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人均GDP跨越7000美元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1-19 08:00 来源: 南方日报省统计局昨日公布的统计数据表明:2011年,广东主要经济指标增速稳开稳走,调控效果初步显现、转型升级步伐加快,区域发展趋于协调,“十二五”开局良好。
数据表明:2011年,广东经济增长稳中趋缓,季度间增幅波动在0.6个百分点以内,是2005年以来增长最平稳的一年。全年经济可望突出“四个五”:经国家统计局核定,地区生产总值突破5万亿元,达5.3万亿元,增长10.0%;人均GDP50500元,增长8.0%,按年平均汇率折算达7819美元,跨入中上等收入国家或地区水平;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达5514亿元,增长22.1%;出口总额超过5000亿美元,为5319.4亿美元,增长17.4%。三次产业趋于协调发展,服务业占比继续提升,全年服务业实现增加值23966亿元,占GDP的比重为45.2%,比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
省统计局局长幸晓维表示,2011年广东转型升级步伐加快,幸福广东建设扎实推进:一是产业结构升级。现代产业体系加快建设,先进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实现增加值分别增长12.2%和14.7%,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47.8%和21.5%。战略性新兴产业生产加快,新能源核能发电量、风力发电量同比增长27.5%和46.2%;新能源改装汽车增长197.4%。现代服务业稳步发展,预计实现增加值增长8.5%,占第三产业比重比上年提高0.3个百分点。二是内外需求结构的协调性增强。内需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外需减弱,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增强。全年固定资产完成投资增长17.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20246.72亿元,增长16.3%;外贸进出口总额9134.8亿美元,增长16.4%,增幅回落12个百分点。三是自主创新能力提升步伐加快。R﹠D经费占GDP比例上升到1.85%,首次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四是绿色发展战略稳步推进。全年单位GDP能耗下降3.5%,超额完成年度预期目标。五是区域经济趋于协调发展。粤东西北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增幅等主要指标的增幅均高于全省。六是财政对民生支出保障有力。全年财政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支出占全省财政总支出的比重63.0%。七是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缩小。城乡居民收入比由上年的3.03∶1缩小到2.87∶1,是自2003年以来首次降到3以内。
省统计局局长幸晓维就去年广东经济走势接受南方日报专访
先行指标显示我省转型升级步伐加快
“保证转型升级的成功是战略的成功”非常适时
南方日报:汪洋书记在省委十届十一次全会上指出:“保证转型升级的成功是战略的成功,而保持总量位次不变只是战术上的胜利。”对此您是如何解读的?
幸晓维:我非常赞同这一重要论断,因为它符合广东经济发展的客观实际。从经济总量来看,2011年广东地区生产总值初步测算达5.3万亿元,同比增长10%。按照当前的总量和增速,今后平均每两年我省的经济总量就可以上一个万亿元级的台阶,由此来看,总量上万亿元台阶的战略性意义的确已经大大弱化。
从“转方式”的角度考量,值得关注的是,我省去年人均GDP突破7000美元大关。人均GDP达到中上等收入国家水平,将是一个地区面临如何跨越“中等收入陷阱”,从而进入高收入国家水平门槛的关键时期,唯有加快转型升级,才是胜利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法宝。从这个角度看,汪洋书记“保证转型升级的成功是战略的成功”的论断,是非常适时的。
10%左右适度增速将是近年的常态
南方日报:汪洋书记在省委全会的主题报告里还作了一个这样的论断:“我省经济高速增长的阶段已经过去,平稳增长将常态化,转型升级将成为今年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主旋律。”能否结合2011年的统计数据谈谈您对这段话的理解?
幸晓维:汪洋书记一语道破了近几年来我省经济发展正在发生的重大趋势性变化。统计数据表明:改革开放的前30年(1978—2007年)广东GDP年平均增速为13.6%,处于高速增长阶段。从2008年开始,由于外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内有调结构等压力,我省经济已逐渐从高速增长阶段向次高速增长阶段转轨:2008年至2011年全省GDP增速依次为10.4%、9.7%、12.4%和10%,连续4年增速保持在10%左右(2010年偏离幅度稍大,有恢复性增长的因素);展望今明两年:一方面世界经济复苏的不确定性大,外需下行压力较大;另一方面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扩大有一个过程,预计广东经济增长的幅度也将在10%左右。这种平稳增长,既是经济增长的客观规律使然,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主动调控的结果。
研发经费占GDP比例近3年进入快速提升通道
南方日报:2011年我省研发经费占GDP的比例首次超过全国水平,意义重大。但也有人感到纳闷:作为连续20多年经济总量位居全国榜首的广东省,怎么原来的研发投入这么低呀?但广货的技术含量似乎又一直都挺高的,这是怎么回事呢?
幸晓维:研发经费占GDP的比例长期低于全国,跟广东长期以来工业以加工制造为特色、加工贸易方式在外经贸中占了主体位置有密切关系。这些外资企业将研发和营销环节两头放在境外,直接导致我省研发经费占GDP的比重偏低;但其实在广东生产的产品技术含量普遍不低。
进入新世纪以来特别是2008年以来,随着创新广东战略的实施,我省自主创新能力加速提高,R﹠D经费占GDP比例从2000年的1.11%提高到2008年的1.41%后,加快提升至2010年的1.76%,达到全国平均水平,居全国第七位。预计2011年将继续快速上升到1.85%,首次超过全国平均水平。
今后两三年转型升级成效会更加明显
南方日报:省委、省政府提出2012年要把实现结构调整取得实质性进展摆在经济工作的首位,对此您怎样看?
幸晓维:去年我省产业结构继续优化,估计在2012年乃至今后两三年,转型升级的成效会更加明显。在各类经济数据中,有一类叫先行指标,通过先行指标我们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预判未来经济发展的大势。从投资指标看,2011年我省先进制造业投资增幅(27.6%)高于工业投资9.6个百分点;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增幅(21.1%)高于工业投资3.1个百分点;文化产业投资增幅(33.4%)高于整体投资15.8个百分点。而一个项目从建设到产出大体上有3至5年的周期,今天技术含量、发展层次高的产业投资增幅大大提速,就是未来几年内产业结构加速优化的保障。
2011年是我省全面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这一年,我省在经济总量突破5万亿大关的同时,加快转型升级这一战略任务完成情况如何?带着这样的问题,笔者近日走访了省统计局局长幸晓维。
解读
广东站上加快转型升级起跳点
人均GDP突破7000美元大关具标志性意义
省统计局昨日公布的初步测算的数据显示:广东省2011年人均GDP将达到50500元,增长8%,按年平均汇率折算达7819美元。按照世界银行制定的国家与地区收入水平划分的标准,广东已跨入中上等收入国家或地区的门槛。
以美元计算人均GDP连上台阶表明我省国际竞争力明显提升
2006年,广东人均GDP突破3000美元大关,达到3509美元。人均GDP超3000美元,标志着广东经济达到了中等收入国家或地区的水平。短短5年,广东以美元计算的人均GDP上了4个千美元台阶,一举进入中上等收入国家或地区水平的新门槛。
如何解读广东人均GDP的快速提升?
奥秘隐藏在“人均GDP=GDP/常住平均人口”这一简单的公式里。从分子看,虽然以2007年为分水岭,广东经济从改革开放前30年的年均13.6%的高速增长轨道向次高速增长轨道变轨,但4年来GDP增幅达到49.8%,年均增速仍达到10.6%左右,这在国际上看,仍是一个比较高的速度。从分母看,2007年末我省常住人口9659.52万人,2011年增至10505万人,4年增长了8.8%。常住人口增幅比GDP增幅低41个百分点,使广东近4年来人均GDP年均增幅达到了8.1%。
以美元计算的人均GDP快速提升的另一个奥秘是人民币对美元的持续升值。据计算,自2007年底至2011年底,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在4年内升值了15.9%,使以美元计算的人均GDP画出了一道更陡峭的上升曲线。
汇率变动造成的人均GDP提升,表面看似乎只是一种数字换算的结果,其实还是有着重要的实质性意义:一方面,本币升值说明国家在世界经济格局中的实力和竞争力在提升,而以美元计算的人均GDP的快速上扬在一定程度上正是这种实力提升的标注;另一方面,人民币的持续升值,也使以加工制造为主的广东制造业低成本优势逐渐削弱,广东的经济发展模式到了加速变轨的关键时刻。
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曙光已现加速转型升级是制胜法宝
人均GDP达到7819美元,标志着广东进入到加快转型升级的起跳点上。
根据世界银行调整确定的标准,人均GDP在7471美元以上(2009年价格,下同)为中等偏上收入国家,高于38139美元为高收入国家。其中,当一个国家或地区处于中等收入(加权平均数为3373美元)的发展水平时,容易陷入“中等收入陷阱”。所谓“中等收入陷阱”,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进入到中等收入发展水平时,如果还继续依靠在贫困阶段形成的粗放型增长模式而不加以改变的话,就会两头受压:一头是来自低成本经济体的竞争,另一头是来自高收入经济体通过创新和技术变革带来的竞争,致使经济增幅低于高、低收入经济体,陷入低增长的境地。
在中等收入区间,也可以分为两个阶段:人均GDP2298—7471美元为中等偏下收入国家水平;7471美元—38139美元为中等偏上收入国家(或地区)水平。从第一阶段跨越到第二阶段,表明一个国家或地区在面对“中等收入陷阱”的挑战中已经成功地完成了上半场的考验,而要开始投入下半场的更艰苦卓绝的应战。
广东2007年以来特别是2011年在转型升级方面取得的一系列新突破,为这一判断提供了有力佐证。
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能否顺利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最重要标志,就是看它是否能顺利地实现由资源依赖型、投资拉动型的增长模式向创新驱动型的发展模式的转变。而衡量自主创新的关键指标是研发经费(R&D)占GDP的比重是否持续提升。研究发现,顺利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韩国和陷入陷阱的阿根廷之间最大的区别就在于此:韩国的研发经费占GDP约3%,而阿根廷的这一指标仅为0.4%。反观广东,由于加工制造为主体的产业特色,过去研发经费占GDP的比例长期低于全国。但随着创新广东战略的实施,R﹠D经费占GDP比例从2000年的1.11%快速提高到去年的1.85%,首次超过全国平均水平。这一指标虽仍然明显低于发达国家3%左右的水平,但离国际公认的研发强度达到2%即进入技术创新阶段的标准已距离不远。
贫富差距是不断扩大还是到达临界点或警戒线后逐步回落,也是评价一个国家或地区能否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关键因素。在这方面,广东也开始出现贫富差距由扩大转向缩小的拐点。在区域协调发展方面,“双转移”、“双提升”等政策的实施,近年来粤东西北地区的主要经济指标增幅均快于珠三角,区域发展差异系数从2005年的0.7559缩小到了去年的0.613。而在惠农政策的持续作用之下,近两年广东农民现金收入增幅一直高于城镇居民收入增幅,2011年全省城乡居民收入比在近8年来首次低于3倍的警戒线。
广东向创新驱动、协调发展的新发展模式转变已经迈出了一大步,在转变经济发展模式、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征途上,已经转入到战略挺进阶段。
面对“收入—幸福关系曲线”拐点五大建设同步推进建设幸福广东
人均GDP突破7000美元,同时也意味着广东要面对经济收益阶段和生活多样化阶段的分界点,这一分界点又是“收入—幸福关系曲线”的拐点。进入生活多样化阶段后,人们的收入与主观幸福感的关联度变得更为复杂多变,必须同步全面加强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等五大建设,才能切实提升广大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实现建设幸福广东的宏愿。
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是一场错综复杂的持久战,绕过“收入—幸福关系曲线”拐点也不可能风平浪静,共同印证了“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战略目标既具有前瞻性又合乎规律性。以人均GDP突破7000美元为起跳点,广东将力争在“转方式”上取得实质性突破,在谋求全体居民福祉最大化的征途上有新的收获。
专题撰文:南方日报首席记者 邓红辉 通讯员 邱俊 王丽莹 张建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