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的增速要着眼于提升人民幸福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3-09 06:49 来源: 北京日报调低经济增长目标不意味着经济一定下滑,7.5%的增长目标也并不算低,却显示出中国于种种不确定之中头脑清醒、稳中求进。“7.5%”提供的是一个时间窗口,其间的发展逻辑不在于放慢速度,而在于提高质量,让老百姓切实感受到可能比两位数增长还要多的幸福。速度慢一点,努力修正“做蛋糕”、“分蛋糕”中存在的种种问题,中国将来发展的安全系数、满意指数会更高。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今年我国GDP增长目标为7.5%,这是近8年来GDP增长目标首次低于8%。不再“保八”,被公认为中国经济于“转方式、调结构”中主动轻踩了一脚刹车,但还是引起了不大不小的心理波动,全球股市和国际油价应声而落。
调低经济增长目标并不意味着经济一定下滑,事实上,说了这么多年“保八”,最后哪年的成绩都比8%高。更何况中国的工业化、城市化远未结束,“发动机”不缺后劲。“7.5%”更多是发出明确信号,从国家层面淡化对经济增速的刻意追求,致力于使发展的时间更长、水平更高、质量更好——这个信号来得并不突然,但对于稳定社会预期、引导地方政府行为而言非常重要。
有人说,告别“两位数”、告别“保八”,中国经济高速扩张的时期就结束了。其实,即便是7.5%,对于大多数国家尤其是主要工业国家来说仍是一个梦想般的增长。当下,世界经济复苏之路磕磕绊绊,地区局势麻烦丛生前景不明,中国自身也进入改革攻坚期、社会转型期、矛盾凸显期,这样一个大背景下,7.5%的增长目标定得已不算低,足以显示中国于种种不确定之中头脑清醒、稳中求进。
显然,无论从哪方面看,都没有必要对“减速”患得患失、神经过敏。相反,我们首先应该担心、关心的不是中国要跑出几个点,要为世界经济增长作多大贡献,而是这每个点都是如何跑出来的,又能为中国人的幸福生活作多大贡献。假如说,为了多一两个点,依然以代工出口为主要增长方式,在只赚几美分的情况下搞挥泪促销;依然以强化投资为主要增长方式,不断加大新一轮通胀发生的几率;依然以“萝卜快了不洗泥”为主要增长方式,不考虑环境、资源有限的承载力——那么,增长率再高,意义也有限。
若干年来,中国以惊人的速度走到了世界舞台的中心,但速度不能消化全部矛盾。正如政府工作报告中坦言的,目前“征地拆迁、安全生产、食品药品安全、收入分配等方面问题还很突出。政府管理和服务水平有待提高,廉政建设亟须加强”。未来,发展还是硬道理,但速度不再是发展的主要指标。在好不容易做大“蛋糕”之后,速度慢一点,努力修正“做蛋糕”、“分蛋糕”中存在的种种问题,中国将来发展的安全系数、满意指数会更高。
当然,必须承认,经济增长快慢,直接影响着创造几百万就业岗位等民生目标。但这绝不是下调0.5%必须付出的代价,完全能够通过各种方式缓冲。当前,改善人民福祉的重要任务,第一是增加就业,第二是扩大内需,普通民众对这两大问题的关切,比对单纯的经济增长数字的关切强烈得多。这两大问题说起来千头万绪,但都离不开振兴实体经济、减轻民生负担、改善市场环境。
正如“两会”上代表、委员们所热议的那样,眼下,以民营经济为主的中小企业税费负担过重、融资成本飙升,这是实体经济“空心”、“失血”的重要原因。假如实体经济的利润都像“刀片一样薄”,自然不可能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和更稳定更好的劳动关系,服务实体经济的第三产业自然也随之发育不良,没法成为吸收就业的“蓄水池”。税务专家直言,“我们的税制以间接税为主,都是从生产环节征收,不管企业盈不盈利,赚不赚钱,都要征收。有些欠发达地区,费甚至还超过税”。可以想见,为什么近几年中央把“结构性减税”作为一项重要举措落实,然而增加的税收却远远高于减少的税收,“减税”成了“加税”。必须警惕,在这种情况下,“就业为先”虽然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但实施起来会不会打折。
近年来,我国税收和财政收入高速增长。2011年全国税收近9万亿元,同比增长22.6%。财政收入超10万亿元,增长24.8%。两项指标都比当年GDP增速高两倍还多——大幅减税、“放水养鱼”的时机已经成熟,“化税为岗”、“化税为薪”已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应该说,在税制改革和收入分配改革中,政府都是真正的主角,是让利的主体,政府也有在促进就业的同时通过二次分配实现“国民收入倍增”的实力。
再看扩大内需。扩大内需的重要性人人皆知,至于怎样扩大,国家发改委主任张平说得很明白:“要让老百姓有钱消费、敢于消费、乐于消费、放心消费”。调整收入分配、提高中等收入者比重,完善社保体系、提振最广大人群的消费信心,毫无疑问是让老百姓有钱消费、敢于消费的前提。至于乐于消费、放心消费,还有赖于整个消费大环境的改善。当前,由于税负重、中间环节多,不要说奢侈品,就是衬衫、鞋子、电脑等本土制造的大众消费品,也往往是漂洋过海后比国内卖得便宜,再加之假冒伪劣、欺客宰客等现象的存在,都在无形中降低消费热情。而无论是减税、还是打假,都需要啃很多硬骨头才行。
“7.5%”提供了一个时间窗口,其间的发展逻辑不在于放慢速度,而在于提高质量,让老百姓得到更多实惠,切实感受到可能比两位数增长还要多的幸福。“转方式、调结构”不是宏大的词汇,而事关千家万户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这种共识一旦形成,最需要的就是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