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吃饭财政”转向“民生财政”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2-13 00:12 来源: 中国财经报实施“三奖一补”政策以来,中央财政对甘肃省的奖补资金累计达到86.5亿元,全省人员经费、公用经费、民生支出等必要支出基本上得到保障
本报记者 李存才 通 讯 员 文纲 王永
“金木水火土,只有一层土”,甘肃陇中地区自古“苦瘠甲天下”。
2005年,为缓解县乡财政困难,增强县级财政保障能力,中央财政开始实施“三奖一补“政策,甘肃省财政厅给记者提供的一份统计数据表明,2005—2010年,中央财政共下达甘肃省缓解县乡财政困难奖补资金86.5亿元。其中,产粮(油)大县奖励资金6.4亿元。2010年,中央财政正式提出建立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当年分配给甘肃省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奖补资金17.34亿元。2011年,中央财政下达甘肃省奖补资金25.49亿元,省级安排0.45亿元,当年下达市县25.94元。藉此,全省86个县(市、区)的基本支出和民生支出得到了有力保障。
“最头疼的事情”一去不复返
在甘肃省86个县(市、区)中,50%以上的县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在基层采访时,一些县区的财政局局长对记者表示:县级基本财力基本保障机制建立之前,让这些贫困县的“财神爷”最头疼的事情就是发工资。
“过去因为财力紧张,部分乡镇公用经费水平较低,因为拖欠水电费,经常断水断电。单位的长途电话平时一直加锁……”回忆过去的情况,新任临洮县财政局局长吴仲明感慨万千。
“现在的情况大不相同了,在中央和省财政的支持下,临洮县财政的日子越来越好过了。”据吴仲明介绍,2010年,甘肃省财政下达临洮县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奖补资金1880万元,2011年下达奖补资金2731万元,在此基础上,省级财政对县级转移支付补助力度进一步加大。2010年,省对临洮县一般性转移支付补助2.4亿元,增加4286万元,全年上级转移支付总量达10.6亿元,同比增长14.8%,增量1.37亿元。2011年1—10月,上级转移支付总量已达12亿元,其中仅一般性性转移支付增量就达1.2亿元。
吴仲明还对记者表示,在财力状况得到好转的情况下,县财政的预算管理工作也得到了细化。到2010年底,临洮县通过国库集中支付系统支付资金2.3亿元,加上集中报账和一折通方式支付的各项资金,财政直接支付总量占一般预算支出的80%以上。到2011年年底,临洮县将实现县级预算单位集中支付全部覆盖。在此基础上,他们还稳步实施财税库银横向联网,县级财税库银网络基本实现连通。
会宁县县长王科键也对记者表示,“在保证工资发放的同时,我们也保障了机构的正常运转。”他用对比的数据介绍说,实施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后,全县行政事业单位公用经费由过去的1000—400元统一提高到年人均2000元,村干部报酬也由过去每人每年2880元提高到6000元,村办公经费由每村每年1500元提高到5000元。
王科键感慨地对记者表示:在中央和省财政的大力支持下,作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的会宁,基本上做到了能保尽保,而且还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支持了产业发展,培植了财源,促进了县乡经济的发展。
保基本、稳增长、可持续,“六奖一补”成良策
甘肃省财政厅厅长张勤和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县级政府是建立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的责任主体,如何最大限度地激发市县财政的积极性是做好这项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2010年以来,在中央奖补政策的基础上,甘肃省制定了保基本、稳增长、可持续的“六奖一补”政策,主要内容包括:
对县级基本财力保障较好的区县给予激励性奖励。省财政按照“保工资、保运转、保民生“的保障标准及财政供养人员、总人口、农业人口、城镇人口和在校学生人数等基础数据,测算县级基本保障支出。基本保障支出与当年一般预算支出(剔除专项补助和专项资金,下同)进行比较,对一般预算支出大于基本保障支出的县,以基本保障支出额为基础核定奖励资金;一般预算支出小于基本保障支出的县为财力缺口县,将其一般预算支出额视同基本保障支出额核定奖励资金。
对县级税收收入增长的区县给予奖励。省财政对县级税收收入增长情况进行考核,以上年税收收入增加额为基础,结合财政困难程度核定奖励资金。税收收入没有增加的县不纳入奖励范围。
对基本财力保障缺口县给予补助。省级财政给予激励性奖励资金后,仍有财力缺口的区县,再按照财力缺口情况给予一定比例的保障性补助,支持其消化财力缺口。
对县级政府控制财政供养人员工作情况进行考核奖励。对县级上年在职财政供养人数减少的,每减少1人奖励1万元;对人员增长超过县级平均增长的,按照超出部分,每增加1人处罚0.1万元。
此外,还有对市县财政支出进度情况进行考核奖励,对市县消化财政赤字情况给予奖励,以及对县级财政管理改革等工作绩效实施考核奖励。
张勤和对记者表示,上述措施实施起来具有可操作性。有了这些“组合拳”,甘肃省初步建立了解决县级基本财力保障问题的长效机制。
乘东风,财政管理体制改革深入推进
张勤和对记者介绍说,甘肃省借国家建立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的契机,加快推进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目前已经取得了积极成效。
他说,甘肃省在实施“六奖一补”政策的同时,以调整完善省以下财政管理体制为契机,将财力向基层倾斜。从2005年到2007年,按照省委、省政府决定,甘肃省财政将全省51个扶贫工作重点县和6个少数民族自治县省级参与分享的增值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和营业税“四税”比上年增收部分实行全额返还。2008年开始,以2007年实际返还额为基数,实行定额返还。据此测算,上述57个县(区)每年可实得财力1.8亿元。
2009年以来,甘肃省重新划分了增值税地方留成部分的分享比例,规定:兰州、嘉峪关、金昌、白银、酒泉五市分享10%,市县分享15%,与原体制比较,省级下划增值税收入7.5个百分点;其他市州及省直管县分享25%,省级不参与分享,与原体制下划增值税收入5个百分点。
此外,从2007年开始,甘肃省进行省直管县财政管理体制改革,截至目前,全省86个县(区、市)除17个市辖区和临夏、合作市(分别为临夏回族自治州、甘南藏族自治州所在地)外,其余67个县(市)全部进行了省直管县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另外,2006年,甘肃省财政厅制定了《甘肃省关于开展乡镇财政管理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在全省实行乡财县管财政管理体制。以上配套改革的实施,为建立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保民生,促发展,县级财政步入良性发展轨道
永靖县副县长马红杰对记者介绍说,永靖县是一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近年来,在国家财政的支持下,该县可支配财力由2008年的6.2亿元增加到2011年的10.01亿元,县级支出规模由2008年的6.02亿元扩大到2011年的9.8亿元,有效缓解了长期困扰贫困县基本经费保障不足的问题。
永靖县财政局局长罗方云则用具体事例介绍说,2010年以来,在中央和省财政的支持下,永靖县财政拿出2100万元资金,用于全县重点工程和各乡镇的发展。其中,县财政筹措400万元资金实施了西部山区六个乡镇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同时还建成了3个重点异地搬迁安置工程,截至目前,已经搬迁入住348户1660人。2011年,县财政再度安排300万元资金,支持东山四乡镇3.8万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圆了当地群众多年的安全饮水梦。
会宁县财政局局长王勤国介绍说,2009年以来,会宁县财政安排450万元专项资金,着力推广全膜双垄沟播技术,发展特色产业,安排250万元资金,加快草畜产业发展,同时还多方筹集资金,加大工业园区投入力度,为企业入驻和产业聚集打造发展平台。
自2009年以来,临洮县财政每年筹资8000多万元资金,积极支持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工业园区建设和设施农牧业发展,并通过争取项目、以奖代补、贴息等方式,支持政府融资平台进行规范有效运作,吸引金融资本和社会资本参与全县经济建设,推动县域经济大发展。临洮县政府副县长杨东平对记者介绍说,临洮县自2009年开工兴建中铺工业园,目前已入驻企业18家,这些企业形成规模之后,每年可实现60亿元-70亿元的产值,对地方财政贡献的税收每年将达4亿元以上。他对记者表示:“再过几年,临洮县的县级财政经济将步入良性发展的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