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委员建议设立银行解决住房融资难题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3-08 15:25 来源: 北京晚报

  昨天下午,全国政协委员张泓铭、刘克崮、杨超、李稻葵等围绕“保障性住房建设和管理”举行记者会,会上政协委员、住建部专家委员会住房组成员张泓铭建议,应组织建立一个中国住房保障主力融资渠道,就是中国住房保障银行,这样可以很大程度上解决中国住房低成本的资金来源。

  张泓铭委员

  设立银行解决住房低成本资金

  张泓铭委员说,保障性住房一种是可以出售的廉价住房,即经济适用房,经适房出售以后资金是否马上可以回收,这是个问题。住房保障另外一种形式是廉租房、公租房,因为它不是出售的,资金无法马上就回收,而且这个房子要不断追加投入,管理、保养、维修、人工,所以国家的负担很重。

  张泓铭建议,应组织建立一个中国住房保障主力融资渠道,就是中国住房保障银行,这个银行可以吸储,可以吸纳存款,为住房保障金放贷,如果银行亏本的话给予支撑,国家不收它的营业税,也不收所得税,保持它的低成本和微利经营。这样可以很大程度上解决中国住房低成本的资金来源。

  对社会上质疑保障房建设“大跃进”的问题,张泓铭表示,“十一五”期间,我国住房保障工程大体上完成了1600万套,到“十二五”期间,我们的规划是3600万套,在去年开工1000万套,基本建成400多万套,今年开工700万套,要建成500万套,假如还套用“大跃进”这个词的话,那么这种“大跃进”体现了党和国家对于民生问题的重视,对于老百姓居住问题的重视,我们欢迎和支持这种“大跃进”。

  刘克崮委员

  住房阶段性短缺

  在发展中国家都存在

  政协委员、国家开发银行原副行长刘克崮认为,住房阶段性短缺现象在所有发展中国家都是存在的,一定要有一个长远的考虑,要在住房制度的建设方面遵循国家工业化、城市化过程中住房供求的一些基本规律。城市化很小的时候,大量的人进来,城市化后期的时候,房子就开始剩余,因为农民不进来了,然后又开始老龄化,房子是慢慢剩下来的,我们现在正好在这个中间点上。

  刘克崮还指出,应理清房地产住房、基本住房、基本住房保障房几个概念的性质。其中,住房整体上是消费品,同时又是投资品。但是基本住房只是消费品,绝不可成为投资品。

  李稻葵委员

  解决楼市问题需

  “退烧”和“解毒”同时做

  政协委员、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金融系主任李稻葵认为,如果说去年2月以来出台的各种限购令是对房地产市场的“退烧药”的话,保障房的制度建设恐怕是房地产目前问题的“解毒剂”。

  李稻葵表示,今年房地产总体上讲一定会有价格的回落,这是房地产“退烧”的一个过程,“解毒”也是一个过程,这两件事同时要做。今年的价格不会出现很多人所说的崩溃式的下降,这种崩溃式的价格下降不是中国房地产调控的初衷,也不是中国房地产调控的目标所在,如果出现大规模价格的崩溃式下降,对整个经济的运行是一个重大的冲击。

  作为房地产问题的“解毒剂”,李稻葵认为,应该把保障房建设放在整个中国改革的进程中去考虑,保障房的建设和融资要与市场结合,与整个住房体制改革相结合。

  李稻葵认为,保障房并不是各级地方政府一次性的财政开支,而是各级地方政府的资产,建设管理好,可成为政府长期持有的一个财政收入来源,可以部分甚至完全取代目前各个地方政府出让土地获得“快钱”的公共财政基础。而保障性住房的对象,至少在大中型城市,应该是对住房问题意见最大的“夹心层”。

  杨超委员

  呼吁政府加快保障房立法

  现在住房保障的方式,既有社会保障,又有货币补贴,社会保障还分为经济适用房、限价房、棚户区的改造等产权保障,以及廉租房、公租房等使用保障。全国政协经济界委员、中国人寿保险(集团)公司原董事长杨超建议,目前产权加实物保障的模式应该改为使用权加货币补贴的模式。有的地方已经提出来,住了几年以后可以买产权,我认为弊大于利,在购房进入、转让中会出现很多新问题,甚至出现权钱交易问题等。

  杨超委员呼吁,政府加快保障房的立法,这是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从源头上解决问题。不要等到大批的保障房建成以后,出现问题以后,再回过头立法,那就晚了,立法应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就是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使保障房的建设做到公开、透明、公正。而且保障房建设需要统一的政策,不可以政出多门,真正把推动保障房建设进入到法律的轨道。

  本报记者 龙露 阎彤 摄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