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冲破垄断,民资再闯关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2-22 23:26 来源: 中国财经报

  一边是垄断领域资金不足,一边是民间资本无处可投——

  冲破垄断,民资再闯关

  □本报记者 解希民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2月15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2012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会议提出要鼓励民间资本进入铁路、市政、金融、能源、电信、教育、医疗等领域。对此,受访专家认为,民间资本挺进垄断领域或破冰,但若真正进入垄断行业仍然需要一场改革。

   30万亿民间资本“有钱难投”

    浙江是我国民间资本最为活跃的地区,据调查,仅长期活跃在市场的民间资本就超过1万亿元。

   然而,记者在调查中发现,在杭州等地,由于受政策限制,能够以合法身份进入金融市场的民间资本数量相当少。中新力合担保有限公司负责人向记者透露,目前浙江民间资本相对充裕,不少企业主经过多年积累手中掌握了大量现金,他们热衷于“以钱生钱”的方式来投资获利,然而由于没有通畅的渠道和合法正规的金融体系,大量资本却一直处于“休眠”状态。

   一边是小微企业融资难,一边是民间资金投资难,“两面夹击”倒逼着当地政府进行金融创新。

   2008年7月,浙江省在全国首家进行小额贷款公司试点,“收编”地下金融,允许股权质押,迈出规范民间资本的重要一步。此举一方面为大量逐利的民间资本开辟了一条规范的出路,另一方面也为中小企业雪中送炭。截至2011年10月末,全省登记注册小额贷款公司171家,注册资本达340亿元,覆盖了全省88个县区与5个开发区。

   记者调查了解到,在浙江,小额贷款公司作为试点为民间融资开了个“口子”,但相对于浙江大量的民间资本来说,这个“口子”开得还是太小了。目前浙江大量的民间融资活动仍处于灰色地带,由于缺乏必要的监管,市场风险很大,民间金融纠纷也多。如何规范和引导民间融资,让民间资本在阳光下规范运作,当地有关部门正在进行积极探索。

   据相关调查显示,目前全国民间资本总量约为30多万亿元。如何唤醒这些“休眠”的民间资本已成为当务之急。

   民资进入垄断领域,体制是障碍

   事实上,近几年中央对民间投资问题高度重视,已多次下发文件鼓励民间投资健康发展。从2005年国务院出台的“非公36条”到2010年5月国务院再次出台《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的“新36条”,均被业内认为是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社会事业、金融服务等领域的里程碑式的政策。

   然而在许多专家看来,这还并未破除民间投资面临的制度性障碍,行业壁垒和身份歧视短期难以改变,进入国有垄断行业仍步履维艰。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研究员吴庆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民资进入垄断行业,体制是障碍。以金融领域为例,2005年出台的“非公36条”就提出要“允许非公有资本进入金融服务业”,其中包括“允许非公有资本进入区域性股份制银行和合作性金融机构。符合条件的非公有制企业可以发起设立金融中介服务机构。允许符合条件的非公有制企业参与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机构的改组改制”。遗憾的是,在过去几年里,金融领域对民资开放没有取得太大进展,民间资本在金融领域仍然面对看不见的“玻璃门”。

   那么,鼓励民间资本进入金融等领域是否意味着金融业即将对民间资本敞开大门、直面“民间投资元年”呢?吴庆认为这不会很快发生。首先,民间资本在金融领域面对的仍旧是“观念门”。“新36条”指出,国有资本要把投资重点放在不断加强和巩固“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至少到目前为止,国内还有不少官员和学者依然认为金融业关系到国民经济命脉。因此,民间资本在金融业里只能发挥辅助作用。

   其次则是“体制门”。“新36条”没有提到民间资本进入金融业的“条件”,并不意味着在实际操作中不需要条件。第18条提到了“加强有效监管、促进规范经营、防范金融风险的前提”,这就意味着当前的体制框架不变。在这个框架中,制定监管标准、考核民间资本、让符合标准的投资者进入金融业是习以为常的行为模式。而按照这个模式,民间资本即使能够进入金融领域,也需要按部就班地层层申报、考核、比较、审批,花费不少时间,近期不太可能看到进展。实际上,中国当前的金融体系对中小企业发展和增长方式转变的支持力度不够,主要是因为管制过度,而不是所有制。而过度管制造成的低效率,不能简单地通过民营化来解决。目前中国民间资本在金融体系里的比例很小,民间资本进入金融领域还存在体制上的障碍,需要进一步降低民间资本进入金融领域的准入门槛。

     吴庆认为,审批和牌照的发放是阻碍民间资本进入金融领域的最大障碍,目前,还是没有给民间资本发放牌照。监管太严导致两个结果:一是拿不到牌照,民间资本就不能参与正常的金融活动;另一个结果是,民间资本拿不到牌照和许可,就流入到地下金融活动,不受法律保护。

  打破垄断,民间资本再闯关

   允许民间资本进入垄断领域,不仅有利于资源合理配置,也是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因此,为了拉动经济增长,实现今年“稳中求进”的目标,进一步放开对民间资本的进入也是大势所趋。

   面对民间资本进入垄断领域的体制障碍,该如何进行改革和推进呢?全国工商联主席黄孟复就此提出:要明确时限,抓紧出台贯彻落实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新36条”配套政策。对垄断行业和相关公共服务等领域,应该合理规定民间资本准入门槛。

   吴庆则表示,要解决民间资本进入金融等领域的问题,关键是多发牌照,让民营机构能够拿到。现在银行利润高,是因为牌照的价值高,在规则上民间资本根本进不来,更不用说淘汰掉。

   “这是一个系统工程,民间资本进入之后,整个银行体制要进行一系列的改革,唯有如此,金融业才能提高效率。这是发展方向,也需要这么做。”吴庆说。

   另外,如何让庞大的民间资本用于真正需要的中小企业,吴庆也开出了一剂良方:在现行体制背景下,中小企业和国有企业在银行贷款的利率相差不多,银行一般都会选择贷款给大型国有企业,所以每次政策一紧缩,首先受影响的就是中小企业。而要解决这个问题,办法有两个:一是让贷款利率拉开差距,这样能增强大型国有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贷款的动力;二是扩展民间融资,保护各种借贷业务。

   不过,吴庆也认为,由于法律体制不完善,民间融资风险很大。用经济学的模型来说,现行的民间融资缺乏“均衡点”:当货币宽松,流动性充足的时候,民间融资会经营得不错,尤其是当出现负利率时,很多企业就直接走民间融资的途径;而一旦官方利率提高,市场上流动性收紧,民间融资的资金链条就容易断掉,还不了钱。只有让民间融资合法化,由“黑市”变为“白市”,利率随行就市,这样民间融资才能有效地发挥其作用。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