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专家称物价水平反弹这种观点不成立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2-09 23:43 来源: CCTV《今日观察》

  日前,国家统计局公布了2012年1月的宏观经济数据。1月份CPI同比上涨了4.5%,百姓关心的食品价格上涨10.5%,元旦和春节假期因素被认为是推动1月份CPI反弹的一个重要的因素。那么CPI的小幅反弹,反映了当前怎样的一个物价形势?未来中国经济的运行状况又会出现什么样的变化和调整?央视财经频道主持人陈伟鸿和特邀评论员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刘元春、著名财经评论员刘戈共同评论。

  1月CPI涨幅超预期,是春节暂缓通胀下行趋势?还是抗通胀之路依然任重道远?

  刘元春:反弹的核心原因在于今年春节的双节效应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今日观察》特邀评论员)

  反弹的核心原因在于我们整个的春节效应和错月效应非常明显,今年的春节因素比以往的春节因素对于CPI的推动要大得多,原因在于:第一,今年的春节与元旦离的很近;第二,以往的春节不是在2月初,就是在2月末,因此在2月份的春节期间的数据与2月份相比,总体变化不会太剧烈,但是今年春节在1月份,所以我们把今年的1月份与去年没有春节的1月份进行同比,这个数据差距就会比较大。

  此外,我们还要关注几个问题,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特别是我们所看到的农民工收入的提升,对于我们大量的务工人员在春节期间的闲暇偏好有所提升,就是说大量的务工人员愿意回家过春节,这导致我们春节期间供应紧张的局面实际上比往年更为严重。

  刘戈:老百姓的感受可能比4.5%这个数据还要高

  (《今日观察》评论员)

  很多研究机构这次有一点栽面,因为大部分的研究机构给出的预测都是4.1%、4.0%的这样一个数据,可能是大家在预期里,对于春节的影响不够到位,所以导致现在这样一种情况。因为有了春节,大家对吃喝就比较关注,比如北方过春节的时候肯定要吃饺子,像包一顿猪肉韭菜馅的饺子,那么鲜菜和猪肉这两项同比都上涨了百分之二十多,面粉上涨的不太多,除了食盐以外,吃这一顿饺子,各种原材料都要一个比较大幅度的上涨,所以大家感受的可能比4.5%还要高。

  刘元春:物价水平反弹的这种观点不成立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今日观察》特邀评论员)

  对于cpi是否会反弹的担心是1月份数据超预期上扬的一个直接结果,但应当肯定的一个问题是,1月份的春节因素。错月因素和气候因素都是临时性的因素,它不是一个趋势性因素,所以说,单纯从1月份的数据来判断中国物价水平的变化出现了一个拐点,这是错的,不足以支撑论点。

  我们从宏观分析本身来讲,每年的春节期间的数据一般不宜过度诠释,所以对于目前4.5%的数据,我们也不要过分的紧张。如果从技术角度来看,我们把春节因素、错月因素剔除掉,再来看一系列的参数,我们会发现,目前的物价水平还是处于一个小幅下滑的通道之中。因为第一个参数,就是剔除食品之外的核心CPI,1月份是1.1%,比去年12月份略有下降;第二个是新涨价因素,1月份是1.5%,而去年12月份是四点几,这个也在回落中间。当然,如果从同比数据,我们把春节这几天剔除掉之后,这个同比基本上是在3.5%左右,所以说,物价水平反弹这种观点是不成立的。

  刘戈:4.5%对政策的制定可能会有一些轻微的影响

  (《今日观察》评论员)

  从总体上来说,虽然这个4.5%有很多是春节因素,但通胀真的已经结束了吗?去年很多的机构都发布了对2012年的预测报告,基本上的基调是,CPI是会前低后高,也就是它会沿着去年的轨道继续向下降,去年在7月份的时候是6.5%,那么到8月份,9月份,10月份,一直降到了12月份的4.1%,这个曲线的趋势性非常的明显,1月份虽然有各种特殊的原因一下到了4.5%,但它不由的让我们警醒一下,就是原来大家都预想的逐渐下跌的CPI是不是一定是存在的?比如一些地产开发商可能就等着CPI的逐渐降低,就可能会导致我们货币政策的一些所谓的定向宽松。那么,现在这个4.5%出现以后,这样的政策会延缓,对政策的制定可能会有一些轻微的影响。

  通胀后期走势仍存隐忧,当前经济最大威胁是什么?货币政策将会如何反映?

  张晓晶:2012年 中国经济不会出现硬着陆

  (中国社科院经济所宏观室主任《今日观察》特约评论员)

  2012年中国宏观经济会面临很多国内外的挑战,但总体来讲,2012年的经济应该不会出现硬着陆的情况。我个人认为2012年的经济保持在8%到9%的增长水平应该是没有什么问题的。不过,我觉得风险还是有的,主要来自于两个方面。第一个是外部冲击,就是欧债危机的发展,包括美债危机的发展,以及中东地区、伊朗等这些地方的地缘政治的动荡;另外一个,就是国内的经济,因为是延续去年以来的这么一个下滑的态势,所以,应该说也有一定的下行的压力,但总体来讲,这个风险是可控的。

  汤敏:2012年 货币政策是稳健偏紧的

  (友成企业家扶贫基金会常务副理事长《今日观察》特约评论员)

  今年可能没有像去年年中的时候,百分之六点几的通货膨胀,但总体的通货膨胀压力还是在那,因为这里头涉及到,由于劳动力的短缺,造成劳动工资的快速上涨,而农民工的工资的上涨,又引起农产品生产成本的上涨,这一连串的反应使我们的通货膨胀压力还是在那。从这种意义上来说,货币政策应该还是比较稳健的,比较偏紧的,财政政策应该来说,更积极一些。

  孙立坚:造成中国通胀压力最凶猛的因素还没有根除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今日观察》特约评论员)

  至少从现在来看,货币政策从紧基本的态势并没有像市场所预期的那样会有放松,而且还是一个从紧的信号,当然,1月份的CPI的数据当中,有很多节日的因素和翘尾的因素在里面,但是至少我们能够看到,现在造成中国通胀压力最凶猛的那些因素还没有根除。比如整个流动性宽松的问题,我想至少在今年上半年放松货币政策的可能性不大,但是不排除存款准备金的降低,存款准备金率降低确实会释放很多的流动性出来,但是央行会采取像今天这样的正回购,央票的发行,再把释放出来的流动性再收拢回去。

  刘元春:我们要更多的从悲观中看到积极的因素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今日观察》特邀评论员)

  从大趋势判断,肯定大家都形成了一个共识,今年经济较去年有所回缓,但是分歧点就是在于这个回缓的幅度到底有多大?应当说从去年底到今年初,大量的机构和专家对于今年的经济做出了相对悲观的一些预测,特别是IMF和世界银行,下调中国经济0.65个百分点,这已经反应了很多机构对目前中国经济这样一种悲观的认识,但事实上我们会看到,目前很多的参数可能与这样的一些判断是相左的。

  因为第一个,我们的PMI指数并没有持续下降;第二个,我们的招工难问题实际上没有缓解;第三个,我们中西部的经济活跃程度实际上超乎很多人的一些想象;第四个,大家所预期的欧债问题会在2月份密集性的爆发,我们房地产会在一季度出现较大幅度的调整,而这两件事情都没有发生;第五个,对于国际金融市场,很多人认为今年会很糟糕,但事实上希腊和德国最近发行的国债的状况还不错;最后,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参数就是,我们所看到的美国的失业数据以及美国的商务活动、制造业的生产数据实际上都比原来预期要好。所以种种迹象告诉我们,在全世界这种悲观预期形成的环境里,我们要更多的看到一些悲观中的积极因素。

  刘戈:资源和产业转移的中西部经济助长中国经济发展

  (《今日观察》评论员)

  专业机构和经济学家们都喜欢用数字来对未来做出预测,但我们搞新闻的人更愿意相信自己的所见所闻。最近我到西部一些地方,比如成都进行了考察,当然如果我们这个时候选择去广东或者温州,那么感受可能会和去中西部不一样。因为在很多地方由于产业的西移,那么在传统的东部发达地区,我们可能会看到中小企业很难生存,或者由于一些产业搬离,原来非常热闹、繁华的地方会显得有些箫条。

  反过来,在中西部的一些城市,很多工厂在拔地而起,尤其是在火车站,在人才招聘市场上,都出现了非常热闹的景象,这就说明,当地的经济活跃程度非常的好,而且从就业的角度来说,他在内地和西部地区人均的收入提升也很快,尤其是一些体力劳动者、蓝领工人的收入提升的非常快,对于内需的拉动也比较明显。所以,当我们去中西部看到这样一些更细致的现象的时候,那么我们对一些机构和经济学家所做出的对中国经济悲观的看法,就会不是那么同意,因为我们更多的是相信自己的眼睛。

  刘元春:房地产市场的一些调整会陆续发生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今日观察》特邀评论员)

  第一,回缓趋势是必然的,因为我们所面临的外部环境的相对恶化以及内部的风险上扬、扭曲加剧,以及我们的房地产市场的调整,这些是必然要面对的,只是说它们产生的这种幅度比原来大家想象的要小一点点;第二,就是很重要的一个就是,我们未来面临的风险依然还存在,因为欧债问题在2到4月份是它的高发点,那目前虽然排除了激化的概率,但是它将欧洲经济拖入到一种温和的紧缩状态和萧条状态是必然的;第三,中国本身的一些调整会陆续的发生,特别是房地产的一些调整,因此我们在一种审慎乐观的基本判断的过程中,还是要堤防、并高度重视在某些时点的这些风险。

  刘戈:蔬菜和副食品短期内保持高价位运行的可能性依然存在

  (《今日观察》评论员)

  现在物价上涨的最主要的因素是蔬菜和副食品,从这两个因素来说,生猪养殖有它的周期,现在是周期性的上涨,下一个周期是怎么样,现在还有不确定的因素;从蔬菜的供应上来说,现在总体上由于整个劳动力成本的提高,而且物流问题的解决也并没有一个明显的结果。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以蔬菜和猪肉等等一些副食品为代表的物价,它在一段时间里,保持高价位运行的这种可能性依然是存在,所以对于它对CPI的影响,我们不可放松警惕。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