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解读:扩大消费需求 优化产业结构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3-05 14:56 来源: 北京晚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指出,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在城镇化。城镇化既可增加投资,又能拉动消费,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要抓紧研究制定中长期城镇化发展规划和政策措施,协调发展不同规模和类型的城镇。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显示,到2011年末我国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达到了51.27%,首次超过50%。
报告摘登
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不断优化投资结构。
着力扩大消费需求。大力调整收入分配格局,增加中低收入者收入,提高居民消费能力。完善鼓励居民消费政策。大力发展社会化养老、家政、物业、医疗保健等服务业。鼓励文化、旅游、健身等消费,落实好带薪休假制度。积极发展网络购物等新型消费业态。支持引导环保建材、节水洁具、节能汽车等绿色消费。扩大消费信贷。加强城乡流通体系和道路、停车场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改善消费环境,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不断优化投资结构。认真落实国务院关于鼓励引导民间投资新36条,出台具有可操作性的实施细则。加强政府投资对结构调整的引领作用,优先保证重点在建、续建项目,有序推进国家重大项目开工建设。把好土地、信贷、节能、环保、安全、质量等准入和审核关,加强对重大项目特别是政府和国有投资项目的监管、督查,提高投资质量和效益。
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
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是关系群众利益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点工作。要在有效实施宏观经济政策、管好货币信贷总量、促进社会总供求基本平衡的基础上,搞好价格调控,防止物价反弹。
增加生产、保障供给。继续把控制食品价格过快上涨作为稳定物价的重点。落实好“米袋子”省长负责制和“菜篮子”市长负责制,保障主要农产品供给。大中城市要有合理的菜地保有量,稳定和提高本地应季蔬菜自给水平,同周边地区和优势产区协作建设“菜篮子”产品基地。加强重要商品产运销衔接,完善政府储备和商业储备体系,做好主要农产品收储和投放,增强市场调控能力。
搞活流通、降低成本。严格执行蔬菜等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政策。认真落实对农产品批发市场、集贸市场、社区平价菜店等的扶持政策,鼓励城市连锁超市、高校、大型企业、社区与农产品流通企业、专业合作社、种养大户对接,减少流通环节,增加零售网点,充分发挥流通主渠道作用。深化流通体制改革。扩大物流企业营业税差额纳税试点范围,完善大宗商品仓储设施用地税收政策。调整完善部分农产品批发、零售增值税政策,推动流通标准化、信息化建设。要多管齐下,切实把流通效率提上去、中间成本降下来。
加强监管、规范秩序。重点加强对食品、药品价格和医疗、通信、教育等服务收费的监督检查,坚决治理交通运输领域乱收费乱罚款,纠正大型零售商业企业违规收费行为,严厉查处发布虚假信息、囤积居奇、操纵价格、恶意炒作等违法行为。
边听边议
贾康
全国政协委员
财政部财政
科学研究所所长
资源税改革
需推进配套改革
调整产业结构的目标之下,何种手段能够起到最好的效果?全国政协委员、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贾康表示,在产业结构优化调整过程中,应当注重运用经济手段。
“举一个典型的例子,那就是我们今年要大力推进的资源税改革。”贾康表示,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其实质要淘汰落后、过剩产能并促进升级换代。使用行政手段推进“调结构”,副作用明显且效果有限,而使用经济手段,常常能起到更好的作用。
如在税制方面,要达到淘汰落后产能、优化结构的目的,需要推动资源税等税种的改革进程,促进理顺资源产品的比价关系和价格形成机制。无论是生产领域还是消费领域,资源要素的相对价格都应该上调,使初级产品更金贵,从而使企业及个人更加珍惜资源、节约使用,刺激企业开发节能降耗的工艺、产品和技术,同时促使消费者更趋向于采用节能、环保的消费方式:“在节能降耗中有竞争力、能够站得住脚的企业,将在竞争中得到加强,而无法达成节能降耗目标的企业,则会在竞争中遭到淘汰。只有这样,企业才能够有动力进行结构调整。”
“使用经济手段推进调整,要掌握一个‘度’。其原则应该是让大多数企业在新环境下得以竞争发展,少数企业被淘汰出局。”贾康认为,资源税、消费税、环境税的区别对待措施,都可以成为促进企业发展的经济手段:“例如制造一次性筷子的企业收税较高,就能有效的减少其产量,减少对资源的不合理使用。”
与此同时,贾康建议在资源税改革的过程中,配套改革必须跟上步伐。企业竞争的公平性、落后企业淘汰后的产能转移、人员再就业、结构性减税等问题,都需要进一步的加强:“资源税改革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如果税制改革了,而垄断企业的地位不改变,那么在不公平的竞争环境中,中小企业就将蒙受巨大损失。同时资源价格改变了,就要相应的提高低保标准,保证低收入人群在资源价格上涨的背景下生活质量不下降。这些问题都需要去考虑。”
边听边访
罗仲伟
中国社科院
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
中小企业研究室主任
政府应重方向轻政策
“调整产业结构的动力,应该是企业自身需求的体现,而不是政府扶植的结果。在这方面,政府的政策思路需要转变。”谈及“调结构、扩内需”,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中小企业研究室主任罗仲伟表示,政府的作用应重在间接引导,而非直接扶植。
“政府不能代替市场,扶植政策应朝着长期化,引导企业转变生产模式的方向改变。”罗仲伟表示,在目前市场环境下,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投机化情况严重。企业主很难形成长期发展的动力,在此背景下,“调结构”也成为一句空话。
“转型不转型,是企业自身的事情。从低成本竞争到差异化竞争的转型升级,需要一定的积累过程。我们的中小企业经营者,没有激情去做这个积累与发展。拿出钱来,今天炒大豆,明天炒红酒,哪个都有得赚,那我干吗做实业?”罗仲伟表示,经营环境的困难,“国进民退”的忧虑,都会导致企业经营者的信心缺失。没有了对于创业的信心,缺少安全感的企业经营者,也难以投入结构调整的工作中。因此政府应抑制投机,挤出资本市场泡沫,同时,也要加快企业服务综合体系的建设:“政策应该给企业经营者以信心,不是让经营者总去赚‘快钱’,而是能把精力集中在自己擅长的技术领域发展。政府应该为企业建立综合的服务体系,包括建立信息平台、人力资源平台,也包括公共技术平台。一个小企业做技术创新,势必需要很多技术支持,这个技术支持,就应该由政府来做,由公共技术平台来做。包括产业集群、标准、检测等方面技术的支持,政府做好了这些工作,就等于给企业调整结构搭建了一个良好的平台。”
罗仲伟表示,“调结构”也不应该仅仅视为技术层面的调整,在科技日益发展的今天,新的商业模式、管理模式,都有可能成为“调结构”的突破口:“在网络环境下,现在讲已经到了移动终端的时代。那么我们的企业经营模式也可以创新,如果在管理中加大效率,活用网络进行市场开拓,如果从这方面去转型升级,也是值得研究的。”
“政府扶植理念的转变,不是说我们现在的直接扶植援助够了。实际上我们对企业的直接扶植也远远不够,而且还被社会耗散掉了,没有真正落到实处。”罗仲伟表示,对中小企业的扶植是全世界的管理重点,乃至国外各发达国家还成立了专门的政府部门进行中小企业管理,从各方面进行扶植,如政府采购更偏向中小企业等。不过我国的直接扶植政策,常常成为腐败的温床,部分中介企业利用扶植政策漏洞,形成了代理申请政策扶植利益链条,“骗扶植”情况频发,削弱了直接扶植的作用。
谈及企业发展所面临的融资难问题,罗仲伟表示,融资难是企业发展过程中的国际难题。指望完全解决并非一朝一夕可以达成。不过在推进企业结构改变过程中,政府也应加快对金融体系结构的改革。促进针对本地区企业贷款融资的中小型银行建设与发展,加强风险投资、私募资金在企业转型发展中的作用:“调结构扩内需实际上也是企业的新陈代谢,有些符合新形势的企业诞生,就会有一些难以适应新环境的企业消亡,这是非常正常的。政府所要做的,就是要控制住新陈代谢的速度,让其保持在一个正常健康的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