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同类型眼镜价差60倍之谜:品牌店成本高无暴利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3-20 09:56 来源: 第一财经日报

  刘琼

  刚到上海工作没多久的李朗准备配副新眼镜,前几天在淮海中路转了七八家眼镜店,发现这里销售的进口品牌眼镜仅镜架价格大都在2000~3万元之间;国产品牌价格也大都在800~2000元。在朋友的推荐下,他又来到上海火车站附近的三叶眼镜城,发现同类型的眼镜配下来价格不过500元,500元与3万元价差高达60倍。“为什么价格相差那么大呢?怪不得人们说眼镜行业是暴利呢。”李朗质疑。

  暴利是伪命题?

  “如果从出厂价与零售价比较来看,眼镜确实是暴利。”眼镜行业业内人士林西(化名)向《第一财经日报(微博(http://weibo.com))》透露,“从产业链角度来看,镜片和隐形眼镜,生产厂商利润更高,镜架零售商利润更高。”

  以镜片为例,林西说,折射率为1.56的镜片,国际品牌的批发价是国内品牌的10倍左右,零售价是国产品牌的5倍左右。比如生产制作成本都是10元的镜片,国际品牌可能批发180元,零售580元;同类型国内品牌的批发价是20元,零售价是60到280元不等。

  倘若是一些不规范的生产、销售企业可能利润会更高。林西说,一般消费者配镜最怕劣质材料和配镜技术不过关,但从外观却根本无法判断。少数不良商家正是利用专业门槛,用一些劣质材料制作眼镜以次充好、冒充高档镜片欺骗消费者牟取暴利。

  不过在中国眼镜协会常务理事贺庆看来,对正规眼镜商来说“暴利是个伪命题”。在中国眼镜行业生产企业有4000多家,零售企业有将近4万家,“在这样一个充分竞争的行业,怎么可能存在暴利?”

  贺庆说,眼镜是一个特殊的行业,它所经营的是半成品,必须通过零售商加工后才能成为产品销售出去,所以眼镜的价格不仅体现产品价值也体现不同服务的价值。此外价格的差异体现在国际品牌与国内品牌的差异、不同渠道的价格差别。

  国际品牌除了品牌溢价的价值外,贺庆认为,在镜片质量保证方面,比如厂房粉尘要求、检验关、材料的稳定度、每年的模具更换等都形成了成本和价格的差异。目前法国依视路、德国卡尔蔡司、美国苏拿、日本豪雅这4家领先镜片品牌商占据全球高端市场重要的市场份额。“眼镜行业是技术引领型行业。”上海依视路光学有限公司首席运营官陈路怡表示,公司约有30%的销售业绩来自于三年内研发的新产品。

  而中国虽然是眼镜制造业生产大国,但国产自有品牌以中低档为主。贺庆说,由于研发、设计和原创能力较弱,企业在技术、品牌、管理、营销等方面远远落后于国际镜片品牌商。但其却具有明显的成本优势,以镜片制造行业为例,目前已经形成以广东东莞、深圳、福建厦门、浙江温州和江苏丹阳等为主要集群的生产基地产业格局,从渠道来说,他们更多销往二三线城市的眼镜店或批发市场。

  对于零售商来说,虽然国际品牌的毛利润率为50%左右,国内品牌的毛利润率可能达到70%~80%甚至更高,但他们更愿意占据好的门店位置、把自己装修得更豪华、销售更多高端品牌,因为国际品牌虽然利润率相对低,但利润额却高得多。

  同根不同命

  而即便是同样一副小小的国产眼镜,出生地都在江苏丹阳,倘若嫁入“豪门”进入大城市繁华地段的眼镜店可能身价倍增,倘若被批发商分配到二三线城市的眼镜城,身价可能就低多了。

  一位业内人士透露:“北京知名的品牌眼镜店与北京潘家园附近的国际眼镜城里,某些品牌同种产品可能售价相差很多,但进货价格却差不多。”

  目前国内眼镜的终端销售有四种渠道,一个是老字号的眼镜店,如北京大明眼镜、上海的吴良材、茂昌等;一个是综合医院眼科、眼科医院的配镜中心,但有些也是被承包经营;第三是夫妻店式的街边店;第四是平价眼镜市场,如北京潘家园附近的眼镜城、上海火车站附近的三叶眼镜城。

  贺庆认为,同样产品不同渠道价格差距的原因,首先在于品牌眼镜店的各种费用比潘家园要高得多,因为前者一般都在繁华街区,租金要贵很多,相关设备更加齐全、人员工资也更加规范等,这些费用都需摊到每副眼镜中。

  林西也透露,潘家园眼镜城位置较好的摊位进场费每平方米最高7万元,平均也在2万~4万元之间,此外15平方米的店面,每月交租金和管理费各3000元。而如果在沿街开眼镜门店,至少需要投资几十万到100万元不等,除了月租金、设备投入、装修、人员开销,此外还有流动资金成本、原材料存货成本等。

  其次,眼镜行业的特殊性在于,从镜片和镜架出厂到顾客使用,还要经过验光、加工、调校、复查等环节。品牌眼镜店通常设备齐全先进,验光和加工配套的服务更有经验和专业。这些费用同样会体现在眼镜价格里。多位眼镜行业业内人士向记者表示,如果除去各种费用,销售商平均纯利润仅为10%~15%,这绝称不上暴利。

  新业态的挑战

  旺铺旺店偏好和多层销售的业态造成“三分眼镜,七分费用”的状态,似乎成为眼镜高价的“合理”理由。

  网上配眼镜等不同业态形式正向上述高费用提出挑战。外销为主的眼镜行业上市公司康耐特董秘张惠祥告诉记者,网络是公司开拓内销的很好渠道,可以把传统要通过批发商到零售商再到消费者的中间层级的费用和旺铺费用优惠给消费者。

  但消费者网上配镜也存在很多不确定性因素,张惠祥也注意到,由于目前法律法规对网络销售不够规范,网上也存在质量不到位、过分或是虚假宣传等损害消费者利益的状况。所以康耐特是把线上与线下相结合,“消费者可以在网上挑选,再到体验门店验光、试戴、加工等,而价格比传统门店要便宜得多。”

  记者在网上搜索发现,不少大型的眼镜网店都采取了上述O2O(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在网上吸引直接的消费者挑选购买,消费者可在线下体验店验光、加工、取货。这些线下体验店通常在非繁华地段、非沿街店面。不过外地或偏远地区的消费者可能很难得到线下服务,这导致消费者网络购镜提升了风险。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