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5亿元价格调节基金今年启用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1-17 07:50 来源: 京华时报北京多记重拳抑物价
在两会上,物价成为代表和委员热议的话题。市发改委负责人在两会上表示,5亿元价格调节基金今年将启用,届时将根据物价变化随时启动基金杠杆,调节市民生活必需品的价格。此外,为避免去年一度“猪肉拉高CPI”的情况,今年北京市将启动养殖场升级改造,增加肉产品供应量,降低物价。
调控
关键词
价格调节基金已获批
市发改委介绍,目前市政府已经批准启动北京市价格调节基金。通过财政拨款设立价格专项调控资金5亿元,用于补贴因应对临时性、突发性事件造成的相关政策性亏损。
价格调节基金主要用于几个方面,首先在政府出台价格干预等价格调控措施时,通过资金的投放,引导企业及时贯彻相关措施和政策;因突发事件造成市场价格异常波动时,用于稳定市场、畅通流通、保障供应、安定民生等方面政策措施的配套资金;应对突发事件、调运应急物资平抑市场时,弥补参与企业进销价格差异。
当粮、油、肉、蛋、菜、奶等(含生产、加工)生活必需品市场价格低于生产成本时,对规模畜禽生产和种畜、禽养殖企业给予补贴。此外,市场供求方面也将体现价格调节基金作用。便民市场、平价菜店、直营市场等现代流通体系的完善将用到这笔基金,通过降低中间流通环节费用,降低经营成本,吸引货源,保障市场供应充足稳定。此外,基金的使用将按规定进行管理监督。
CPI
关键词
避免出现猪肉拉高CPI
去年本市CPI目标为4%,截至11月CPI平均为5.6%,略高于全国5.5%的水平,在全国省市中处于中间位置。今年,北京市政府仍把CPI目标定为4%,对此,人大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许光建认为,在今年的控制下,实现这个目标应该没有问题。他分析,今年上半年平均应该较低,CPI目前已经连续4个月环比下降,他预计上半年可能在3%左右。CPI的制定需要考虑可行性可导向性。定得过低不易实现,定得过高容易引发更大通胀。对于目前我国的发展,他认为将CPI定在3%左右都是合适的,4%也在合理范围内。
对于4%目标实现的保障,除了之前提到的价格调节基金,许光建认为,去年乃至前年采取的一些政策措施的作用,可能在今年才会显现,所以对整体物价形势也是好的。比如去年新增的菜地,在今年的保供应上就能开始显示优势。“最根本的还是取决于国家层面的政策措施,经济不能过热。中央政府‘稳中求进’的宏观政策是大前提。”
去年,猪肉拉高CPI曾备受关注。对此,市农业局畜牧处负责人介绍,今年的目标是为80个养殖场投入资金,用于引进设施设备,比如引进自动喂料器等,以提高生产水平。据介绍,80个养殖场包括养鸡场、养猪场和养牛场。这位负责人表示,通过升级改造,可有效地提高劳动效率,同时养殖环境改善后,避免动物生病死亡等,让农民减少意外损失。据悉,目前北京市共有各类动物养殖场1800个,北京市从2007年开始每年启动一批养殖场的改造工程,但今年是首次大规模启动改造。
菜价
关键词
建冷库避免集中上市
本市将采取措施避免农产品价格坐上过山车以及农产品“卖难”等问题。市农委产业处处长任志刚介绍,2012年,北京市将率先试点,为一些大型的农民蔬菜合作社,提供资金,建设冷链物流设施,比如冷库等。据介绍,由于农民采摘下来再经过层层运输,销售等环节会产生大量的损耗。若实现冷库现场储备,能够减少蔬菜的损耗成本。此外,冷库建成后,如果遇到市场供应量过大,农民可拉开档期,不急于上市销售,避免集中带来的价格影响。
目前相关部门正在研究冷库建设补贴的政策。任志刚说,目前本市有大大小小的合作社3000多个,首批试点会选择大型的果蔬类农业合作社。
在外埠基地建设方面,本市将继续加强与河北张家口市的合作,建立蔬菜基地和养殖场,去年在外埠建了4万亩的菜田,今年还要新建4万亩。此外,首农集团、顺鑫农业、二商集团也将在外埠建养殖基地,为北京提供肉产品。
任志刚介绍,按照菜篮子的工程规划,北京市总的目标是保证“三率一能力”。“三率”中的自给率,即要求增强本地生产能力;其中的控制率,即加强区域合作,在外地建农产品基地;还有一个就是质量合格率,即主要是搞好安全生产。“一能力”是北京的应急保障能力,即做到有蔬菜应急储备等。
针对流通成本过高,农产品品牌知名度不够等问题,2011年,北京市陆续举办北京樱桃季、北京草莓季、北京桃季等一系列农产品产销对接活动。市农委流通处处长任荣表示,这些均是由政府出资举办的品牌宣传活动。农产品也需要包装,也需要文化。市农委计划,今年陆续举办北京西瓜季、葡萄季等一系列农产品品牌活动。包括走进原产地、知识大讲堂等系列活动,介绍北京农产品的文化、生产和历史,让更多的人听到北京农产品的故事,吸引市民消费。不但为农民增收,还减少了流通环节,让市民购买到价格低廉的优质农产品。
“超市蔬菜比
市场还便宜”
■现场
“我发现,超市的菜比市场的还便宜。有一天晚上,大白菜促销,才五分钱一斤,买了两棵大白菜才花了一块多钱。”市民林女士最近喜欢去新华百货商场地下的物美大卖场买菜,而她平时都是去菜市场买菜。
居家过日子,柴米油盐,样样得算计。林女士说,以前一直觉得超市菜太贵,蔬菜水果从来不去超市买,偶尔买日用品才去超市。后来邻居提醒才发现,超市每天会推出不同产品的特价活动,有时候是蔬菜,有时候是水果,还有禽蛋之类的。“特价活动时,价格特别便宜。那些有机蔬菜到了晚上还买一送一,正好给小孙女买来吃,健康还便宜。”林女士兴奋地介绍。
记者了解到,目前北京市的一些大型超市除了部分与政府合作外,还有的超市自己寻找农产品基地合作,比如西城区的近百家超市与河北永清农产品基地建立合作关系,让当地的农产品直接进入超市上架,减少流通环节,实现降低蔬菜价格两成左右。
林女士说,便宜不便宜,过日子的人最清楚。菜市场有菜市场的好处,比如蔬菜新鲜,品种丰富;但超市也有好处,比如营业时间长,方便随时购买。总之,如今超市对她来说不再是避犹不及,而是一个买菜的好去处。
本版采写 本报记者 文静 周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