的成本优势正在逐步显现。面对这种内外夹击的局面,中国的纺织品服装企业在如何应对呢?

  【解说】在虞剑芬工厂的编织车间,一台台全自动的机器正在迅速运转。2008年,金融危机来袭,就在很多企业面临亏损、甚至倒闭的局面时,虞剑芬斥资2800万购置了这些新机器。

  【同期】上海塔汇针织厂厂长  虞剑芬 

  本来一台机的话,一天一个人摇,十件衣服了不起了,现在一台机器多的话能做二十几件。一个人现在目前能看六台机。如果设备不改制,不提高生产力的话,这个工厂是没办法开下去。

  【解说】同样是民营的服装加工企业,尹国新除了让工厂的设备更新换代,还专门从法国聘请了设计师,组建了一支设计研发队伍,这意味着,尹国新不愿在单纯做OEM赚取最多10%的加工费,而是将目光放在了附加值更高的新面料、新款式的开发上。事实上,一旦这里出炉的新样品被客户采纳,那么尹国新的利润空间就会至少增加到30%。(转场)

  【解说】上海丝绸在入世之前,是上海最大的纺织品服装贸易公司,手中握有大量的出口配额。但是入世后,配额取消了,公司的垄断地位随之消失,真正成为了市场竞争中的主体。市场机制倒逼上海丝绸在一步步的转型升级,最近几年,上海丝绸除了斥资上亿元,在山东、安徽等地建成了现代化的工厂,而且在潜心培育自己的品牌。

  【同期】上海丝绸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徐伟民

  加入世贸以后,所有的游戏规则都变掉了,那你这个企业以后还靠什么来生存?那我就觉得这个企业可能最终可能就是要靠品牌来生存了,做OEM(代工)利润只有5%,做了品牌之后,我跟你说,它的毛利50%,(但)做牌子是一个长年累月的,可能要一代人甚至要几代人的努力,这个可能。十家能成两家,其余是陪练,冠军只有一个。

  我们现在已经差不多整整做了11年了,我们实话实说,我们大概在7年、8年之前,全都是投入,没有利润的,没有产出的,就是这个利润没有回报的,只有投入,前面7年就是投入,大概,我们是从大概第八年开始微利。

  【解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十年来,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保持了两位数的增长幅度,2010年中国纺织服装出口总额为2065亿美元,就业人数仍然保持在2000万人口之上。不仅如此,整个“十一五”期间,出口数量对纺织业出口增长的贡献率占到44.5%,价值增长的贡献率占55.5%。但经济学家对全球现代产业价值链的研究表明,中国绝大部分纺织企业的地位正处在“V”字型国际产业链利润曲线的最低端。在这个曲线中,一头是研发、设计,另一头是销售、服务,中间是加工生产。处在两头的产业利润率在20%至25%之间,而处在中间的加工生产产业的利润只有5%。站在入世十周年的历史结点,展望中国纺织服装行业的未来,我们究竟如何摆脱附加值低、对外依存度高的现状呢?未来中国纺织品服装行业的出路究竟在哪里呢?

  【同期】上海纺织控股(集团)公司董事长 席时平

  我们的体量是最大的,加工能力是全世界最强的,只是所谓的纺织大国,我们的目标就是要从纺织大国走向纺织的强国,这个就是我们的一个整个中国纺织业发展的一个目标。高新技术纺织业当中的尖端技术到现在为止主要还是掌握在世界上一些500强当中的这些纺织的大集团的手里。比较明显的例子在中国的现在市场上销售的一线品牌,基本上都是欧美的这些品牌,占领着中国的市场。

  中国中纺集团公司副总裁  李灵敏:

  我想这个服装的行业、这个纺织行业是永存的行业,因为大家每个都得穿。充分竞争的行业,蛋糕很大上千亿。我想这个产业应该是永远一个朝阳的产业,但是关键怎么做。

  中国纺织品进出口商会副会长  江辉

  如果我们想在以后的环境能够取胜的话就必须转型升值了,有自己的品牌,有产品创新,只有这样的话,今后才能在国际纺织品贸易中立于不败之地,否则我们没有前途。

  【半小时观察】八亿件衬衣才能换一架飞机,这可能是前几年对中国纺织行业心情最复杂的评价。十年高速发展,从数量增长来看,中国纺织业无疑度过了一个“黄金期”。世界纺织第一大国非中国莫属。但是我们应该看到,这个大国是用低成本、低利润和高能耗换来的,还处在微笑曲线的最低端,大国并不意味着强国。未来纺织行业想继续获得有竞争优势的增长模式,只有产业升级,开拓新的增长点。而与此同时,欧美国家通过技术创新来抢占市场份额,中国纺织业面临新兴经济体和发达经济体的“两头夹击”。从大国到强国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在这样的背景下,纺织工业“十二五”规划的定位是,坚持转型升级、强化自主创新、品牌建设、人才培养和节能减排,为成为纺织强国奠定基础。我们期待这一天早日来临。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