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灾后日本复旧容易复兴难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3-10 21:23 来源: 新浪财经

  蔡成平(微博) 发自日本东京

  转眼间,日本“311大地震”迎来了一周年纪念,一切仿佛一如往昔,但一切也都在悄悄地改变。这场史上最严重的9级特大地震,以及随之而来的海啸、福岛核电事故,让无数家园蒙难,死伤及失踪者难以计算。

  日本能否实现灾后重建,是日本国内关心的头等话题,国际社会也正拭目以待。对此问题的观点,大致分成了个阵营。一种观点认为,如今的日本社会像一位步入高龄化的老人,要想回到曾经的活力已经不可能;另一种观点则认为,日本曾经历过明治维新和战后复兴两次崛起,日本民族练就了“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基因,长期来看,当下的日本也正处于“大转换期”,因此日本一定会迎来新生。

  这两种观点都不无道理,但笔者认为,都有些不太现实。对当下的日本而言,最可能的结局是:“复旧”容易,但“复兴”难。可供日本选择的道路只有两条,要么开放移民,要么技术革新。

  “311”冲击

  这场大地震所造成的人力物力损失是无法计算的,截止目前,已经确认的死亡人数约为1.6万人,失踪者人数约3.5万人,预估经济损失达12-17万亿日元。地震发生后不久,笔者曾与三菱中国研究会、在日华人律师协会一道前往灾区,映入眼前的是一片废墟,这场复合式灾难毁掉了大多数的城市,也让原本的山河地貌严重变形。如今,一年过去,灾后重建过程中的大多数道路已逐渐恢复,废墟也在得到逐步清理,但留在灾民心中的阴影如同抹不掉的烙印。

  在特大地震发生前,长期停滞的日本经济原本出现了复苏的曙光,2010年实质经济增长达3.9%,通货紧缩也有所缓解。但地震、海啸,核电站事故、电力供应短缺、日元升值、日本食品安全问题等打击接踵而至,不禁严重影响了日本国内百姓的日常生活,也让原本就增长动力疲弱的日本经济再次遭受重创。

  据3月8日日本内阁府公布的数据显示,去年首季日本国内生产总值收缩6.8%,第四季度经济再次萎缩2.3%,全年日本GDP下降0.7%。日本财务省发布的数据显示,2011年日本出口额比上年减少2.7%,其中汽车和电子产品出口额分别减少了 10.6%和14.2%,进口额则增加了12%,其中液化天然气的进口大幅增加了37.5%。2011年日本时隔31年首次出现贸易逆差,总额高达约2.5万亿日元。今年1月,商品贸易再次创下约1.5万亿日元赤字,刷新1979年以来最高纪录。

  与此同时,作为世界上唯一遭受过核灾害的国家,日本能否“脱核”,目前还非常不明朗。福岛核电站事故发生后不久,反核声浪曾风起云涌,主张应该“摆脱核电”的民意曾一度高达77%,菅直人下台前也明确表态“建立一个没有核电的日本”。但一年过后,日本人对核电的态度又在发生微妙的变化,日本电视台3月8日公布的民调显示,约7成的民众对是否应该摆脱核电的回答是“不知道”。

  “复旧”容易

  不过,即使如此,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预测,日本经济今年有望实现2%的增长。日本经济复苏的一大动力来自政府重建支出,日本政府也计划在震后两年内向东北灾区投入20.9万亿日元,用于解决灾民住房、重建港口、重整道路设施等。

  日本经济产业研究所也预测称,2012年的日本经济,如果不受外部冲击,按照野田政权提出的较大规模的复兴预算,有望实现2%左右的不算太差的增长。以扩大财政支出和政府融资为基础的复兴需求,预计在2012年上半年将有相当部分的支出,因此上半年会呈现比较坚实的增长。

  2月13日,法政大学教授小峰隆夫在《经济学人》杂志刊文《2012年日本经济展望》称,日本大地震对经济产生的严重冲击可分为三大阶段:在第一阶段,经济活动大幅下滑。灾区生产和消费活动下滑,零部件供应断裂,全国生产活动受阻;步入第二阶段后,经济增长率将反弹回升,一度下滑的经济活动将步入正轨,恢复库存的投资将日趋活跃;到第三阶段,一系列经济影响告一段落,经济重返基本发展路径。

  2011年12月,日本内阁决议通过《2012年经济展望和经济财政运营基本态度》(即政府经济展望)报告,报告认为,“在全面的重建措施集中推动下,2012年度日本经济有望切实发现需求,创造就业,内需将主导增长”。报告预计2012年经济增速将回升至2.2%。

  3月5日,《日经新闻》刊发头条新闻称,目前,日元升值得到一定程度的遏制,股市在暴跌后不断上涨,日本经济正在不断恢复。日本瑞穗银行及瑞穗综研联合发布的《2012年日本经济与金融展望》认为,2011年底以来,大型百货、超市公司的销售额都不错,政府推出环保车型购车补贴也将推高汽车销量。与此同时,灾后重建与复兴导致的公共投资增加将成为日本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

  据统计,2011年日本对外投资大幅增加,对外投资额高达1156.3亿美元,同比增长102.1%。增幅最多的是对印尼的投资,达36.1亿美元,同比增长636.1%,其次是泰国和英国,分别增长217.4%、205.4%。对华投资增至127.8亿美元,增幅76.3%,中国成为日本第三大对外投资对象国。相反,日本吸收外资总额减少22.5亿美元,连续两年为负数。

  “复兴”难

  在当下的日本,政府官僚、政治家及学者、评论家们纷纷主张,“灾后重建的目标不是‘复旧’,而是要‘复兴’!”然而,如此高调的表态,充其量只是一种鼓舞人心的表演,因为归根到底“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实际上,日本灾后重建工作进展缓慢。《读卖新闻》2月25日至26日开展的灾区重建舆论调查显示,72%的民众认为,东北灾区的重建工作没有取得进展。前日本防卫大臣小池百合子也把阪神地震和“311”大地震的重建速度作了对比,并把后者比做“慢如蜗牛”:截至目前,此次大地震造成的废墟只清理了5%。在灾区临时废墟站里,残余建筑材料、家用电器和家具仍堆积如山。

  小池百合子如此痛批,自然与其作为在野党的身份不无关系,但更重要的原因在于“此一时彼一时”。当下日本复兴困难最重要的原因是缺钱。据估算,日本灾后硬件设施恢复本身约需100万亿日元,日本一年的GDP约为500万亿日元,即重建的成本占一年GDP的20%。这一庞大的重建费用让债务缠身的日本难以得到喘息的机会。

  前不久刚公布的预算案显示,约49%的预算资金需靠发债来筹集。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预计,2013年日本债务占GDP的比例,将从去年的200%升至227%,这已经让日本债务处于不可持续的边缘。

  此外,福岛核电事故之后,许多核电站停运造成电力供应紧张。核能占日本总能源消费量的30%,核电走向至今仍不明朗,这势必将加速企业外迁海外,加剧日本国内产业的空洞化。日本对外贸易组织去年底的调查显示,约30%的日本大企业考虑到海外成立或扩大海外生产基地,这对已受重创的日本经济来说,无疑是双重打击。

  英国《金融时报》报道,日本企业的电力成本已经比美国高40%,比韩国高1.5倍。日本国家战略大臣古川元久担心电价上调会加速产业转移海外,东京电力上调电价的决议,也将会压低GDP约0.1至0.2个百分点。

  野村证券金融经济研究所经济调查部部长兼首席经济学家木内登英认为,灾后重建所带来的经济效果将会在今年第2季到达顶峰,一旦重建需求减退后,日本经济可能会较大地震发生前表现得更差。

  笔者认为,日本若不从根本上转换国策,要实现“经济复兴”基本上是“ImpossibleMission”(不可能完成的任务)。长期来看,已处于“成熟期”的日本经济,可以说毫无增长的动力可言。出生率低造成的少子化,加上人口老龄化,在这样的双重困境下,让日本经济的死结难解。

  可以说,可供日本选择的道路恐怕只有两条:要么开放移民政策,接受海外优质劳动力的进入,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平成开国”,走向真正的全球化;要么大力推进技术研发,依靠技术进步拉动经济好转。前者需要“观念革命”,后者需要“技术革命”,而真正的“革命”绝非一日可成。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