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兰州治污之困:工业污染占到很大比重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3-25 08:00 来源: 工人日报
  2011年12月14日,甘肃兰州,当日污染指数402,属重度污染。陈明哲摄   2011年12月14日,甘肃兰州,当日污染指数402,属重度污染。陈明哲摄

  3月19日中午,从新疆经河西走廊而来的一股冷空气裹着沙尘入侵甘肃兰州。傍晚,这个城市的大街小巷灰蒙蒙一片,行人走在上午刚用洒水车“洗”过的路面上,“沙沙”作响,重度的污染和浓稠的可吸入物,再度让兰州像一个二期的尘肺病患者“气喘吁吁”。

  2010年以来,兰州已经投入8000多万元购买了道路洗扫车、道路清扫车等各式现代化机械设备,实现了主城区道路从“扫”到“洗”的华丽转变。但一场沙尘暴,可以让“洗”过的脸瞬间变脏。

  为了让市民呼吸到清洁的空气,兰州水陆空齐头并进,已经用足了怪招、险招,近期有学者甚至建议,在皋兰山山体斜面,开凿多个深5米到20米、宽度50米到150米的沟槽,形成所谓的“烟囱效应”,通过自然风力抽走兰州的“脏空气”。

  在许多外地人看来,兰州为治污已经进入一个“匪夷所思”的境界,但这确确实实是一个西部城市空气污染治理的典型样本。

  从“洗路”“洗车”再到“洗煤”

  今年1月1日,兰州市举办“万人环城赛跑”。事后有市民爆料当天的城市空气质量为中度污染。一时间主办者受到舆论普遍质疑,被网友批评为无视市民健康的“伤肺跑”。

  面对外地一家媒体的采访,兰州市体育局的一位官员大道委屈:“兰州就是这样的空气质量。”

  此说并非全无根据,记者查阅了有关资料发现,“万人环城赛跑”这天还真不是兰州大气污染最为严重的时候,相较于连续的重度污染天,这一天还勉强说得过去。

  兰州是国内空气污染最为严重的城市之一,三级以上污染天数占到全年的近一半,污染指数最高达到402,去年冬季连续多日出现五级以上重度污染,市政府曾经准备拉响黄色警报。

  “主要还是污染源太多。”按照兰州大学大气科学学院院长助理张武的说法,兰州的污染来自两个层面,第一是工业化、城市化的污染,作为一个重化工为主的城市,兰州的工业污染占到很大比重,同时汽车保有量的增加加剧了交通污染,冬季采暖也是重要的污染源。另一个层面是地域性的,由于地处黄土高原,气候常年干燥,自然降尘、地面扬尘和工业粉尘造成总悬浮颗粒物污染严重。

  2月6日,兰州市执法局出台新规,计划年内在全市六大出入口建设洗车场,进城车辆进行清洗后方可通行。

  兰州市执法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进城车辆、特别是长途大车,经过长距离行驶,进城时往往带来大量的泥土,成为产生二次扬尘的重要流动源。而对于出入口洗车场的建设,负责这一项目的市执法局基建处处长赵经超告诉记者,“目前这一项目还在规划阶段,接下来我们将协同环保、规划专家共同讨论具体的选址、建设事项。”

  兰州,黄土高原上最大的城市,远道而来的车辆都是风尘仆仆,要给所有进城车辆洗脸、除尘,此举靠谱吗?

  据了解,兰州市环保局支持这项计划,按照他们的分析,二次扬尘是空气质量指标中的PM10(可吸入颗粒物)的主要组成部分,目前二次扬尘在全市空气污染中的比重高达20%,仅次于工业污染(50%),高于机动车尾气、烟煤污染(二者合占约30%)。治理二次扬尘污染,已成为全市最重要的治污内容之一。

  在“洗地”、“洗车”之后,兰州近期又推出了一项计划:“洗煤”。3月16日,兰州召开的水煤浆锅炉推广运用现场会,副市长牛向东宣布:到2014年,全市要完成32户、69台、729吨燃煤工业锅炉的水煤浆锅炉节能环保改造任务,大幅度削减燃煤锅炉污染物排放量。

  据了解,水煤浆是由大约65%的煤、34%的水和1%的添加剂通过物理加工得到的一种低污染、高效率、可管道输送的代油煤基流体燃料。它改变了煤的传统燃烧方式。从理论上说,使用水煤浆燃料,其二氧化硫排放低于国家二级环境标准的2/3,粉尘排放低于国家二级环境标准的1/2,且节煤率为30%。

  洗煤,投入自然不菲。市级财政对新上、更换、改造水煤浆锅炉用户的资金补助,市节能专项资金按投资额度给予10%~15%的补助,市环保专项资金给予10万元的补助。

  修不完的路,降不服的尘

  “现在南出口既需要解决车的问题,还需要重视解决路的问题。”正当建设出入口洗车场的规划刚刚提上日程的时候,当地市民就提出了不同意见。

  兰州市南出口,毗邻兰临高速公路入口不远,便是国道212线。当地媒体曾这样描述这里的景象:“原本坑洼裸露、尘土飞扬的路面,在消融的积雪和沿线企业、居民泼洒的污水中,在无数车辆的‘搅拌’下,变得泥泞不堪。从西果园方向开来的车辆,穿过这段长长的泥淖,甩着‘泥腿’快速冲进市区。”

  从兰临高速路口通往市区的这段道路,左车道上近半幅宽的路面,因为去年冬天铺设天然气管道后没有回填,形成一道长长的沙土带。这条扎眼的“伤疤”从兰临高速路口一直通往晏家坪北路路口附近,车辆碾过,漫天灰尘……

  当地居民抱怨:“夏天尘土飞扬,一下雨泥水遍地,冬天一下雪又泥泞不堪,这样的情况已经持续了两三年。” “这条路沿线到处都是工地、混凝土搅拌站,大车来来往往,路面坑坑洼洼尘土遍地。即使对进城车辆进行清洗,车辆通过这条路,还不是一身的泥土。”

  一位环保专家也指出,目前兰州市几大出入口普遍存在工地遍布、路面灰尘较多的情况,因而治理车辆行驶产生的二次扬尘,除了清洗车辆,道路的洒水保洁、运送沙土大车的防护也至关重要。

  正当为治污苦寻良策的时候,突然间兰州又进入了一个城中村拆迁、棚户区改造、道路建设等各类城市建设工程的“集中期”,由此,每年的2、3、4月,在初春的干燥季里,兰州也进入了扬尘最严重的时期。

  兰州市执法局相关负责人称:“现在车辆的遗撒问题比较突出,今年我市对这些车辆安装GPS,实行在线监控。”按照执法局的要求,对建筑、拆迁、道路开挖等施工现场全部实行围挡作业,道路施工采取分段推进、错时挖掘,及时回填修复开挖路面。

  按照执法局的设想,计划用3年的时间,从点、面、流动源对二次扬尘进行综合整治,实现“垃圾无积存,道路、车身无尘土,工地围挡、拆迁洒水、砂土覆盖、物料棚化达到100%”的目标,到2014年,全市要建成可视化信息监控系统,监控所有路面的施工区域,通过综合治理,使二次扬尘污染得到全面控制。

  难以实现的“引风梦”

  一位从外地初到兰州的领导干部,仅半天时间就发现自己原本洁白的衬衣领口、袖口已经变黑了。这座城市的污染由此可见。

  “空气污染的产生,是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长期研究气候变化与环境变迁的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教授王乃昂认为,从自然因素来说,兰州地处黄土高原,地表植被覆盖率低,极易产生扬尘。同时,由于兰州两山夹一河的地形,空气流通不畅,特别是冬季,逆温层作用明显,废气、扬尘难以扩散,空气污染严重就不足为怪了。

  浓雾弥漫、气味刺鼻、视线模糊。每年冬季,这样重度污染的雾霾天气总会光顾兰州,这样的重度污染为何“久治不愈”?

  事实上,早在上世纪80年代末,兰州市政府就开始积极实施以绿化、气化、热化、阳光和型煤5大工程为主的“蓝天计划”,但20多年过去了,兰州冬季大气污染仍没有出现明显的改观。

  兰州市环保局环境监测中心主任邓晓东认为,冬季污染加重主要原因在于受河谷盆地地形制约,市区基本处于静风状态,大气层结稳定,逆温层较厚,高架源污染物不易扩散,低空面源污染物持续累积,形成高架源和低空面源污染物的“双增加”,空气污染物大量聚集,不易向外环境转移扩散,具备了形成灰霾天气的条件,导致空气污染指数升高、能见度降低、感官变差。

  改变冬季污染严重,最好的办法一是“引风”,一个是“堵源”。相比而言,“引风”是一条捷径。20多年来,兰州一直有一个“引风梦”,从十几年前的劈山救城最终以失败收场,到后来有人提出在南北两山上装巨型电风扇,吹走兰州上空的污染。乃至最近依然有人提出:“测准兰州市的外来风向,并下决心在外来风向的入口处,打开一个较大的山口,让冬季外来的风能够顺利吹入市区,市内大气污染的问题就会从根本上得到解决。”

  据了解,目前兰州市政府已经制定了六个方面的治污措施。

  一是要进一步推进燃煤锅炉改造、西热东输、集中供热等重大污染治理工程,继续在污染治理方面凝炼一批项目,积极争取国家和省上的支持。二是要彻底关停“五小”企业,减少污染源。三是要高度重视抓好工业企业“出城入园”工作,力争中央和省属26户企业向兰州新区搬迁取得实质性进展。四是要加快推进煤改气工作。五是要深入推进“畅交通”工程,尽快完善基于车联网的智能交通系统,优化交通智能管理和路网结构,扩大中心城区单向交通范围。六是要进一步加强生态绿化建设。

  对此,王乃昂教授说:“自然因素加上人为因素,可以说只要有人类活动存在,兰州就会有空气污染,而我们能做的,只能是缓解污染。”在他看来,在治理污染上应该给兰州更多时间、更多支持。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