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工短工化趋势加剧 改善就业待遇是关键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2-10 10:22 来源: 中国广播网中广网北京2月10日消息(记者车丽 安徽台记者张建亚 阜阳台记者秦春丽)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清华大学和工众网最新联合发布了一份《农民工“短工化”就业趋势研究报告》。报告显示了一组数据:超过60%的农民工更换过工作,四分之一的人在近7个月内更换了工作。
农民工平均每份工作的持续时间为2年。“短工化”的背后究竟意味着什么?农民工站在市场的价位天平上,需要社会提高哪些支撑和帮助呢?
在合肥天鹅湖一号小区,保姆阿娟在忙碌了一上午后,终于闲了下来。阿娟过完年刚刚从另外一家转过来,对新雇主家的环境,她还没有完全适应。
阿娟:因为那家工资没有这家高。那家工资是2200,这一家是2600,虽然涨得也不是很多,但是对于我们保姆这一行来讲,能涨400块钱呢,也还好了。这一家呢,人还不错,阿姨也还很好,对我也很关照。
看得出,吸引阿娟跳槽的是工资是否有涨幅。45岁的李强正在合肥市区一家建筑工地吃午饭。过年之后,他已经换了2份工作。指着盒饭里的肉,李强说,这家工地比之前的要好。
李强:按月发,一个月3000多元。都是技术活。重活都有机械,用不着人工。你看哪儿有活就到哪个工地去干,现在又没有欠账这一说,都是现钱。年龄大了,只有干这个活。
“短工化”与农民工生产体制密切相关
为什么农民工工作不愿意或者无法长期化呢?中国之声特约观察员张春蔚表示,这与我国的职业化建设有关。
张春蔚:当我们很多专业领域都无法实现职业的时候,怎么可能要求农民工完成职业化的归属和长期化的期待呢?相反,农民工短期流动的背后使他们成为自由的劳动力,他们议价能力的提高是中国劳动力水平提高的必由之路。
中国社科院社会学所研究员张翼提到,农民工短工化的趋势在春节前后变得相当剧烈,从事密集型产业劳动的农民工绝大多数签订合同的周期为1年。同时,我国的农民工供给数量也大幅度降低。
张翼:农民工在签约的过程中,企业跟他签约时间短,使他换工作的频率增加了。另外,劳动保护以及给出的工资都是缺少竞争性的,这就导致农民工也依照用脚投票的方式,从一个企业转化到另一个企业,从一个地区到另一个地区。
农民工为什么会出现“短工化”现象?在业内人士看来,最根本的原因是农民工生产体制的问题,低薪酬,缺乏生活保障,无发展空间,这个体制决定了农民工需要不断的更换工作。
企业改善劳动待遇是必由之路
还有一份数据让人担忧: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介绍,根据对春节前调研和节后员工返岗监测,预计企业用工缺口短期内将比较突出,缺口峰值可能达80至100万人次,其中深圳和东莞市用工缺口最高将分别达到30万人次。如何破解“招工难”与“短工化”同时存在的难题?
在改革开放的瞭望口深圳,目前最低工资已经上调到每月1500元。这给农民工一个重要的心理预期价格,在最新发布的《促进就业十二五规划》中,我们读到,“十二五”期间,我国最低工资标准年均增长13%以上,张翼提到,这都使得农民工在未来流动中拥有相对稳定的平台。
对于农民工频繁的岗位流动,有业内人士认为需要“加强监管”。而中国之声特约观察员张春蔚显然不赞同所谓的“监管”。
张春蔚:我不认为这个事情能够监管,它是一个市场的选择,农民工是不断通过跳槽来实现自我价值。当我们看到这种反复跳跃的背后,实际上更应该反思为什么企业留不住农民工,不能够长期留人。这才是真正从制度层面上去解决,而不是一味去指责出卖劳动力这一方面的弱者。
张翼介绍,现在来看,短工化的趋势已经逐渐从季节性的短工化向全年发展,只是季节性更加突出而已。而农民工在不断跳槽中,社会应该给予他们在流动中的哪些帮助呢?对企业而言,提高工资、优化劳动环境已经成为必然。
张春蔚:在整个劳动协商制度里面要全面化,不要通过农民工自己个人的办法,而是通过集体谈判的方式把工资争取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