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看待达芬奇与上海工商的微博论战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2-26 10:57 来源: 华声在线-三湘都市报吴晓华
在上海工商发出133.42万元罚单,达芬奇却直言“不服”后,24日上海市工商局在微博(http://weibo.com)回应达芬奇的质疑,表示部分产品不合格是依据法定权威检测机构的鉴定而作出的结论,工商将依法应诉。而达芬奇随后又针锋相对地对工商说法逐条再回应,双方通过微博互相批驳,打起“口水仗”。
“流泪”的达芬奇,蜕变成“彪悍”的达芬奇,这过程确实让人回味。达芬奇家具自从丑闻出现至今,一直备受舆论谴责。达芬奇最令人痛恨的造假行为——拿国产家具在公海及公海以外的地方转一圈后冒充进口高档家具出售——没有受到任何实质性的惩罚,在四面楚歌、人人喊打的大背景下,达芬奇反而渐渐强硬起来,尤使民众耿耿于怀。
不过,细观此次达芬奇公开与上海市工商局微博论战,至少具有三个方面的意义:其一,体现了政府执政的透明与阳光。目前国内企业与政府职能部门之间发生“摩擦”,大部分是“潜规则”说话。这场论战本身基本排除了其运作空间;其二,凸显了企业社会地位的提升。上海工商部门低调回应,一改执法部门往日的强势形象,值得一赞。从维权的胆量和善于行使法定保障的权益角度看,达芬奇家具亦值得一赞;其三,有助于法治原则的改进与完善。微博论战之所以产生,应该是行政处罚存在瑕疵甚至漏洞,从而给了达芬奇家具以“搏位”的机会。
综观达芬奇丑闻事件,其核心是假冒产地以牟取暴利问题,为什么总得不到痛快的处罚?原因其实简单,中国市场类似手段多了去,如果按照公众意志痛打这只落水狗,其“选择性执法”将会掀起更大的波澜,“殃及”国内无数的品牌与名牌。中国已成为世界的制造中心,可无数的洋品牌与貌似洋品牌中,有几个是货真价实地来自国外呢?这可涉及到国内众多利益集团的“核心利益”哟。明明白白地消费,于国内消费者而言,暂时肯定只是一个童话。
任何市场主体,都有保护自己利益的权利。任何市场主体,都有为其欺诈行为付出相对代价的义务。就本次微博论战而言,除了“没有配备中文说明书”一款法律依据充分、程序合法,达芬奇家具不得不予以认可外,其余的处罚理由,达芬奇家具并不认可,针锋相对地逐条“反驳”并质疑:为何不回应推荐性国家标准不得作为处罚依据的质疑?听证会上为何拒绝要求鉴定机构出庭的请求?公正地说,达芬奇家具的质疑,必须得到上海工商方面的回应。
行政处罚显然不是为了“打倒”一个企业,而是对违法行为人的惩戒,通过处罚达到警示社会的目的。换句话说,行政处罚的根本目的,是对全社会行为人(包括法人)违法行为的纠正与规范的确定。所以,保证行政处罚的合法性,公开、公正、公平,以维护公共利益和社会秩序,是上海工商应尽的责任。
也许N年之后,我们得感谢达芬奇家具:正是由于其在产地与产品质量等方面的持续“纠缠”,才激起政府部门与公众对产品背景的强烈关注,才有了广大消费者今日的明白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