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面向未来的政府改革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2-29 17:15 来源: 第一财经日报

  竹立家

  岁末年初,万象更新,又到了盘点年度“改革与发展成果”的时候了。但在一个高度信息化、全球化及文明形态相互影响的时代,别国发展的经验教训是我们的一面镜子,为了从政治哲学的高度检视我们已有的政治行政体制改革成效,并确定我们未来政府改革的方向与路径,有必要对过去一年人类文明发展的总体状况作简要的分析,以便更好地确定我国政府未来改革的基本着力点。

  不言而喻,就过去一年整个人类文明的发展状况来看,我们很难再用“进步与繁荣”等人类特有的、较为自信的概念来概括了。曾经骄傲与辉煌的“自由资本主义”世界正在被诸如“债务危机、占领运动”等一系列政治经济方面的“新的困境”所折磨,并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难选择”。始于中东的发展中世界的“阿拉伯之春”运动也只是开了个头,最终结局很难预料,文明重组似乎已显端倪。

  不过,过去一年文明世界所发生的所有“重大事件”,无论是发生在发达世界,还是发生在发展中世界,都指向五千年来人类文明的一个最原始、最基本的诉求,即“社会公正”。社会公正是文明诞生以来人类一直面对而难以解决的社会问题,“自由资本主义”制度不仅没有随着物质财富的增加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晚期资本主义或金融资本主义反而扩大和加剧了“社会不公正”问题,形成99比1的巨大财富鸿沟,陷入空前的资本主义危机。而导致发展中世界出现混乱的主要原因,也是缘于权力的巨额贪腐所引起的“社会不公正”造成的。如果从人类文明的角度为2011年选择一个关键词,那么,“公正”是一个非常合适的词。

  可以说,从世界范围来看,2012年注定是一个不平凡的年份,在这样的一个历史节点上,人类文明的未来走向需要理性的人们重新思考,我们此前所选择的文明的“制度形式”,究竟能否实现“社会公正”这一人类的基本价值。我们知道,“思想一旦离开利益就会使自己出丑”,各种类型的社会冲突,最终都体现为利益冲突,而解决利益冲突的最根本办法,就是从“制度安排”上实现最基本的“社会公正”。而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价值追求,就是要建立一个实现了“社会公正”的社会。

  从空想社会主义者开始,一直到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毛泽东等,都把反剥削、反压迫、反特权,建立一个人民民主的“公正合理的社会”作为自己思想的“基点”,认为在一个没有“公正”的社会,人民不会得到“自由”而只有奴役,只有在一个公正合理的社会,每个人才能真正实现“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按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改造社会”,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其基本的“政治制度”支持和保证是“人民民主制度”,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权利与尊严;其基本的“经济制度”安排是以公平分配为重点的“民生”发展为目标,实现人民群众富足满意的幸福生活,最终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价值目标。因此,在社会主义社会建立以后,政治行政体制改革或政府改革的主要目标,就是切实按照社会主义的宪法原则与价值,真正实现人民民主,使公共权力按照人民的意愿来行使。

  盘点过去几年的政府改革,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我们在制约与监督公共权力方面进行了一些改革,如厘清政府职能、明确政府部门权责的“大部制”改革;防止用人腐败的公推直选、公推公选、公推差选改革;防止公权私用的“权力公开透明”改革;防止腐败的“领导干部家庭财产报告”制度改革;公共政策制定的“民主化”改革;公共财政与预算的“民主与公开透明”改革;防止特权腐败的“三公消费”改革等,可以说,这些改革目前都正在进行中,有些还仅是一个“改革议题”,离人民群众的愿望和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

  面向未来的政府改革,就是要继续促使我们已有的“改革议题”进一步深化,并在社会实践中、在制度安排上做到位,使改革的价值与理念不仅仅停留在“理论”上。我们知道,2012年要召开党的“十八大”,是政府换届年,我们应以此为契机,大幅度推进以实现“社会公正”为核心的政府改革,纯洁“公共权力”,保持公共权力的“公共性”。而要做到这一点,归根到底就是要完善“人民民主”的制度建设,真正实现人民群众的“选举权、参与权、知情权、表达权、监督权”,实现人民群众对公共权力的有效制约,落实人民群众“当家做主”的宪法权利,真正建立“人民政府”。

  为了在制度安排上落实人民民主,深入推进社会主义的政府改革,化解由于公共权力腐败所引起的社会矛盾和问题,提高政府公信力,进而提高整个社会的“信任度”,未来的政府改革必须在明确“社会公正”这一价值目标的前提下,按照循序渐进的思路,逐步在以下几个方面推进以“民主”为中心内容的政治行政体制改革,切实把权力关在“笼子里”。

  首先,继续在全国各级各类公共机构推进“权力公开透明”改革,真正把权力摊在阳光下。权力公开透明是实现公共权力“公共性”的前提,也是防止权力腐败的“刚性规则”,是权力民主化制约的前提。未来几年,政府改革应把重点放到政府基本权力公开上,即政策制定过程公开、选人用人过程公开、公共财政与预算公开三个方面。就官员作为公众人物和“权力的载体”来说,官员特别是“一把手”的家庭财产公示制度要尽快在制度上落实,应该在下一步改革中作为重点改革内容,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制度上有效防止腐败,人民群众也才能完成对权力的民主制约与监督。

  其次,未来政府改革的一个重点领域是对干部制度的民主化改革,让人民群众、普通党员或其代表真正实现对干部选任的民主化参与,成为干部选任的基本尺度。我们知道,在现代文明条件下,干部是国家首先的软实力,干部的能力与素质、干部的责任心、干部的清正廉洁,是社会信任、社会稳定、社会和谐的主导力量。我们的干部队伍主要由两部分组成,即普通干部和领导干部,按照中国传统的说法是由“官”与“吏”组成,按照现代文明世界的说法是由“政策型官员”和“管理型官员”组成,也就是通常说的“政务性官员”与“事务性官员”组成。因此,我们常说的“选人用人”,实际就是“选官用官”,是在官员中“百里挑一”。普通官员可以通过“考试选任”,但我们所说的“一把手”,则必须通过群众认可,需要通过“选举任用”来实现,这是一个国家政治文明的根本体现,也是把公共权力交到有道德、负责任的人手中的唯一可靠途径。所以,未来的政府改革,必须要通过民主的途径选举产生各级“一把手”,让人民说了算,只有这样,权力才会按照人民的意愿来行使,才不会腐败,社会也才会稳定。

  最后,下一步改革的重点领域,是从制度上实现对公共权力的有效制约与监督,也就是说要实现有序的、规范的对权力的民主化制约。目前来看,这是难度较大的一项改革。但我们可以首先从基层,比如县级人大代表和党代表的直接竞争性选举开始,减少代表人数,变“界别代表”为“区域代表”,实现代表常任制,实现党代会、人代会对政府权力的日常监督,把那些真正代表党的利益和人民利益的人选举出来,使党代会和人代会真正成为“权力机构”,以防止权力的高度集中所带来的各种不良影响。

  总之,中国改革已经到了大力推进政治行政体制改革的新阶段和关键时期。面向未来的政府改革,是一项实现社会主义民主,扩大人民群众有效有序民主参与权力建设的改革。不如此,我们就很难遏制权力腐败,遏制社会的贫富分化,遏制社会矛盾与问题的持续发酵,消解人民群众的抱怨与不满,也就很难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实现“社会公正”这一社会主义社会的核心价值目标。

  (作者为国家行政学院教授)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