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通缩趋势显现 放松还需加码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2-11 16:15 来源: 证券市场红周刊

  《红周刊》特约作者 联讯证券首席经济学家 文国庆

  上周小结中,我们根据PMI数据的分析得出结论:经济衰退的迹象初现,目前货币放松的力度不够。本周公布的CPI和PPI数据,再次佐证了这种判断。

  统计局公布的11月份的CPI同比增速4.2%,环比下降0.2%,PPI同比增速2.7%,环比下降0.7%,这些数据大大低于市场人士的平均预期,两项通胀数据的表现如图1所示。

  在10月份通胀数据披露后,我们再次提示了经济快速回落,明年上半年出现通缩的风险,现在看来这个风险正在迅速逼近。从图1看,通胀数据在今年6、7、8月高位筑顶,9月份顶部确立,10月份形成高位死叉,到了11月份已经显示出趋势性大幅回落的局面。仅从这个图来看,本次价格下落跟2008年底极为类似,而我们的外部环境也相差无几。

  在分析通胀形势时,由于同比数据过于滞后,我们更应重视环比数据的变化趋势。我们之所以从8月份以后一直认为通胀问题不大,主要是基于对于通胀环比数据的分析。这一轮的通胀高峰在2010年11月,而今年的通胀峰值在6月,7月以后,尽管同比数据还维持在高位,但环比数据一直在快速下降,而这种环比数据的持续下降与季节性因素无关。根据环比数据可以看到8月份CPI已经明确地见顶回落了,环比数据连续5个月的趋势性回落,已经明确显示了通缩趋势。特别是11月份CPI环比-0.2%,是通胀数据17个月来第一次出现负值。此外PPI数据则更早地提示了通缩的趋势。

  PPI比CPI对形势更为敏感。目前通缩形势已经持续了6个月,从内外经济形势看,这个趋势将维持7~8个月。上述通胀形势反映了世界经济已经再度进入低迷周期,中国经济增速也会出现大幅度的回落,通胀已经不是我国经济政策应当关注的重点,稳定经济增长成为刻不容缓的任务。

  物价水平出现超出预期的回落,可能跟货币收缩过度有关。按照货币政策的前瞻性原则,货币放松的时点应该选在8月份,至少不能迟于9月,但是从央行公布的数据看,一直到10月份我们都在实行持续紧缩的货币政策。

  从图2可以看出,由于货币政策持续紧缩,M1增速已经到了次贷危机同时段的水平,连续22个月持续紧缩的累积效应现在终于体现出来。鉴于货币和经济运行的惯性,要想经济回到正常状态,存款准备金率应该下调3个百分点,而为了纠正以往的过度紧缩,在今年内应该下调1.5个百分点,显然,央行的政策调整速度较慢。货币政策理论上应该具有前瞻性,但是从图表显示的数据看,我们的政策不但是滞后的,而且是大幅度滞后的。这种调控节律错位,无论在2009年的放松还是在2010年以后的紧缩上都是如此。

  对于股市而言,之所以2300点的政策底被屡次冲击,中国股市远远落后于世界主要的市场,根本原因还是货币政策的超调,节奏的紊乱。本周市场的第三次探底,是市场对政策调控能力的担忧引发,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也就是说,政策放松的速度太慢了,或者根本没有放松。

  鉴于10月份央行外汇占款下降了893亿,基础货币呈现被动减少态势,降低存准是理所应当的应对措施。上周降低存准不应当看作是货币放松,而只应当看作是应对资金外流的一种技术性动作。我想,观察市场能否击穿2300点的重要标志是,下周央行是否会再次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如果再次降低,2300点守住有望;如果没降,可能要看到2200点了。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