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英利挤水橄榄油价 均价比同类产品低30%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1-08 11:01 来源: 新金融观察报

  1月5日,光伏巨头英利集团宣布旗下“绿子”牌橄榄油正式上市。平均价格比同类产品低30%。

  “生产中国老百姓吃得起的橄榄油。”英利董事长苗连生表示,“绿子将把国内橄榄油价格拉到适当水平。”

  新金融记者 彭俊勇  北京报道

  收复失地

  一直低调的苗连生这次显得高调得多,“英利的绿子橄榄油今后在价格上,只会逐渐地降低而不会涨价。”在绿子上市之初,价格牌成为英利的杀手锏,也向行业先行者们宣布“英利来了。”

  2011年3月,英利正式宣布进入橄榄油领域,其在天津东疆港区的罐装生产线快速推进。9个月后,第一瓶绿子橄榄油正式下线。

  绿子橄榄油总经理滕旭如介绍,英利东疆港区橄榄油分装项目占地104亩,一期项目具备7500吨橄榄油分装能力,属于国内最大的进口橄榄油分装项目。

  “目前国内市场各类橄榄油已达50多个品牌,98%都是靠进口,其中主要来自西班牙、意大利和希腊这三个地中海地区的国家。” 独立第三方市场研究机构北京博思远略咨询有限公司研究员胡磊告诉新金融记者。

  “橄榄油本来就是地中海沿岸国家的产物,中国市场处于刚刚起步阶段,消费者对此所知不多,市场难免鱼龙混杂。”中国植物油协会一名人士表示:“像中粮,英利这样的大企业进入这个领域对行业的规范是有好处的。”

  进军橄榄油领域,英利扮演起了价格“杀手”。橄榄油上市后其售价将比同级别的橄榄油产品的价格低30%左右。例如,市场常见的750毫升橄榄油价格为188元左右,而绿子橄榄油售价129元。

  “中粮、鲁花这样的食用油巨头都已经进入橄榄油领域,行业内部对于前景非常看好。”前述植物油协会人士表示。

  事实上,市场前景之外,相比其他食用油,橄榄油利润率同样属于“贵族”。 其身价相当于我国市场中端食用油价格的 5—10 倍,可观的利润是众多资本进入的重要原因,同时也为价格的下降提供了足够的空间。

  抢占油源

  最近爆出的意大利输华橄榄油掺假事件,更让行业对油源的掌控和管理提到最重要层面。“中国产橄榄油不超过500吨,其余全是进口。” 胡磊介绍。

  根据西班牙驻华大使馆经济商务参赞Jose介绍,从2003年起,中国橄榄油的进口量增长了11倍,在2008年达到11000吨,而在2010年这个数字达到了1.8万吨。

  “绿子油源主要也是来自西班牙、意大利和希腊这三个国家,在那里英利都建有自己的分公司,”苗连生表示,“英利在希腊的客户很多都是大的橄榄树种植者,正是他们的介绍英利才进入这一领域。”

  “目前国内橄榄油项目属于朝阳产业,全国任何一家企业市场占有率不超过10%,英利有能力起到领头羊作用。”滕旭如说,“英利的原料来源完全没问题。”

  业内人士介绍,国内品牌与国际品牌在原料上并无明显差别,区别只是在于分装小包装进口还是进口之后再进行小包装转化。

  英利绿子橄榄油的上游油源基本上是通过英利在当地的光伏子公司进行把关。在西班牙、意大利等国的光伏子公司,如今多了一项任务,便是帮助绿子食品确保油源。

  事实上,独特的气候条件成为橄榄油产量有限的最大制约。对于橄榄油的原料来源橄榄树,我国从上世纪60年代中期开始引种的,经过多年的推广试验,共引进品种150个,种植到了150多个县,从东部沿海一直种到西部高山。

  “但适生区至今仍然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国内橄榄油消费主要还在依靠进口。”胡磊称。

  “绿子的每一罐产品都有编号,可以实现产地、生产时间、售出时间的实时查询,”滕旭如表示:“绿子的不同产品将面对不同的市场需求,从高端到中端都可以满足需要。”

  “英利下一步计划是进军橄榄树的种植,参股这些国家的农场,确保油料的来源。”苗连生正在计划将太阳能光伏领域运用纯熟的产业链发展模式复制到橄榄油领域。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