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北京规划500家养老机构 地少成养老院扩容瓶颈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3-21 01:00 来源: 北京商报

  在北京老龄人口占比不断攀升的当下,养老机构建设越发受到关注。北京市规委主任黄艳昨日做客北京城市服务管理广播“市民对话一把手”节目时表示,北京已规划机构养老点500多处来解决越来越多的老人养老问题,她同时坦言土地供应是最大的障碍。业内人士指出,除了土地供应外,税费减免、开发商配建等已出台政策的难以落实,同样掣肘养老机构的产业化发展,而对于老人关注的收费标准与医疗服务目前也不尽如人意。

  500家养老机构中心城占一半

  市规委数据显示,北京市跨入老龄社会的步伐正在加快,目前本市超过60岁以上的老年人数量已超过200万,老龄化比例为16%,超过全国平均水平,预计到2020年这一比例将提高到18%-20%。

  与不断上涨的老龄人口占比相比,是目前北京市养老设施的落后。

  来自市政协针对养老问题的调研显示,全市养老机构的5万多张床位中有27054张床位收住了老人,平均床位使用率48.5%,有2万多张床位空置;城区的养老机构入住率高,郊区和农村的养老机构入住率低。

  而根据民政局提供给市政协的一份调研显示,“十二五”时期,北京市老年人口将持续快速增长,预计2015年增长到340万人,按“十一五”期间“生活不能自理和生活半自理的老年人口约占老年人口总数的14%”的比例计算,未来将有47万老人需要护理型照顾。

  对此,黄艳透露,北京市去年出台了养老设施规划,目前,全市有360家注册的养老机构,但大部分以福利为主, 北京已规划500家养老机构,其中,中心城将占一半,其他新城、乡镇占一半,平均每个区县布局达到30余个。

  选址与税费配建政策落实难

  “对于养老设施、机构的建设,我们认为,中国的养老是居家养老为主,然后是社区服务,最后才是养老机构。”黄艳坦言,从规划的角度看,养老机构的选址很困难,中心城区没有合适的地点,政策力度不够导致社会投资介入有点难。

  然而在市政协调研组看来,养老机构的发展难题远不是一个“选址难”的问题。

  “土地的划拨、税费的减免、配套建设指标落实等已经出台的政策没有很好地落实,都是当下和未来养老机构建设最大的问题。”市政协社法委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按照有关规定,养老机构用地属于社会福利机构建设用地,可以采取划拨方式供地,并且减免土地测量费。“但由于涉及国家土地使用与划拨政策调整,现在所有土地出让都需要招拍挂,这项政策属于形同虚设,如何与养老机构用地优惠政策衔接亟待完善。”

  除了土地划拨外,按规定,新建改建居住区要配套建设社会福利设施,其征地拆迁费用由承建项目开发公司承担,基本建设费用由区县政府负担,产权归区县政府所有。由于没有操作性办法,很多新建小区养老服务机构未能落实。

  不仅如此,市政协社法委在调研中也发现,尽管此前各个层面已经出台了包括税收、水电、燃气等多个面向养老机构的优惠政策,但在实际执行中因涉及多部门利益,除税收方面的优惠政策落实得比较好以外,水、电、燃气等方面未能落实。

  养老收费贵与医疗服务缺失

  除了选址等问题外,养老机构服务与收费标准同样饱受诟病。

  “西城区一家小型养老机构对生活不能自理老人的收费标准是每月2400元,在城区属于比较低的价位,但仍然高于大多数老年人的退休工资,一些条件稍微好些的养老机构收费到4000元以上是很普遍的。”参与调研的市政协社法委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如果说对于城区内领取城镇职工养老金的市民而言,2400元的标准已经不低的话,在门头沟区的农村养老院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年人收费标准是每月800元,这对于一个农村家庭也是较重的负担。

  在收费偏高的同时,最让老人和家属担忧的还有医疗配套的不完善。

  根据民政局提供给市政协调研组的数据显示,北京市有369家养老机构,内设医务室的有100多家,其中仅有18家具备定点医疗资质。而市政协社法委对本市养老问题开展的调查显示,96%以上的老年人患有各种疾病,“养”和“医”该如何衔接成为摆在养老机构未来发展的又一大问题。 商报记者 齐琳/文 王飞/制表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