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递最后100米门槛难迈 共同配送试点仍多死角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2-20 07:24 来源: 北京晨报去年12月20日,北京市启动了城市物流“共同配送”试点工程,力求突破物流“最后100米”难题,首批15个物流“共同配送”站点覆盖100个社区,服务13.2万余户居民,其中共同配送的首个业务就是快递服务。到今天“试点”启动满两个月,成效如何?
近日,晨报记者走访了部分社区和学校发现,共同配送点要顺利突破“最后100米”,路途仍然相当艰巨。
■社区配送样本:科荟路店
亮点: 送件、自提可选 居民感觉舒心
“每次在网上买东西,都要为送到哪儿烦心,就怕自己不在家时快递来了,可我又不经常去单位。”家住科荟路倚林佳园的市民刘先生说,物业不代收快件,快递员连三五分钟都不肯等待。
去年底,倚林佳园19号楼底商出现了一家“城市100物流配送”后,刘先生的烦心事儿就解决了,快递员就在配送点上班,专挑业主有时间的时候送件,如果想去门店自提,24小时营业。
记者在这家配送店看到,这里还设有冰柜和试衣间。
据该店经理宋俊磊介绍,快递配送只是城市共同配送的服务项目之一,包括水果蔬菜、生鲜速冻等各种服务,都是城市配送未来将覆盖的服务范围。
冰柜是为市民提供生鲜食品的配送服务,这在其他的快递门店是无法做到的。市民订购的生鲜食品15分钟就能送货上门;顾客在凡客等网站上买了衣服,可当场到试衣间试穿,满意取走,不满意当场退回,省得回家后再来一趟。
此外,今后配送点还将陆续引入社区缴费业务,比如说买电卡、交燃气费等,“我们的定位就是社区的一部分,做社区的‘传达室’。”宋俊磊说,目前,这个定位已经被社区居民广泛认可。
效率:1个快递员 能干仨人的活
科荟路店服务范围覆盖国奥村、京师园、倚林佳园、奥林pake等15个小区的物流配送。这15个小区可以说是送件卡在“最后100米”的“样板”地区,相当一部分小区物业都管理很严格,不让快递员进门。
遇到这种情况,快递员只能在小区门口等候,给客户轮番打电话。“等一两个小时常有,带一车快件出来,半车回去。”
目前科荟路店统一配送汇通、中通、申通和韵达、快捷5家快递公司的快件,营业初期每天大约有300-400单,目前在600单左右。
1个小区固定1个配送员,每天能送件120-150件左右,相当于3个公司快递员的量。科荟路店目前的人员配备能满足日送2000件的量。
快递员马博负责京师园和奥林pake两个小区的快件配送,早上8点送中通的快递;上午10点回店里,正赶上申通公司的快件进门。“每天送七八十票很轻松。”而他以前在鑫飞鸿公司送快递的时候,一个人负责整个北沙滩,跑一天送四五十票都很紧张。
难题:物业难关亟待攻克
马博负责的奥林pake还是不让进门,“车不能进,实在不行抱着快件去送。”虽说有些小麻烦,但马博还是很乐观。
不过,国奥村可就没这么好说话了,连人带车都不让进。
宋俊磊介绍,科荟路店刚刚进驻这个区域的时候,大多数小区管得都比较严,他就拿着公司的简介、服务卡,与每个小区的物业、保卫部去一一沟通。“我们的员工有统一的工服、三轮车喷涂统一标识。我们对物业做出不随意走动,不乱发小广告等承诺;业务员还有身份证备案等。”经过一番真诚的沟通后,一部分小区对“城市100”开放了。
但国奥村、奥林观邸、奥林pake、美伦堡等五六个小区还没有“攻克”。“业主经常不在家,物业也不代收快件,现在只能联系业主,让他们自己来取件。”宋俊磊说,社区配送的关键不在于进驻,而是攻克物业难关。
■学校配送样本:北师大、北航、北大
试点:集中配送 “摆摊”消失
北师大是去年仅有的几个高校试点之一,也是最成功的一个。
去年夏天,记者在北师大邱季端体育馆旁边的空地上看到,这里俨然成了一个繁忙的快递“中转场”。圆通、中通、顺丰、凡客等十来家快递员各占一席之地,将快件铺在地上,等候学生、老师前来取件。
上周五记者再到北师大,这样的场景不见了。一部分学校的快件,都集中到了北师大西门处的“收发室”内,在这里一间五十多平方米的房间,是“城市100共同配送”的据点,集中配送圆通、中通、汇通、申通和韵达5家快递公司的快件。
集中配送后,学校也不允许再有快递员到邱季端体育馆外“摆摊”。
“配送点现在有8名员工,其中3名是实习的学生。”北师大店经理谭林介绍说,北师大店一共服务3万余人,每天约400-500件。谭林说,按照北师大的人员配备,还有很大的潜力可挖。在人员方面,共同配送点会为学生提供勤工俭学的机会。
难题:校内设点 房子难找
在其他高校,记者看到“摆摊”送件还是送快递的主要方式。
记者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看到,快递员们集中在绿苑等候,各家快递公司的快件摆了一地。
中午11点半开始,学生们陆续到这里来拿快件。中通快递员小陈每天上午来一趟,等到中午12点半就收工,下午4点多再来一趟。“一来先群发短信,估计学生们下课了,再打电话催。”
北大医学部的快递摊点设在北门内留学生公寓门前。据圆通快递员乔小冬介绍,去年9月份,因为有快递车在校内撞了人,所有的快递员被清到北门外。当时他们只能在北四环边等候学生前来取件。每天十几家公司的快递员在四环辅路排成一排,大批学生都涌到北门外取件,也很壮观。因此在坚持了一个多星期后,学校又让快递员们进校了。
相对于社区店物业难进,学校内的点找房子很困难。谭林同时负责的北航以及人民大学的试点,学校方面并不配合,经过周折,北航通过个人租到了两间总共面积不足30平方米的房子,很不理想;而人大至今连一间房子也没租到。
■今后目标
年内计划开100个配送点
郭金龙市长在今年“两会”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2012年要“实施城市物流共同配送工程,促进快递、冷链物流等行业发展,增强城市物流服务保障能力。”
记者了解到,城市物流共同配送试点工程是《北京市“十二五”时期物流业发展规划》提出的一项重点工程,也是打造“一刻钟便民服务圈”的一部分。由北京市商务委指导、北京市快递协会协调推动,而运营则由“城市100”物流公司来负责。
该公司副总经理徐勇表示,目前第二批20多家已经开始筹备,将陆续开业运营。
第二批也以城六区为主,郊区零散发展,通州一个,房山两个。同时高校比例会增大,传媒大学、第二外国语学院、北大等都将加入进来。
记者了解到,目前共同配送还只是部分快递企业和京东商场等电商进驻。
“共同配送门店只有快速投入,才能建立强有力的服务体系,吸引更多的快递企业和电商加入,更好地为市民提供服务。”徐勇说,共同配送点年内的目标是开100家,未来两年将覆盖五环内主要社区。
■相关回应
后续扩张会给予更多支持
快递协会秘书长王宝华表示,共同配送是一项利国利民的民生工程,在后续试点的扩张中,市商务委、北京快递协会也会大力支持,协助企业与政府相关部门联系、洽谈。
目前,快递协会正在加紧同市建委物业处、市教委和社区办沟通,也希望能得到更多政府部门的积极关注和支持。
■解决之道
吸收本地员工 解决“人工荒”
传统的送件方式,一个单位十几家快递企业都在送,王宝华说,共同配送整合末端资源,一方面能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同时也能减少车辆占用道路资源,缓解交通拥堵。
建立“共同配送”模式,希望能解决两个问题:“多家快递企业往一个社区送货导致的人力资源浪费问题;春节等节假日期间的人工荒问题。”因此,“员工本地化”是“共同配送”设想的人力总来源,“社区年富力强的退休人员、‘4050’人员来参与,在解决人力资源短缺同时,为这些人提供一个就业的平台。”
但记者走访部分共同配送点发现,眼下“员工本地化”实现较难。除了“共同配送”知名度不够,观念跟不上也是主要原因。
宋俊磊介绍,去年底他与国奥村社保所联系,招募“4050”人员就业,但鲜有人来。应聘者说:“老北京人讲究‘数九不出手’,现在要等着过年了。”
“一个退休人员每天送10件,就能挣到一天的菜钱。”对这种员工,公司的要求并不高,上班时间和工作量没有具体要求,如果是老人,可以为他们分配楼层低、或是有电梯的客户送件,减少他们的劳动强度。
“本地员工我们现在还只当做补充力量,希望他们在关键的时刻起到关键作用。比如元旦、春节等人手短缺的高峰时候。”宋俊磊说,近期已经从社区招上来一位45岁的男性员工,在经过简单培训后即将上岗。而随着“共同配送”这个模式在社区普及,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本地员工加入进来。
晨报记者 陈琳/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