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人民币跌停背后的算术题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2-13 13:24 来源: 证券时报

  证券时报记者 朱凯

  昨日,境内人民币即期汇率再度触及跌停,为今年11月30日以来连续第9次盘中跌停。不过,与9天前相比,通常口径(即期交易收盘价)的人民币汇率,仍实现了172个基点或0.27%的升值。官方中间价的升幅还略大于此,为290基点或0.46%。也就是说,这段时间以来人民币根本没有贬值。

  而遗憾的是,这道简单的算术题,很多人却做错了。为什么呢?其实一句话就可以解释,那就是中国人民银行每天设定的官方中间价,并非上一日的收盘价,而是根据隔夜美元和其他一篮子货币走势,以及当日早间做市商(主要是大型银行,含外资银行)报价撮合计算的结果等决定的,很多时候会高出上一日收盘价数百个基点。这与股票市场的最大不同点,导致了两者最终结果的迥异。

  同时,“每日交易波幅不能超过0.5%”的限制,也是这道算术题中一个不应忽略的重要环节。举例来说,近9日当中中间价升幅最大的交易日为12月1日,其官方价格开在1美元对6.3353元人民币,比上一日(11月30日)境内即期市场收盘价6.3789元高出了436个基点,约相当于0.6835%的升幅。这样一来,即使12月1日当天盘中人民币触及了相较中间价而言0.5%的跌幅位,其实际汇价6.3670依旧高于11月30日跌停价6.3799元129个基点或0.2%。

  更重要的是,境内即期人民币汇市由于受到商业银行不能持有美元空头过夜,以及其他一些非市场因素等的影响,其收盘价很可能高于跌停价格。以消息面出现巨大变动的极端情况为例,该交易日日内波幅达到上下各0.5%的话,最终收盘价则可能远远高于跌停价。也就是说,即使当日出现盘中跌停,但最终的通常口径人民币汇率仍是升值的。

  平心而论,人民币即期汇率的屡屡跌停,已不同程度伤害了市场投资者的信心——这或许也包括股市投资者在内。那么,解决之道何在?

  从市场分析人士观点看,现在仍有分歧明显的“两派”:一方认为,人民币尚未达成完全的国际化,因此,未来仍应通过中间价管理来提振市场信心,并维持小幅波动和缓慢升值;另一方认为,我国已为尽国际义务付出了许多,未来应采取“阵痛”的方式,将中间价与前一日收盘价“接轨”,待到市场预期发生“久跌必涨”的转变时,再宣布扩大日间波幅至1%或2%,市场也将由此步入更为理性的正常波动区间 。

  对此,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指出,美元走强,世界多数国家货币正对美元实质性贬值,这已导致我国人民币有效汇率出现了暴涨,并将严重拖累中国对美国以外地区的出口。同时,这也令国内政策以不必要的宽松作为代价,对此进行了缓冲。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