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海外并购钱不是万能的 走出去要站住脚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2-20 10:36 来源: 大众网-大众日报

  集地产、矿产、现代农业和股权投资等于一体的民营企业——上海鹏欣集团最近的心情如过山车一样,大起大落。此前集团收购新西兰16个牧场的交易已经获得新西兰政府批准,但现在新西兰最高法院又忽然亮起了红灯,称上述交易给新西兰带来的经济效益被“实质性”夸大,法院责令政府重新考虑。近几年来中国企业频繁走出国门,寻求海外并购,但路途并不平坦。

  政府同意并购,奶农不满,法院急叫停

  新西兰政府1月底批准了中资企业收购该国乳业农场。上海鹏欣集团旗下公司计划出资1.64亿美元收购新西兰克拉法农场属下的16个乳业农场。鹏欣集团成功中标后,竞标失利的新西兰企业集团代表麦克尔·菲公开称,农场并购是新西兰政府将国家宝贵的自然资源拱手让给中国政府。实际上,到新西兰购买农场的中资企业,不是捷足先登也不是唯一的买主。新西兰农业记者理查德·伦尼介绍说,过去两年中,政府一共出售了36万公顷土地,“意大利人、德国人、英国人,还有美国人买走了那么多土地,我们却从来没听到新西兰人表示过任何不满。”

  新西兰土地信息部部长莫里斯·威廉森表示,鹏欣集团的竞标符合政府海外投资办公室制订的所有标准,符合新西兰的国家利益。新西兰总理约翰·基说:“海外投资办公室正确理解了立法精神。如果仅以他们是中国人为由拒绝其收购,那是令人无法接受,而且是违法的。”

  以为十拿九稳,鹏欣集团在新西兰本土注册了“Nature Pure”和“Pure 100”两个商标。可当地部分奶农拒绝接受这项交易,并向法庭提出诉讼,新西兰最高法院裁定,政府必须要重新审核Crafar集团出手16个奶牛场给上海鹏欣集团的交易。乳品行业分析师宋亮认为,鹏欣在收购之前显然对当地乳业的组织框架并不是特别熟悉。

  海外收购与当地融合更重要

  宋亮分析说,当地合作社将奶农组织起来建立了加工厂,我们现在收购了他们的加工厂,我们要和奶农进行合作。如果我们不能带给他们很好的收益的话,他们是不会同意的。

  不仅鹏欣集团,三一重工此前收购德国机械巨头普茨迈斯特90%股权后,这家公司的当地员工也集体罢工抗议。尽管随后三一重工以“不会解雇一名德国工人的承诺”缓解了紧张气氛,但罢工事件让这件好事平添了几分“阴影”。北京新世纪跨国公司研究所所长王志乐认为,我们的海外并购受阻经常是由于被对方经济政治化,除此之外,沟通不良也是重要原因。

  王志乐说,中国企业不太善于将咱们企业的战略目标和真实情况向外国进行介绍,另外在并购中,我们的战略也不够清晰。怎么让对方知道,通过这次并购,不仅中方获益,外方也可以获益。现在的对外投资都需要互利同赢的方式来进行。

  光明集团新闻发言人潘建军说,在过去3年多来,光明积累了大量的海外并购经验,对想走出去的企业有几点建议。

  一是,要对这个国家或者地区的并购环境有所了解,包括法律环境、金融环境和劳资环境;二是,要尊重你要并购这个企业的管理体制,主动去尊重它、包容它、融合它,管理上的文化观念相差甚远,对方可能也会放弃;三是,你要让对方看到并购之后的协同性。

  尽管现在欧美经济不景气,但准备出海打鱼的中国企业必须认识到,充裕的资金并不是海外并购成功的最重要因素,如何说服国外股东接受中国企业要约才是交易成功的先决条件。     (本报综合消息)

  ●新闻延伸

  走出去,要接触朝野 站住脚,要惠及当地

  据经合组织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全球企业海外并购总额有望突破1万亿美元,而中国成为去年全球并购资本第四大来源地,约占全球并购总额的7%。

  中国企业作为一个新手在大量地“走出去”,进入其他国家市场,但遇到的风险和问题自然都会增加。不过更值得我们去思考的,是“走出去”的风险在哪里?中国企业自身的问题又在哪里?

  在发达国家和不发达国家,中国碰到的是不同的风险。在发达国家,比如澳大利亚、美国等国,常见的风险就是涉及国家经济安全的审查,或者政治上的歧视,以及来自投资目标国的利益集团的排斥。而在发展中国家,比如非洲、南美一些国家,更多的可能是政局动荡和社会不稳定。

  中国神华在蒙古国投资煤矿的过程之所以漫长,缘起蒙古国政党更替频繁,不同政党对如何处理煤矿的态度不同。实际上,这也是中国企业到发展中国家投资时面临的一个普遍性风险。对外投资永远都不是一个单纯的经济问题。政党更替带来的风险在投资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时都会碰到。所以,除了要和执政党保持良好的关系,还要更多地接触在野党、各种民间团体。

  值得中国企业反思的是,在一些亟需外来资本的国家和地区,如非洲、蒙古国等,被投资国民众“敌视”中国和中国企业的情绪在增加。其中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可能是政治原因、文化差异,但最根本的还是利益分配问题。

  一开始,中国企业可能是受欢迎的,但慢慢就被有些国家认为中国只是来要资源,而对当地的支持和回馈不多——不带来新技术、不大量雇用当地劳工。所以现在开始被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谴责为经济殖民主义。对中国和中国企业来说,共同发展才是解决之道。                   (综合)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