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产业转移园融资面临新考验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2-22 10:41 来源: 南方日报

  引资还是选资决定园区去留

  “园区今后靠自己融资将走向必然。”华南师范大学经济研究所所长刘志铭指出,尽管省政府通过竞争性财政扶持资金和合作方政府投入部分资金支持各地产业转移工业园的发展,但这部分资金有限且不平衡;加之受当前国家收紧银根等金融政策影响,园区和企业融资贷款、放大使用资金等困难较多,各地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缺口仍然较大。

  东莞长安(阳春)产业转移工业园区2010年仅征3000多亩地就花了3.6亿元,相当于阳春市2009年的全年财政收入,区内建设的资金全靠政府财政支出。

  但有一个信号是确定的,未来广东“双转移”定调在从量到质的提升,财政资金也将从原先撒胡椒面转向集中投放。

  政府财政对园区的拨款发出了“收紧”的信号,让所有园区负责人心中再明白不过:政府以后即便是投钱也是挑重点园区扶持,有重点的发放。何况考核标准和竞争门槛注定会更难,这就意味着,如果园区没有优势,很可能将被淘汰。

  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园区处负责人表示,之所以这个问题被提上发展日程,是因为产业转移园区建设初始,有些园区没有清晰布局就急于招商引资,导致入园的一些企业和产业相关度不高,如今看来“盲目找企业”制约了园区发展。

  一位园区负责人形象地描述:“园区建设的前期我们谈得最多的是筑巢引凤,把基础设施建好。但现在的关键点则落在该引什么样的凤进来。”

  针对园区未来的可持续发展,一个问题摆在眼前,究竟是“找企业”还是“选企业”?这道选择题成了本次双转移经验交流会上被各园区谈及的“高频词”。

  “我们是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会上,中山(河源)产业转移工业园负责人清晰地表明了态度。

  据了解,中山(河源)园区在“选企业”方面严格实行环保“一票否决”制度,园区先后拒绝了350多个投资总额400多亿元的有污染项目”。积极推动由“引资”向“选资”转变,由“求多”向“求好”转变。

  “选企业”成功的案例,紫晶光电高端企业落户偏远山区梅州无疑是个值得研究的典型。谈到紫晶光电与梅州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这段“姻缘”,用梅州经信局在交流会上的话来说,当初可谓“三顾茅庐”。

  紫晶光电的蓝光设备研制成功准备建厂投产时,当时好多城市都向他们伸出了橄榄枝。梅州市领导听到这个消息后,立即带队登门拜访,鼓励公司高管将项目落户在梅州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同时,梅州市人大和大埔县政府的领导积极推进,多次前往公司总部进行沟通。    “在选择企业时,我们不打无准备之仗。”谈到此,梅州市经信局相关领导总结道:对紫晶光电有充分的了解。知道它在战略发展方面有光伏发电的想法。恰好梅州有小水电项目,梅州工业用电每度最高才0.9元、工业区厂房租金每平方米才1元……此外梅州市委、市政府还协助公司解决了光伏发电项目顺畅并入国家电网的问题。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