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亿半城市化人遇进城问题 财政无力承担投入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2-22 03:43 来源: 21世纪经济报道定军 平亦凡
“半城市化”人真正实现“进城”是个难题。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普查数字, 2010年11月1日全国城市常住人口49.7%。
不过,上述常住人口中,包含了在城市居住打工半年以上的农民工,这些农民工很多并没有购房,也没有城市户籍,也没有享受城市的社保。其生活和消费等都没有达到城市居民的水平。
这种住在城市,不是城市的人,一般被称为半城市化人口,或者半拉子城市人,根据社科院的测算,约有1.6亿人。
国家发改委秘书长杨伟民曾指出,未来需要实现每年2000万人口进城,通过每人投入10万元,来解决半城市化人口的问题,总体需要资金2万亿元,可以靠中央和地方财政投入来解决。
而浙江大学劳动保障与公共政策研究中心米红认为,实际所缺乏的资金可能更大,光靠国家财政资金难以解决。
“半城市化”人难被接纳
根据中国社科院的调查结果,目前居住在城市,但是没有城市户籍以及社保情况的农民工比重较大,这部分人难以被城市接纳。
就养老保险而言,全城市化人口的享有率为63.1%,而半城市化人口仅为30.2%,还不足前者的一半。
半城市化人口在医疗保险享有率,似乎和全城市化人口相差不大,但其中81.1%的人享有的是“新农合”,享受城镇职工医保和城镇居民基本医保的仅占17.6%,而在全城市化人口中享有上述两项医保的比例合计为81.2%。
半城市化人口中,大多数人工作和居住在非户籍所在地的城镇,即便是参加了“新农合”,在享受医疗保障方面既靠不上城镇,也靠不上农村。
其余在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等方面的待遇享有,也和全城市化人口相去甚远。在业人口中的半城市化人口,在劳动权益保障方面也远落后于全城市化人口,劳动合同签约率为37.9%,而全城市化人口的劳动合同签约率为75%。
中国社科院社会学所专家李炜指出,这些半城市化人口的实际生活是有问题的。比如实际上等于他们拿着农村的新农合(合作医疗)在城市生活,“我们想他们一旦有了医疗上的需求,他们通过什么渠道解决,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同时,失业保险在全社会化人口当中,有22.7%的人拥有,但是在半城市化人口当中,只有不到5%,这个差距也是非常大的。另外城市学校等对农民工子女开放的问题也存在。
财政难以承担投入
米红告诉记者,目前农民工进入城市后,身份很多没有转换,收入和住房等条件没有解决。“其消费也远远赶不上真正城市人的水平。但是解决这部分人的资金太大,国家暂时没有实力,需要未来慢慢想办法解决。”
此前,《中国发展报告2010》曾指出,到2020年先解决2亿人左右的身份转换,以及与之配套的社会福利问题。按照中国当前每个农民工市民化的平均成本在10万元左右。这意味着中国未来每年为解决2000万农民工市民化需要投入2万亿元资金。
上述报告建议,上述2万亿元投入需要由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和市场来共同分担。中央政府支付分担5000亿元,主要用于支付农民工市民化的教育、医疗和社会保障支出。地方政府承担5000亿元,主要用于支付农民工市民化的廉租房等的住房成本支出。剩余的10000亿元可以通过市场解决。
米红认为,仅仅测算养老金,重庆20年后(2030年)重庆市的养老基金缺口将高达1860亿元。如果算到全国,并测算养老、医疗等更全面,则实际的资金太大,国家和地方财力是难以承受的。
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的一位人士告诉记者,目前全国没有权威的测算农民工转为市民的成本,但这显然不是一笔小数字,这个钱光靠国家是不行的,农民需要自己拿出一部分来,比如农民进城不能净身进来,农村的土地等资产是否能盘活,如何盘活可以好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