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湿地变臭水塘:华容县千万元环境工程成摆设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3-14 10:02 来源: 法治周末安装在地沟里的PVC材质排污管道破烂不堪,本为净化污水的“人工湿地”水面上却漂浮着成堆的生活垃圾无人清理……耗资千万元的环境整治工程竟像个烂尾工程,而这些工程居然通过了省相关部门的验收
法治周末记者 刘希平 发自湖南华容
进入湖南省华容县境内,一块巨大的宣传牌被两个铁架子架起横卧在S202省道华容县路段上方,“欢迎您进入湖南省环境连片整治示范区”几个红色大字格外引人注目。公路旁不时矗立着长约2米高约1米的“环保项目简介”大理石碑。而这些大理石碑造价不菲。
记者发现,这些“面子”十足的环保设施,却难掩尴尬现状:地沟中排污PVC管道已是千疮百孔,本为净化水质的“人工湿地”里漂浮着成堆生活垃圾……而这些环保设施已花费了国家一千多万元资金。
这些问题频出的环保设施又是如何通过相关部门的验收呢?
“人工湿地”成了臭水塘
据法治周末记者了解,2010年,湖南省被列为全国首批“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省”,开展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为目标的环境连片整治行动。而华容县东山镇关山村等10个村正是试点地区之一。
华容县政府官方网站资料显示,东山镇此次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示范区建设主要包含: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工程、农村生活污水整治工程、农村生活垃圾整治工程、农村禽畜养殖污染清理工程四大内容。
为此中央财政拨付补助资金715万元,省级财政拨付资金285万元,县财政配套资金375万元共计1375万元作为项目资金。华容县委、县政府要求将此项目作为一项民生工程重点来抓。
整个环境整治行动从2010年11月开始持续了一年时间。
然而,就在这些环保工程竣工验收投入使用不到两个月后,村民们就发现了一些问题:安装在地沟里的PVC材质排污管道破烂不堪,本为净化污水的“人工湿地”水面上却漂浮着成堆的生活垃圾无人清理,有的“人工湿地”出水口被淤泥堵塞,造成排水不畅……
“现场的状况把我吓了一跳,没想到耗资千万元的环保工程竟像个烂尾工程和摆设工程,而这些工程居然还通过了湖南省相关部门的验收。”为了留下证据,“洞庭水手”当即把这些环保工程的问题进行了现场拍照。
为了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洞庭水手”还将照片上传到湖南某网络论坛,一时引爆了网络,众多网民纷纷跟帖回应,要求华容县环保局对此进行解释。
在网友“洞庭水手”的陪伴下,法治周末记者来到华容县东山镇。
“如果你们还不把这个臭水塘搞好,我要用土把它填了!”手指着家门口这口水泥池子,华容县东山镇关山村12组村民杨东海情绪激动地冲出门来。看到记者在现场拍照,杨东海误把记者当成了华容县政府的工作人员。因为家门口这块“人工湿地”建好后,不断有政府部门工作人员和网友前来查看并拍照。
这块“人工湿地”正是华容县进行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区建设试点中建立起来的一处设施。
那么,一个本为净化污水的“人工湿地”缘何在杨东海眼里成了“臭水塘”?
杨东海向记者介绍,这个“人工湿地”开始建设时,村干部和施工人员告诉他们,在“人工湿地”水池里会栽花种草,上面还会搭建亭台楼阁。
“政府花钱帮你们在家门口建个小花园,你们还可以在上面休闲,多好啊!”施工人员对杨东海说。
可是等到池子建好后,杨东海就再也没有看到施工人员来到现场了,后来一打听才知道,这个“人工湿地”已经完工验收了。当初所谓的栽花种草、亭台楼阁都成了泡影。而且当初答应在水池周边修建围栏的承诺也没兑现。
“水池边没有围栏,这就有安全隐患,万一小孩子掉到水池里咋办!”望着修建在离家门口不足10米远的“人工湿地”,杨东海深感担忧。
“你们看看,这还是个豆腐渣工程!”杨东海用脚在“人工湿地”的水泥墙上一蹬,水泥粉末便纷纷往下掉落。
杨东海还向记者透露,去年11月的一天,当他走在人工湿地中间用水泥板搭成的过道时,水泥板竟然被他一脚踩了个洞,他的脚被卡在洞中间受伤了,差点造成骨折,最后施工方赔偿了他800元的医药费。
“这些水泥板里面都没放钢筋,你们要小心点!”现场查看时,杨东海不时提醒在水泥板上走动的记者小心踩破了水泥板。
记者在关山村的“人工湿地”现场看到,这块“人工湿地”里灌满了水,本用来排水的出口已被淤泥堵塞,形成了一个小堰塞湖。村民刘楚河拿木棍一测,深约1米。
溯源而上,记者又发现连接这块“人工湿地”的PVC排污管道更是千疮百孔,破败不堪。村民向记者透露,这里的排污管道在工程竣工后两个月时间里已经更换了两次。
离开关山村,记者又来到石家港村的“人工湿地”。记者发现,这块“人工湿地”里面充满着污水,污水上面漂浮着成堆的生活垃圾。有的污水已经溢过水池流向附近的小溪,显然这里“人工湿地”中的垃圾已经很久无人清理。
记者实地探访中,唯一感觉像模像样的“人工湿地”在荷叶村。这块“人工湿地”上面栽上了花,“人工湿地”里面显得很干燥,据说污水在湿地下面处理后排向下游的池塘。
知情人士向记者透露,荷叶村的“人工湿地”之所以建设的比较标准,是因为这里是某领导的老家所在地。
“试点工程难免出问题”
采访中,记者还发现,已经建好的5块“人工湿地”都是沿路而建。
“这就是形象工程嘛,花了1000多万元,总要给人看点东西呀!”村民们认为,“人工湿地”之所以建在路旁,就是在搞形象工程。
记者在华容县政府网站看到,东山镇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项目中,共修建了关山村、荷叶村、石家港、红岗村、牌坊村等5块“人工湿地”并修建了配套管网;同时安装了户用净化池2000多口,购买垃圾清扫车40台、垃圾收集车4台。
“这些环保工程要花费千万元资金?我觉得当地有套用国家资金的嫌疑。”为了弄明白千万元项目资金到底花在何处,网友“洞庭水手”多次打电话到华容县环保局询问,但工作人员以他不是东山镇居民无权过问为由拒绝提供。
“你看修建这么一个小池子,再加上一些PVC排污管道,他们在石牌上公示的造价达到了50多万元,这里面有没有水分?”
“洞庭水手”对此深感质疑。
“上次省报的记者也来调查这件事,结果没有发现问题。”华容县委宣传部新闻办刘主任说。
随后,刘主任安排记者前往华容县环保局进行采访。
在华容县环保局局长杨学文的安排下,负责东山镇农村环保项目建设管理的该局工会主席刘峰接受了记者的采访。
“人工湿地”缘何要沿路而建?刘峰给出的理由是这是根据中国人的居住习惯。
“中国人习惯沿路而居,‘人工湿地’建在路旁便于收集污水。”刘峰说。
刘峰同时还向记者解释,之所以选点在东山镇搞农村环境整治,是因为当地镇政府有积极性、经济基础还可以。而并不是因为东山镇是某领导的家乡才选这里作试点乡镇。
“环境整治是锦上添花,如果老百姓连饭都吃不饱,不可能会来参与搞环境整治。”刘峰解释说。
对于记者在采访中看到的一些排污管道破败的现象,刘峰解释称,东山镇只是搞农村环保试点工程,还处在一个摸索阶段,有点问题很难免。
那么,在华容县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区建设中,1375万元的项目资金到底花在了何处?
“我们的所有花费都是经过财政部门核算,有据可查。工程质量还通过了省里的验收,我觉得我们华容县搞得还比较好,省里有验收报告。”刘峰回应称。
在华容县环保局,记者看到一份湖南省环保厅、财政厅于2011年12月26日联合下发的《关于全省2010年度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示范工作情况的通报》,全省37个示范区验收评定为三档,华容县和其他21个县市区一齐被列入第一档,即最好的一档。
他说,“我将把在调查中拍摄的照片直接邮寄给省环保厅蒋益民厅长,让他看看自己家乡这些环保设施修建和运行的真实状况。”
“洞庭水手”同时表示,他将依照《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正式向华容县政府提出申请,以信息公开的形式,把东山镇环保工程造价逐一向社会公开。
“政府公布了造价后,我再请专业人士一项项去核对,看到底需要多少钱。要让国家的1375万元环保项目资金花得明明白白。”“洞庭水手”对法治周末记者说。
错在重建设轻管理
据记者了解,农村环境连片整治主要是指以解决区域性突出环境问题为主,对地域空间上相对聚集的多个村庄实施同步,集中整治,使环境问题得到有效解决的治理方式。连片整治可以打破地域的界限,将村与村之间,镇与镇之间,连片规划,整体推进。
有资料显示,目前我国农村的污染排放已经占到了全国的“半壁江山”,自2008年开始,我国开始实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以奖促治”政策。中央财政共计投入40亿元,带动地方社会资金投入超过80亿元,共整治6600多个村庄,2400万农民直接受益。
2010年5月19日,财政部、环保部在北京与湖南省政府举行了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协议签字仪式。2010年,湖南确定的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示范区37个,受益人口70万左右。
然而,由于缺乏长效监管机制,在环境整治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也随之而来。各地重整治、轻管理现象较为普遍。有些重点区域整治力度不够,乡村两级班子监督管理作用发挥不够,存在人员不足、设备落后、没有相应配套资金等问题。
华容县环保局工会主席刘峰向记者透露,东山镇的环保工程项目建设主体单位是县环保局,但环保局只负责修建,维护和管理都由各乡镇负责。
2011年12月29日,华容县环保局曾就有关问题答复网友,按照分工负责、属地管理的原则,乡镇的饮用水源保护设施、污水处理设施的运营管理与维护由乡镇负责。集中区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的运营管理与维护由各村委会负责。规模化养殖场、农户式污水处理设施的运营管理与维护由所属主体负责。各垃圾收集池、转运站的运营管理与维护由环卫部门负责,各村委会配合。
不过,网友“洞庭水手”仍然存疑。
“看重建设却忽视了平时的管理,正是华容县部分环保设施投入使用不到两月就成摆设的主要原因。”环保专家坦言,建管分离以及重建设轻管理正困扰着我国一些地方农村环保事业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