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教授解读邓小平理论:先富起来不是少数人暴富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3-01 10:21 来源: 南方日报

  邓小平关于我国共同富裕道路的 基本战略构想(上)

  在邓小平理论中,“先富起来”不是指少数人暴富、多数人贫困,也不是仅指少数人民先富起来,而是首先指少数人民先富起来,直至最后的1%的人民也富起来。先富不是与共富对立的,先富是走向共富的起点与过程。

  王占阳

  1990—1993年,这是邓小平思想发展的最高阶段,也堪称邓小平思想发展的南方谈话时期。在这一时期,他对市场经济和共同富裕都给予了前所未有的重要论述。他的根本主张无疑是在市场经济的基础上逐步实现共同富裕;为此就要首先奠定市场经济基础,然后就要在经济发展的适当阶段突出解决共同富裕问题。这就是他的新思路。在这种新思路中,邓小平无疑借鉴了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如在1990年的—次谈话中,他就曾经指出:“西方国家采取了若干调节政策,一是国家干预的政策,二是西方普遍采取福利主义政策,三是高度重视科技作用,把高科技用于生产。”这使它们“还有发展余地”。这些成功经验在邓小平的战略构想中都有相应的体现,但他并不主张走“先资本主义两极分化、后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的道路,而是主张走“先富与共富相结合”的历史新路,所以他指出:“我们现在干的事业是全新的事业。”

  这条新路究竟应该怎么走呢?这实际上就是他反复思考的最大问题:怎样建设社会主义?他思考和谋划得很深远,说“我们制定的政策是搞70年的政策。”那么,这一整套基本战略构想不仅适用于上世纪的最后20多年,而且更对我国21世纪的改革开放、现代化建设和共同富裕有着极大的现实指导意义。所以,我们现在特别需要根据1997年后新出版的邓小平著述,更加完整、准确、深入地学习和理解这一基本战略构想。从《邓小平文选》、《邓小平年谱(1975—1997)》等文献看,主要是从可操作性的角度归纳,这种基本战略构想主要有以下要点——

  1.首先要“先好起来”,然后才能“先富起来”。在普遍贫困的背景下,邓小平最初提出的是“允许一部分人先好起来”;他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说:“在经济政策上,我认为要允许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企业、一部分工人农民,由于辛勤努力成绩大而收入先多一些,生活先好起来。”“这是一个大政策”。在提出“先富起来”后,他仍然使用“先好起来”这个提法。这实际就是一种分寸、一种节奏:只有先好起来,才能先富起来。

  2.让“51%的人先富裕起来”。邓小平指出:“中国情况是非常特殊的,即使51%的人先富裕起来了,还有49%,也就是6亿多人仍处于贫困之中,也不会有稳定。”这就表明,在邓小平理论中,“先富起来”不是指少数人暴富、多数人贫困,而是指一部分人民先富起来。“先富起来”也不是仅指少数人民先富起来,而是首先指少数人民先富起来,直至最后的1%的人民也富起来。先富不是与共富对立的,先富是走向共富的起点与过程。

  3.让沿海两亿人民先富起来。邓小平说:“我们的发展规划,第一步,让沿海地区先发展;第二步,沿海地区帮助内地发展,达到共同富裕。”后来又提出:“沿海地区要加快对外开放,使这个拥有两亿人口的广大地带较快地先发展起来,从而带动内地更好地发展”。让沿海地区先富起来就是让那里的几亿人民先富起来。

  4.逐步建设普遍达到现代中产阶级生活水平的富裕国家。究竟什么是“先富起来”,什么是“共同富裕”?这在邓小平的让51%的人先富起来的提法中就已包含了他的答案,这就是普遍达到现代中产阶级的生活水平。因为51%先富起来的人不可能都是财富特别多的人,他们的主体必定是中产阶级。当邓小平说“国家发展了,我当一个富裕国家的公民就行了”时,他所指的也是这种普通公民的富裕。这也表明,他所说的共同富裕既不是按照生产资料的占有状况来界定的,也不是简单地按照收入多少来界定的,而是按照最实在的消费水平来界定的。在市场经济中,这既是唯一可能实现的结果平等,也是最实在的经济成果。只要大家都达到了现代中产阶级的生活水平,那就是实现了共同富裕。只要一部分人民达到了这种生活水平,那就是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了。

  5.按照经济发展不平衡规律办事才能逐步实现共同富裕。这是提出“先富论”的首要理论根据。邓小平指出:我们的“根本目标是实现共同富裕,然而平均发展是不可能的。过去搞平均主义,吃‘大锅饭’,实际上是共同落后,共同贫穷”。“要承认不平衡,搞平均主义没有希望……不能什么都靠上级推动,而应当运用经济杠杆。”

  6、通过逐步放开搞活推动先富起来和共同富裕。主要是给有条件先富起来的人和地区提供政策,比如勤劳致富过去是不许可的,现在就允许了;再比如给沿海地区开放政策,更是先富起来的重大战略。这在实质上就是通过逐步放宽政策把民间发展市场经济的潜能释放出来,同时也是按照从沿海到内地波浪式发展的规律办事。这种按规律办事的做法对所有人都是公平的,而且也是逐步惠及全民的。

  7.以极大的示范力量带动全国人民较快地富裕起来。邓小平所说的“先富带后富”实际首先是指以先富的示范作用“激励和带动”其他人也通过自己的努力富裕起来。他说:“一部分人生活先好起来,就必然产生极大的示范力量,影响左邻右舍,带动其他地区、其他单位的人们向他们学习。”后来的实践也表明,从打工到经商办企业,从第一产业到第三产业,几乎任何先富起来的新方式、新机会都会有大批追随者。这就是市场机制“极大的示范力量”的激励和带动作用。

  8.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国家才有余力帮助落后地区。不仅全国,一个省、一个社、一个队也是这样。20%先富起来,会把其他的带动起来。”这就说明在一定阶段内突出“先富起来”的必要性。

  9.“先富”与“共富”相结合。邓小平认为,虽然在一定阶段内强调反对平均主义、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是非常必要的,但同时还必须使全国人民的生活也都能够普遍地、不断地得到改善,这才是走共同富裕之路,才是建设社会主义。    作者系中央社会主义学院政治学教研室主任、教授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