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工业遗产郑棉三厂老建筑遭开发商违规强拆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3-19 08:49 来源: 工人日报

  一座镌刻着郑州工业历史的郑州国棉三厂老建筑群大部分已离人们远去。近日,这片被郑州纳入城市规划保护目录的建筑群被房地产开发商进行了违规拆除。

  一个月以来,“郑州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国棉三厂的配楼遭遇开发商野蛮拆迁”的消息引起当地各界广泛关注,一度被人们遗忘的老厂房、老设备等工业遗迹,又重新回到了人们的视线中。

   已规划却依旧难逃拆除厄运

  3月16日,记者在郑州国棉三厂现场看到,之前郑州鸿兴置业有限公司来此强拆所使用的重型机械已不见踪影,厂房办公楼主楼的西侧,原本应存在的墙壁已被拆掉,钢筋连着的大石块摇摇欲坠,地上残留着一片砖石瓦砾,一排排项目施工搭建的临时宿舍在西配楼的废墟前格外醒目。

  “这次开发商是趁着周六、周日偷偷搞的拆除,就是要造成既成事实!”国棉三厂的老职工们对记者说,这些厂房都是苏式建筑,楼门上和房顶的檐角有装饰性花纹,不仅是郑州作为“纺织城”的历史见证,更是他们这一代人的精神寄托。

  作为“一五”时期国家投资建设的代表性工业建筑,郑州国棉三厂厂门、办公楼、核心厂房等苏式建筑群具有浓厚的苏式风格,早在2009年就被郑州市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郑州纺织工业基地”的文物本体,纳入到具体的规划保护日程。

  2010年8月,郑州市政府做出决定,要依托国棉三厂原址系列建筑建设“郑州纺织工业遗址博物馆”。2011年3月,郑州市政府公布了《第一批城乡优秀近现代建筑保护规划中心城区保护名录》,提出对32处老建筑进行挂牌保护,包括郑州国棉三厂、东方红影剧院等老建筑赫然在列。

  然而,这一切并没有改变郑州国棉三厂西配楼被拆除的命运。

  一个包括国棉三厂在内的总建筑面积507317.73平方米的方圆经纬花园房地产项目在今年2月1日领到了郑州市城乡规划局颁发的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2月18日,在挖土机马达的轰鸣下,国棉三厂苏式建筑群中的主办公楼两侧偏楼遭郑州鸿兴置业有限公司拆除,只剩下三层主楼和大门在那儿静静矗立,楼后的核心厂房也被损毁大半。

  负责郑州国棉三厂生产区建筑物及地下管线拆除项目的是河南省现代爆破技术有限公司,据该公司反馈信息,他们对此次郑州鸿兴置业有限公司擅自拆除郑州国棉三厂办公楼西部二层部分及损毁核心厂房的情况事前毫不知情。

  “这些老厂下面的土地太值钱了”

  “没办法,这些老厂下面的土地太值钱了,开发商都盯着。” 得知自己曾经工作了几十年的老工厂被损毁,郑州国棉三厂老职工李恩路说,很多老工友都为此难过了好几天,自己希望三厂能好好保护起来,让大家都能去看一看,知道建国初的国企工厂是个什么样子的。

  上世纪80年代初,郑州纺织业最辉煌的时候,几大国棉厂的兴盛带动了整个郑州西郊经济的发展,而这些由苏联专家设计的具有鲜明风格的庞大苏式建筑群,是当时郑州的标志性建筑。

  “郑州国棉三厂厂门、办公楼、核心厂房等老建筑都已受法律保护。”郑州市文物局博物馆处王景杰处长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称,强拆国棉三厂部分老建筑“是严重毁坏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文物本体的违法行为,令人痛心!”

  “这是城市现代化过程中的一个损失”

  公开资料显示,“工业遗产”在我国被列入文物范畴是在2009年,但对很多人而言,工业遗产还是个十分新鲜的概念。

  当传统工业退出历史舞台后,大批工业建筑失去了原有的使用价值,但又占据中心城区的土地资源,类似郑州国棉三厂这样的工业遗产在拆与保、遗弃与利用之间始终存在着激烈地碰撞,由于法律保障与文化遗产保护资金存在缺口,大批厂房、机器以及建筑遗址等在城建与房地产开发中迅速消失:

  2007年,重庆綦江县松藻矿区的“上游0329”、“上游1148”、“上游1197”三辆蒸汽机车下岗后被当做废铁以40万元卖给了物资回收公司。

  2011年,广东佛山市建国陶瓷厂遗留的隧道窑和辊道窑,同样也在城市不断发展中被夷为平地。

  在城市改造的热潮中,许多未界定为文物、未受到重视的工业遗存正急速消失,烟消尘散后,留下的是城市记忆的残缺。

  “如果只看到厂房下面土地的价值,没有看到它所承载的历史内涵价值远远超过土地本身,这是城市在现代化过程中的一个损失。”一份由民革郑州市委员会在今年2月提交的调研报告认为:郑州现代工业遗产数量不多,但特色鲜明、分布集中,见证了郑州市城市工业的发生、发展和形态变化的历史过程,保存了珍贵的时代记忆,可原本完整的遗址群落被人为割裂,非常令人遗憾。

  目前,郑州市规划局、市文物局已对“国棉三厂西配楼”被强拆一事进行查处,要求建设单位必须对拆除部分无条件恢复原貌。并视情节的严重程度,对开发商作出相应的处罚。“拆除了再建,还是文物吗?”一位郑州市国棉三厂老职工感慨。(记者余嘉熙 通讯员 金亮)

  “对工业遗产进行保护最大的障碍就是观念”

  今年2月15日,《国家“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发布,首次明确提出要开展工业遗产的调查与保护,并鼓励对工业遗产进行综合开发利用。

  事实上,包括郑州、洛阳在内的国内工业城市,在城市化的过程中始终面对着这样的疑问:是将这些遗迹变成房地产开发的项目资源,还是对其进行保护和有创意地再利用?而老厂房、旧设备,留下来能做什么?即使是普通市民,对于工业遗产也没有太“深刻”认识。记者调查发现,一些市民认为,老厂房、老设备显得破烂而陈旧,废弃的生产车间也“灰暗和空荡没什么价值”,早已和繁华的都市格格不入,影响市容市貌。

  对工业文物的保护,同样处于一种无人负责的状态。不但多数企业没人负责对老旧厂房的保护及维护,政府相关职能部门也缺乏对于工业文物的有效认定,即使在文物系统内部,工业遗产管理的职能设置也不尽相同。

  “当前,对工业遗产进行保护最大的障碍就是观念。”郑州大学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中心孙危教授说,就目前河南省的情况而言,目前还远远谈不上系统地保护,社会普遍没有认识到工业遗产的特殊价值,大部分工业遗产还游离在各级文物保护范围之外。因为认识不到位,工业遗产无法界定,对工业遗产进行综合开发利用更是无从谈起。

  “郑州国棉三厂办公楼遭拆除恰恰是各方保护意识滞后,且缺乏有效监督的结果。”孙危说,工业遗产的保护与再利用在物化地区历史发展进程、彰显工业文化特质以及塑造独特的地区形象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怎样在利用中加以保护,这是关乎工业遗产能否长久有效保护的关键。

  据孙危介绍,国内已有一些城市进行了大量的工业遗产保护利用实践,工业遗产,经过保护再利用,成为公园、博物馆、创意社区、艺术中心等,变身为城市的活力增长点。

  对此,一些专家建议说,郑州应加快对全市范围的工业遗产开展普查工作,进行价值评估,尽可能将有价值的遗产调查完整,进而开展保护研究和开发工作,同时可借鉴国内对工业遗产开发再利用的经验对其开发利用,以此来提升城市的景观品质,重现城市发展的历史。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