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万中国人在非洲营生 企业开始要算安全账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2-02 08:22 来源: 广州日报百万中国公民在非洲营生 因中国影响力大绑架增多
专家认为中国政府、赴非企业及公司员工需共同努力方能保平安
1月28日,中水电集团公司在苏丹南科尔多凡州的公路项目遭到反政府武装“苏丹人民解放运动”(北方局)的袭击,29名中国工人被劫持。
3天后的1月31日,25名中国人在埃及西奈地区遭贝都因族“统一和圣战”极端组织绑架,除一名翻译外,其余24人均是天津水泥设计院援建埃及水泥厂项目的工人。昨天,这25人已被释放。
近年来,类似事件再三发生,短短几天内两批同胞遭劫持,更是牵动了国人的心:这些组织为什么要绑架中国人?随着中国参与全球化的程度越来越深、越来越广,正有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到落后国家参与建设、开拓业务,在异国他乡,中国人如何才能保平安?记者采访了中国社科院西亚非洲研究所非洲研究室主任贺文萍。
文/本报记者 张强
原因
“因为中国影响力大,
所以绑架中国人”
苏丹方面,反政府武装发言人1月29日宣称:“并未绑架中国工人,他们很安全,没有人受伤。预计政府军会随时发起攻击,所以暂时不能放人。”苏丹南科尔多凡州州长艾哈迈德·哈伦指责武装人员意在破坏当地的公路建设,阻止该地区大型基础设施的建设,而“修路是整个南科尔多凡州百姓数十年来的梦想”。
埃及方面,极端组织绑架中国人是为了向埃及政府施压,迫使当局释放因涉嫌参与红海旅游地塔巴爆炸及阿里什油气管道爆炸而被捕的贝都因族人。
贺文萍认为,这是“走出去”的代价。她告诉本报记者,随着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步伐越来越快,中国企业在非洲承接的工程越来越多,外派到非洲工作的中国人也越来越多,相应的,风险自然也越来越多。
在非洲的中国人三番五次遭绑架,跟当地的形势密不可分。不少非洲国家国内形势较乱,冲突频发,在某些国家,反政府力量多年来一直在跟政府保持武装对抗。
开路架桥,基础设施建设的工地一般都位于较偏僻的区域;反政府武装为躲避政府军的打压,往往躲避在偏僻地带,那里也就成了武装力量交火的主战场。工地和战场的区域重叠,成倍放大了在非华人的危险性。
中国近年来的国际影响力与日俱增,一些反政府武装认为劫持中国人能够产生更大的国际影响,视之为“重磅炸弹”,从而更有效地向当局施压,这是在非洲中国人屡遭绑架的另一重要原因。
应对
中国已成为非洲的第一大贸易伙伴国,双边贸易额从2000年的100亿美元跃增到2011年的1600多亿美元。非洲还是中国的第二大工程承包市场、第二大劳务承包市场和第四大海外投资目的地,目前约有100万中国公民在非洲从事各种经营活动。
政府:
“跟部族势力打交道,扩大情报面”
非洲国家的国内形势短期内难有根本性改善,在这一既定条件下,在那里的中国人该如何保护自己的安全?贺文萍认为,这需要中国政府、赴非开拓业务的公司以及公司员工三方面的共同努力。
她告诉记者,近年来,中国外交部越来越重视海外华人的权益保障。2006年5月,外交部在领事司设立领事保护处,协调处理海外中国公民和法人合法权益的保护问题。2008年8月,外交部又在领事保护处的基础上成立了领事保护中心,其职能之一便是发布领事保护和协助预警信息。
除了外交部,各驻外使馆也强化了这方面的功能。贺文萍认为,中国驻非洲各国的使馆不仅要协调与所在国政府的关系,也要跟各部落、武装势力的领导人建立畅通的沟通渠道,扩大接触面,增加情报来源。
这样一来,一旦发生突发事件,使馆便可尽快确定是谁干的,尽快展开谈判或营救,确保人质安全。必要时,中国政府可利用当地政府军实施营救,因为“中国现阶段不可能像美国那样,派海豹突击队满世界地救人”。
企业:
“要算‘安全账’,配备安保力量”
在非洲承接工程的公司是组织、实施项目的实体,自然也是确保员工安全的第一责任者。以往,中国企业“走出去”,往往只重视经济成本的核算,只要回报率可观,便跃跃欲试,对安全成本考虑不足,风险评估不够全面。
贺文萍建议立志于“走出去”的中国企业今后要增加对安全成本的重视程度,外交部人手有限,对海外中国公民的服务不可能事无巨细,企业必须提高主观能动性。她透露说,中国进出口银行曾聘请她所在的研究所做过非洲的安全评估报告,其中涉及相关国家的政府政策、经济风险和安全等方方面面,这种做法值得借鉴。
在了解风险后“走出去”的中国企业,应该尽量为项目配备一套自有的安保力量——毕竟,预防比善后更重要,遇事后借用当地政府军需要经过一连串繁琐的外交手续,效率不高。
在这方面,抗击索马里海盗的经验可供借鉴。商船来往于亚丁湾地区,海盗随时可能出现,不少货运公司聘请了安保力量随船队出海,他们是退伍军人等拥有专业安保技能的人员,能够有效确保船上人员和财产的安全。
企业对安保工作的重视程度正在加大,此前据苏丹军方官员透露,苏丹已经出现了一支来自中国的私人安保队伍。
个人:
“学当地‘方言’,遇事后打人情牌”
政府要做好服务和沟通,企业要做好评估和安保,除此之外,确保安全的关键还在于赴非中国公民本人。贺文萍批评部分中国赴非人员安全意识的淡薄,甚至有人在到达非洲后不到使馆报到,以至于使馆无法准确掌握其信息、行踪。
“入乡随俗”很重要,到非洲后要努力学习当地“方言”及习俗,不该说的话不说,不该做的事不做,否则不仅容易引火上身,遇事后还会火上浇油。要像对待防震知识那样,对安全知识的学习常抓不懈,每个人都必须清楚地知道一旦发生突发事件该怎么办。
贺文萍说,早些年前曾有一个中国人在苏丹被绑架,但他当时已经简单掌握了一些当地的语言,被绑架后,他不断地跟绑匪聊天沟通,以至于绑匪对他的好感大增,双方关系变得很融洽。最终,这名同胞全身而退。
“当我们听到一个老外会说中国话时,会感觉很亲切。”贺文萍说。在能够有效沟通的基础上,可以多跟绑匪谈谈家庭和孩子,目的只有一个:缓和紧张气氛,有效拖延时间。
最大限度地确保在非中国人的安全,需要政府、企业和个人三方的合力。政府和公司都要加强风险评估工作,“那些风险极大的国家和地区,尽量别去;下预判要果断,不能两军开战了才手忙脚乱地决定撤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