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媒体称公务员医改砸50亿仍超国民待遇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2-07 14:39 来源: 哈尔滨日报

  北京市人力社保局副巡视员张大发日前透露,2013年,33万中央单位公务员将纳入城镇职工医保。此前,北京市市级公费医疗人员并入职工医保的改革工作已于2012年1月1日启动。至此,内地31个省份(直辖市)中,已有24个省份(直辖市)全面取消公费医疗,比例达80%。但不乐观的是,政府需要支付50亿的改革资金,但公务员仍享受补充保险等福利待遇。

  近日,关于中国取消公费医疗的改革终于接近尾声的报道开始见诸于各家媒体,这本来是一件值得欣喜的事,医改进行了这么多年,虽然公民的看病成本尚未看到有效的下降,但是公费医疗将取消的消息,应该能给公众带来一些心理上的平衡。毕竟,从此以后,国家公务员也将和老百姓一样要承受高额的看病成本了。

  然而,事实却并非如此。据媒体报道,在公费医疗改革方面政府虽然支付高额的改革资金成本,但公务员的超国民待遇仍可能变相保留,只不过“从吃财政变成了吃医疗保险”。

  “公费医疗”的历史

  “公费医疗”是指国家通过医疗卫生部门,向国家工作人员提供免费医疗及预防服务的一项社保制度。这一制度建立于1952年,当时中国城市医疗体制由公费医疗和劳保医疗两部分组成,职工医疗费用分别由财政资金和企业支付来承担,个人无须付费。

  “在过去的公费、劳保体制下,主要存在的问题表现为医疗费用由国家和企业分别包揽,缺少机制去有效地制约过度消费;医疗费用增长过快,明显地超过了社会经济承受能力。”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卫生经济与管理学系主任、北京大学中国医药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刘国恩教授说。

  这种过度医疗的现象有许多更为通俗而生动的说法。比如“一人得病,全家吃药”、“小病大看”等。1998年12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决定》,规定所有用人单位( 包括机关事业单位 )及其职工,全部要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这个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城市医疗保障制度在运行长达 40 多年之后,开启了转向医保的改革。企业职工医保随着国企改制的大潮流迅速推进,而公务员等人群的公费医疗改革却步履迟缓。

  财政压力逼走公费医疗

  近年来,在公费医疗彻底取消之前,由于财政负担过重,各地都对公费医疗先后出台过一些实施细则和约束浪费的机制。

  然而这些措施约束力并不强,并且由于公费医疗存在花费越高、个人承担的费用比例越低的制度设计弊端,使得“小病大看”等现象非常普遍。

  这些体制性弊端加大了政府的财政负担,也加剧了社会不公。正如政府有关部门人士所说,公费医疗彻底取消并入医保,是财政压力逼出来的。

  公费医疗改革后公务员仍享补充保险

  据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医保处处长蒋继元介绍,为顺利推进改革,“按照国家相关政策,公费医疗人员并入职工医保后,还可享受补充医疗保险。”即市财政将为原公费医疗人员的基本医疗保险自付费部分进行“二次报销”。 其目的是为了使原公费医疗享受人群的医疗保障待遇不降低。

  褚福灵强调,“公费医疗改革不是要降低谁的待遇水平,而是为了给职工提供更加充分的医疗保障,这是医保改革过程中应该坚持的原则。”

  “职工医疗保险缴费基数是与工资收入挂钩的,在公务员工资收入比企业职工高的情况下,单独要求降低医疗待遇是不现实的。”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社会保障系主任仇雨临教授甚至表示,“一个大学生、研究生通过公开考试成为公务员,他在人力资本的投入上要远远高于其他一些企业职工,收入高一点,医疗待遇好一点也是应该的。”

  对于公费医疗人群参保后,仍将享受比普通职工医保更高的特殊待遇,仇雨临认为,“各国给予公务员额外医疗福利是普遍现象,改革要看到并轨在制度层面的进步。”

  问题2

  内部三六九等改革后仍存严重不平等

  事实上,公费医疗改革之后,公费医疗人群仍享受超国民待遇仅仅是问题的一个方面。如果从公费医疗人群内部来看,改革后也同样存在严重的不平等问题。

  以北京市区级公费医疗改革为例,平谷区2008年公费医疗享受人群约2.16万人,财政公费医疗支出3200万元,2009年改成医保,财政缴纳医保基金6600万元,实际支出5440万元。而公费医疗人数基本相当的崇文区(2.22万人,现并入西城区),2009全年区属公费医疗报销实际支出 1.08亿元,其中财政负担 8540万元。不同区县间的保障水平差异由此可见一斑。

  在北京市城管局工作的张勇(化名)说,市直机关和事业单位之间以及不同事业单位之间的公费医疗待遇都不一样,与实际财力有很大关系。张大发曾表示,不同单位的公费医疗“有的大部分都能报销,有的仅几百元包干”,改革的目标之一是实现原公费医疗享受人群之间的公平待遇。

  褚福灵表示,“公费医疗在中央和省一级机关经费来源问题不大,但是到了县一级财政,比如某些县财政收入并不是很好,医药费报销面临很大的问题。”

  问题3

  全国公费医改

  支出成本过大

  除了公费医疗改革带来的公平问题,有关改革成本的问题也值得关注。

  北京市早在2009年3月就开始了区一级的公费医疗试点,当时参与试点的三个区是平谷、海淀和西城。而平谷区的试点由于阻力小、推进快被公认为北京市区级公费医疗试点的 “典范”。

  公开数据显示,2009年平谷区为推行医保改革,安排财政预算6600万元,其中包括一次性 “注入”医保基金5600万元。而平谷区2008年度财政公费医疗支出为3200万元,6600万元与之相比增加一倍多,即使以2009年医保基金实际使用额5440万元计算,也比2008年财政开支增加68%。

  北京市2012 年财政预算,对于市级医保改革是否需要类似比例的增加,《投资者报》向褚福灵进行求证,褚福灵表示没有做过相关测算,不能确定具体数据。

  但几位接受采访的专家一致表示,公费医疗改革初期肯定需要政府支出额外的转轨成本。仇雨临在接受采访时明确表示,“改革初期肯定会有先期成本,这是不可避免的”。

  但“此项财政预算的增加并不需要通过人大审议,也不存在法律层面的障碍,因为公费医疗改革,是早在1998年出台《国务院关于企业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决定》时就定下来了。”仇雨临说。

  她同时强调,“我们应该从更长期的角度来看,财政支出是降低的,医疗资金的使用效率会提高。改革的意义是从制度上实现并轨,要看到制度上的进步。”

  平谷区涉及公费医改的有2.16 万人,并轨医保当年增加支出2200万元,如果以改革的人均成本推算,北京市市级公费医疗改革涉及22万人,支出可能增加2亿元,约为2010年公费医疗实际支出 26.2亿的8% 。以此比例乘以北大政府管理学院教授顾昕估算的五六百亿的公费医疗开支规模,全国公费医疗改革的增加支出大约50亿元。

  但可以换来2012年以后包括北京在内的24个省市,再不用担心“公费医疗”这个无底洞,政府的责任将仅限于缴纳参保人员工资总数的10%到医保统筹基金,如报销费用不够,原则上不再增加,由医保基金支付。

  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朱恒鹏对公务员医改的意义评价颇高,他认为,公务员取消公费医疗并入医疗保险,使中国的保险制度走向一体化,意义重大。不过,一个不容否认的事实是,“体制内人”在长期享受医疗双轨制优势之后,其并轨的成本最终仍旧转嫁到普通纳税人头上。

  (本报综合报道)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