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政府工作报告看中国经济新走向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3-06 11:23 来源: 哈尔滨日报经济增速八年来首次低于8%物价基本稳定CPI目标为4%
双稳
■7.5%,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八年来第一次略微调低了经济增速的预期目标;4%左右,物价调控的预期目标与去年保持不变。这样的搭配,体现了怎样的意图?会怎样影响经济走势?
“在各种矛盾交织的严峻形势下,中国有必要保持一定的经济增速来应对难题。同时通胀压力仍然不小,增速稳一些有助于稳定物价。”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科院经济学部副主任刘树成说。
经济增速和物价往往是一对矛盾。在中国经济发展历程中,由于经济增速过快引发物价大涨并不少见,而一味压低物价又要冒经济“失速”的风险。
报告提出,要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要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
“我们要的是经济增速和物价的双稳,二者之间要寻求好平衡点。”国家发展改革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王一鸣分析指出。
多种因素作用下,2011年以来中国经济增速逐季回落,从一季度的9.7%回落到四季度的8.9%,这一态势今年仍在延续。与之相应,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涨幅,从去年年中6.5%的高点回落到年底的4.1%,虽然今年1月份反弹,但主要是春节提前的季节性因素。
“主动放缓经济增速,使增速向合理区间回归,有利于稳定物价,更是为经济转型创造条件。”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人民银行济南分行行长杨子强指出。
不少代表委员认为,当前虽然物价涨势已趋缓,但成本推动的物价上涨压力是长期存在的,国际油价走势不定,百姓特别是低收入群体对物价非常敏感,不能掉以轻心。
解疑 释惑8000亿赤字会否让中国陷入“债务危机”?
赤字率远低于“警戒线”
据新华社北京3月5日电(记者 齐中熙 樊曦 韩洁 于文静)温家宝总理5日提请全国人大代表审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8000亿元的财政赤字引人关注。尤其在当前一些发达国家陷入主权债务危机的背景下,8000亿元赤字会否让中国陷入“债务危机”?
实际上,赤字只要控制在一定规模,运用得法,是政府调节宏观经济、促进经济平稳发展的一种有效手段。在上一次亚洲金融危机中,中国曾成功运用增发国债、增加赤字的办法来刺激经济增长。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全面爆发后,包括中国在内许多国家都启用了增加赤字的扩张性调控政策。
2009年是中国本轮积极的财政政策实施的首年,当年中国财政赤字规模增至9500亿元。2010年,财政赤字更是突破万亿,达到10500亿元,创下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最高赤字纪录。之后,随着全球经济形势变化和我国积极财政政策作用的发挥,2011年财政赤字降至8500亿元。
“按照今年预算的赤字规模,赤字率只有1.5%左右,远低于国际上公认的‘警戒线’。”全国政协委员、财政部财科所所长贾康说。
赤字率是指财政赤字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是衡量财政风险的一个重要指标。按照国际标准,赤字率3%通常被视为财政安全线。
“从今年预算安排看,尽管赤字比上年减少了500亿元,但从中央预算稳定调节基金中调用了2700亿元,比上年调用1500亿元增加了1200亿元,财政支出14.1%的增幅也明显高于去年11.9%的预算安排,这充分说明今年财政支出的力度要更大一些。”全国人大代表、东北财经大学党委书记艾洪德分析说。
为应对此轮国际金融危机,我国实施了新一轮的积极财政政策,赤字率也大幅上升,在2009年一度逼近财政安全线,而在2010、2011年随着经济有所好转和财政政策力度的趋缓,赤字率已回到安全水平。
以改革破解难题激发活力
激活
■中国经济面临的种种困难如一团麻般复杂,但换个角度看,却如同一根线般简单,那就是体制、机制的制约。
报告提出,以更大决心和勇气继续全面推进经济体制、政治体制等各项改革,破解发展难题。今年的改革重点任务包括:推动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等。
“改革,不仅解决今年中国经济的问题,更会激活中国经济长期发展的潜力和活力。”全国政协委员、中央政策研究室原副主任郑新立强调。
报告提出,完善和落实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打破垄断,放宽准入,鼓励民间资本进入铁路、市政、金融、能源、电信等领域。
国家发展改革委日前已召集45个部门,研究制定工作计划、倒排时间表,确保在今年上半年出台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相关实施细则。
全国政协委员、天正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高天乐认为,民营企业对这些政策非常在乎、非常振奋,因为关系到未来发展前景。民企最感兴趣的领域是基础设施、金融,特别是金融可以提供“活水源头”。
迟福林委员认为,国有经济和民营经济都要毫不动摇加快发展,关键是要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竞争,这样才会促进中国经济效率提高和活力增强。
收入分配改革牵动人心,关系长远。报告提出,抓紧制定收入分配体制改革总体方案。
迟福林委员强调,收入分配改革关系到消费扩大和社会公平,“调高、提低、扩中”的思路早已明确。同时,这项改革牵一发而动全身,要在权衡各方利益、协调各方关系情况下,果断决策,尽快推出。
“未来中国经济的发展前景,取决于改革。”郑新立委员强调。
关注 预算2012年税制改革达六项
将推进“城市建设维护税”改革
据新华社北京3月5日电(记者 于文静 何雨欣)根据5日提请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审议的财政预算报告,2012年,我国税制改革内容达六项,涉及营业税改征增值税、消费税、资源税、房产税、城市建设维护税、环境保护税。
根据预算报告,这六项内容为:———完善增值税制度、推进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
———健全消费税制度,促进节能减排和引导合理消费。
———进一步推进资源税改革,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
———研究制定房产保有、交易环节税收改革方案,稳步推进房产税改革试点。
———推进城市建设维护税改革。
———深化环境保护税费改革。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已经进入视野的营业税改征增值税等五项税制改革之外,2012年将推进城市建设维护税改革。城市建设维护税,是指国家对缴纳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的单位和个人就其缴纳的这“三税”的税额为计税依据而征收的一种税。
全国人大代表、东北财经大学党委书记艾洪德说:“城市建设维护税改革主要在于赋予其正式的税收地位,改变其依附于商品税的状况,直接以纳税人的销售收入或营业收入为计税依据,保证为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提供足够的资金来源。”
针对房产税改革,中国社科院财贸所研究员张斌指出:“我国涉及房地产的税收比较多,主要集中在交易环节,比如契税、营业税等,还包括一些配套性收费,房产税改革是针对房屋的保有环节,推进这项改革需要与保有环节的税种协调,需要综合起来考虑。”
此外,根据财政预算报告,2012年,还将按照正税清费的原则,继续清理整合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
扩大消费的潜力在“城镇化”产业升级将获更大规模资金
推进
■稳不是目的。不稳,进不了;但不进,也稳不住。稳中求进,是今年经济工作的总基调。
在外需低迷之际,中国经济发展靠什么支撑?在市场竞争加剧之时,中国经济靠什么应对?报告指出,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是我国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的根本立足点,是今年工作的重点。
“在外需萎缩的情况下,扩大内需、走向消费主导成为中国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分析认为,有效释放国内消费能力,可以使中国经济在未来一二十年保持平稳较快增长。
扩大消费,最根本的办法是提高收入水平,最大的潜力在于城镇化。报告指出,加快构建扩大消费的长效机制,大力调整收入分配格局;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逐步将城镇基本公共服务覆盖到农民工。
全国政协委员、商务部原部长助理黄海认为,这样会使中等收入者占居民的主体,会使农民工更好地融入城镇中。任务非常艰巨,但必须做起来。
实体经济的发展在报告中得到了强调。在竞争加剧、成本上升的倒逼下,产业结构升级是唯一出路。报告指出,要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中国经济转型的突破口。”全国人大代表、中星微集团董事局主席邓中翰指出,中国不能再满足于简单加工制造出口,要把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转型抓手。
量大、面广的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是更加现实的选择。报告安排,今年要扩大技改专项资金规模,促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
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统计局副局长叶青认为,技改资金四两拨千斤,以财政资金引导企业和社会资金,把现代技术与传统产业相结合,是提高“中国制造”质量,形成新竞争力的最佳发力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