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大宗交易创年内新高 QFII频现身蓝筹股溢价交易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2-04 11:41 来源: 证券市场红周刊

  《红周刊》记者 刘增禄

  11月,大盘先扬后抑,月跌幅5.46%。因受10月大盘上涨效应的影响,冷清了两个月的大宗交易市场出现了明显回温。

  11月大宗交易创年内新高

  据Wind资讯统计显示,11月沪深两市涉及大宗交易的A股公司合计208家,共发生大宗交易752笔,累计成交金额201.8亿元,交投不仅较10月份大幅回升,月度总成交金额更是一举创下年内单月新高。

  结合市场走势分析,大宗交易的月度成交情况变化与大盘走势呈现了如影随形的态势。观察今年以来各月的大宗交易成交情况,此前涉及公司家数最多、成交次数最为活跃的月份为7月,单月有208家A股公司发生595次大宗交易,而此时期也正是大盘指数前一次进入反弹期间的时期。7月大宗交易出现阶段高峰后,8、9、10月则逐月回落,同期大盘也重新进入单边下行的态势。9月份,随着市场的不断下挫,大宗交易月成交总金额跌破维持了6个月的百亿元大关,为62.57亿元。10月份,由于国庆长假月内正常交易日仅为16天,加之正处于三季报披露敏感期,月内成交总金额也再度萎缩,仅有58.87亿元。

  对比来看,目前大宗交易的状况与之前7月情形有所相似,10月底大盘启动反弹,11月中旬大盘又开始回落,而大宗交易则同时升温。把成交情况细分至日统计,与行情的同步性则更为明显,始至10月24日的本轮反弹仅进行至11月15日,随后A股则重回下降通道,甚至随时面临二次探底的风险。统计发现,11月1日~15日的前11个交易日,大宗交易累计成交总金额为125.28亿元,而16日~30日的后11个交易日,累计成交总金额则仅有76.52亿元,相比前半个月下降了42.35%。

  QFII频频现身蓝筹股溢价交易

  11月,在大宗交易市场整体火热的背景下,参与交易的个股却有着截然不同的待遇。软件、媒体等热点品种频频出现10%以上的折价交易,如10月中旬至11月中旬股价大盘攀升的榕基软件,11月公司在9个交易日发生的19笔大宗交易全部为折价交易,其中11笔交易折价率超过10%,11月2日发生的交易折价最高为15.35%。而二级市场中并没有太多表现的金融、交通等蓝筹股,在本月则不断获得疑似QFII方的溢价买入。统计显示,在11月发生的大宗交易中,共20家公司涉及的29次交易为溢价交易,其中有14家公司为沪深300成分指标股。如中国平安、中国人寿、招商证券、民生银行、大秦铁路、南方航空等,而多次交易买入方为海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国际部。

  在众多蓝筹股中,民生银行无疑是本月大宗交易最大的亮点。11月3日发生的两笔大宗交易溢价了11.65%。资料显示,前三季度民生银行集团实现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213.86亿元,同比增长64.42%。其中,第三季度实现净利润74.68亿元,同比增长80.34%,盈利能力持续提升。虽然今年以来货币和信贷政策持续从紧,信贷资金供应紧张,但民生银行的资产质量依然保持稳定。对于金融等蓝筹股在本月之所以成为溢价交易的主角,有业内人士认为,这种现象说明相关个股的估值确实存在着被低估的可能。虽然目前很多折价卖出的热点股在后期有一定的市场表现,但大多存在炒作风险,稳健投资者最好回避,而在大宗交易平台上出现机构接盘、且质地优良、前期涨幅并不大的个股则可以中期关注。

  券商股频现大宗交易

  除银行股外,本月券商股也频现大宗交易平台。11月1日,国金证券在大宗交易品平台成交6笔,成交价格为12.4元,折价3.88%。从持股总数来看,国金证券前四位股东均有可能是减持方。与此同时,海通证券也比较引人注目。月内公司共闪现大宗交易平台12次,成交总量为1亿股,成交总金额88580万元,仅次于西南证券174806万元的成交额,上述股份全部来自产业资本的减持套现。同样,山西证券也难逃减持命运。11月15日,公司迎来首批原始股解禁,解禁规模高达10.6亿股,解禁股东来自山西焦化等产业资本。当日二级市场上股价相对平稳,但在大宗交易上却惊现2500万股成交量,合计成交近2.2亿元。

  业内金融业分析师认为,大宗交易平台自创立以来,一向被视为大小非减持的主要通道,而上述券商股的大小非则多为机构投资者,本次出售部分股权,有助于增加机构全年利润;此外,在信贷依然紧缩的背景下,也有助于产业资本尽快获得周转资金。

分享更多
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