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障房专题发布会:房地产退烧不会崩溃式下降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3-08 12:54 来源: 上海青年报本报北京专电 特派记者 朱莹 去年,全国范围内开工建设了1000万套保障性住房,2012年提出保障房开工建设700万套以上的目标,在建规模达到历史最大水平。保障房该怎么建?如何分配?谁来出资?怎么管理?昨天下午,杨超、张泓铭、李稻葵等全国政协委员围绕保障性住房建设和管理问题回答中外记者提问。
今年房价走势总体上会回落
今年房产市场的走势是什么?房地产行业究竟会“冷”还是“热”?对此,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金融系主任李稻葵预测,今年的房地产走势总体上一定会有价格的回落,这是房地产“退烧”的一个过程,但他并不认同出现很多人所说的“崩溃式的价格下降”。
李稻葵在发言时说,今年房地产调控的过程我相信是未来若干年不断进行的房地产调控的一部分,不可能指望着在今年这一年把房地产的种种问题都解决了,所以今年的房地产调控一定会坚持。
“崩溃式的价格下降不是中国房地产调控的初衷所在,也不是中国房地产调控的目标所在,如果出现大规模价格的崩溃式下降的话,60%、70%下降的话,对整个经济的运行毫无疑问是一个重大的冲击。”李稻葵表示。
建设力度加大不是“大跃进”
“十二五”期间我国的保障房建设的数量是3600万套,有人担心保障房的建设正在经历一场“大跃进”,对于这个提法,住建部专家委员会住房组成员张泓铭无法认同。
张泓铭在记者会上举出了大量数据,“我们在“十一五”期间,国家住房保障工程大体上完成了1600万套,到“十二五”期间,我们的规划是3600万套,在去年的开局之年开工是1000万套,基本建成400多万套,今年开工700万套,要建成500万套。”张泓铭认为,根据数据而简单将住房保障力度概括为“大跃进”是不合适的。
“在1998年住房制度改革以后,一直到2007年以前,差不多9年的时间,我们住房保障是落后了,数量很少,所以说住房保障任务很紧迫。”张泓铭认为,在2007年下半年,中央提出了意见,国务院发布了《国务院关于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若干意见》,这是很关键性的文件,从此以后我们住房保障力度加大了、进度加快了。“假如说我们还套用‘大跃进’这个词的话,那么我们说这种‘大跃进’体现了我们党和国家对于民生问题的重视,对于老百姓居住问题的重视,我们也欢迎和支持这种‘大跃进’。”
集体土地可试点公租房建设
在保障房建设中,资金筹措一直是难点,有记者提出,“虽然土地问题解决了,但是公租房建房资金各方都不太愿意出,对于集体土地试点公租房如何看待?”对此,李稻葵认为,这个问题就是整个保障性住房不断试点、不断探索、不断改革的一个非常突出的例子,这件事情做好的话,为其他地区多创造了一个样板。
“在集体土地上建保障性住房,首先定位要准,这个保障性住房是给谁住的。”李稻葵补充道,二是未来的收益权要讲清楚,未来的房租归谁,集体占多少、地方政府占多少、投资者占多少,这个要讲得一清二楚,如果把产权和收益讲清楚的话,再去引入社会的资金就会相对比较容易。三是管理方面也一定要社会化、市场化,根据我们在其他领域的调研经验,如果这样的保障性住房完全由政府的某一个部门去进行日常管理的话,往往会引起很多矛盾,效率也不见得高,可以引入社会招标的形式,通过招标形式引入一些公司运作的机构,来搞物业管理、日常房租的收费等等方面的管理。
保障房立法十年间一直推进
保障房意在保障民生,每年大量开工的保障房让民众颇为担心数量与质量的不平衡,政府在保障房建设和管理过程中究竟应该发挥什么样的作用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对此,中国人寿保险(集团)公司原董事长杨超就表示,今年他提案呼吁加快保障房立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立法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就是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使我们保障房的建设在阳光下运作,做到公开、透明、公正。
对于保障法立法,张泓铭当下表示,根据个人从专业上的了解,保障法立法工作已进行了一个年代。“1998年国务院关于住房制度改革中就有关于住房保障制度的设计分两大块,一是住房市场的发展;二是住房保障的发展。在1998年以后,整个社会对住房保障不太重视。进入新世纪以后,主管部门根据全国人大的要求,对住房保障房法的研究。”作为参与研究的专家,张泓铭认为十年来关于住房保障法的研究一直没有停止,或者说顶层研究一直没有停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