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如何看税收增长高于经济增长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2-13 17:17 来源: 解放日报

  如何看税收增长高于经济增长

  社科院专家分析认为:我国宏观税负水平低于工业化国家平均水平

  新华社记者 何雨欣 徐蕊

  根据财政部最新发布的数据,今年前11个月,全国财政收入 97309亿元,同比增长26.8%,其中税收收入85216.4亿元,同比增长24.7%。

  如何看待税收收入的增长高于经济的增长?我国的税负水平究竟如何?如何看待税收与物价上涨之间的关系?

  针对这些问题,中国社科院财政与贸易研究所所长高培勇近日接受了新华社记者的专访。

  记者:从理论上讲,经济税源的规模就是GDP的规模,税收收入应与GDP保持基本同步。近几年,我国税收收入增长高于经济增长的现象持续出现,应该如何看待?

  高培勇:应当说,我国税收收入的增长高于经济的增长是从1994年开始的。一个很重要的决定因素,是1994年我国实行了税制改革。

  1994年税制改革之前,我国的税制尚处于初建阶段。相对于市场经济体制,很不规范。从1994年起,才逐渐建立起比较规范的税收制度。税收制度的相对规范,为税收收入的持续增长打下了基础。

  再一个因素,就是纳税意识。真正让老百姓感受到税收,在老百姓的生活中融入税收,也是从1994年开始的。

  第三个因素,就是税收征管。1994年之前,我国税务机关的征管水平是相对偏低的,税收实征和应征之间的比例大约只有50%。在1994年之后,严格意义上的税收征管体系才逐步建立起来。作为一个必然结果,税收实征率开始上升,现已达到75%以上。这种变化奠定了1994年以后我国税收收入高速增长的基础。

  税收收入的增长高于经济的增长,我觉得应该从两部分考虑,一方面,税收收入的增长应该与经济增长直接挂钩。从历史经验上来说,税收收入的增长应该略高于经济增长。在1994年以前的很长一个时期,我国税收收入的增长是慢于经济增长。故而,在一定意义上讲,1994年以后,税收收入以高于经济增长的速率增长带有补偿性质。

  另一方面,我国税收制度虽然逐步建立,但税制结构有很大的不均衡之处,有些经济领域税负比较高,有些则较低,甚至有些领域税负为零。换言之,我国现行的非均衡的税收制度布局,使得经济结构与税制结构之间并不呈现一种直接的对应关系。

  记者:现在国际国内有很多声音,包括质疑,认为我国的税负重,我国的税负水平究竟如何?

  高培勇:这个问题要从宏观税负谈起,宏观税负是目前国际上通行的衡量税负水平的标准,是指税收收入占GDP的比重。然而,这说的只是总量,没有涉及结构,更没涉及我国现实的特殊国情。

  在我国,目前,可以计算税收总量的口径大致有三个,一是纯税收收入,这是最窄的口径。二是财政收入。三是所有政府收入,包括政府性基金收入、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社会保险基金收入等渠道,这是较宽的口径。

  从横向比较来看,我倾向于用较宽的口径与国际做比较,得出的结论是,目前,我国的宏观税负水平虽不能算低,但绝不是世界最高的,它低于工业化国家平均水平。

  从纵向比较来看,1994年之后,在税收收入增长持续快于经济增长的情况下,宏观税负水平肯定会呈现逐年提高的景象。这是必须承认的基本事实。

  记者:目前,我国的物价水平仍处于高位,有观点认为税收因素一定程度上推高了物价,应该怎么看待二者之间的关系?

  高培勇:税收是内嵌于商品价格的重要因素,税收往往是按商品价格的一定比例征收的,也就是比例税。所以,随着物价水平的上涨,税收也会相应提高。反过来,税收的增长也会相应推高物价。

  税收与物价之间的这种密切联系,在世界上普遍存在。但在我国有特殊之处,那就是我国的税制结构有所不同。我国的现行税制体系中,70%以上为流转税,也就是间接税。其余的不足30%为所得税等直接税。大家知道,能够进入到商品和服务价格中的税收一般而言是流转税或间接税。

  这种税制结构与工业化国家差别较大。在后者的税收体系中,占较大份额的是所得税和财产税等直接税。所以,即便同样的宏观税负水平,但因税收结构的差异,税收进入到价格的程度是不同的。我国税收收入总量的70%都有可能进入价格,而在一些国家,可能只有30%。由此可见,我国的税收对价格形成的影响无疑更大。

  (据新华社北京12月12日电)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