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广州造湖运动增加财政负担遭质疑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3-29 11:02 来源: 南方日报

  一问生态 二问规划 三问水利 四问投入

  羊城“造湖运动”引公众关注

  昨日,283万平方米的花都湖开挖。在隆隆的机械声中,一个疑问的声音正在网络和民间逐渐变得响亮:广州到底需要多少个人工湖?

  今年,6个新建人工湖在广州相继启动。23.7万平方米的金山湖,46.7万平方米的天河智慧城水系,200万平方米的挂绿湖,500万平方米的“九龙海”……广州进入新一轮“造湖运动”。

  广州有“盛世挖湖”的传统。解放后曾兴修四大人工湖,近年来兴修海珠湖和白云湖,加上今年新建的六大人工湖,广州人工湖总数将达到12个。

  造湖多不多?挖湖值不值?有专家认为,近年来,人工湖的修建对于改善人居环境,改善生态环境,治水治内涝等方面都起到了积极作用。但与此同时,不少专家和网友提醒:“别把修建人工湖演变为‘造湖竞赛’!”

  一问

  生态

  造湖还是建绿地?

  有网友提出,广州与其花费巨额投资挖湖,不如多建一些绿地、公园,在调节生态的同时,又能给市民增加更多公共活动空间。

  “人工湖的城市绿地对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作用都很重要,不应该笼统地做比较。”中山大学生态与进化研究所所长彭少麟指出,城市绿地、公园的生态功能主要是固定二氧化碳、吸附粉尘;而人工湖的生态功能主要是调节热岛效应、增加负离子,两者都是改善生态环境的“功臣”。

  彭少麟指出,近年来广州城市热岛效应比较突出。水是一个很好的散热介质,通过地表水的流动,能够很好地把地面的热量扩散,调节区域的小气候。而人工湖的蒸发作用,又能有效地带走地表热量。根据相关研究,在夏季每1公顷(1公顷约等于15亩)湖泊平均一天可以从环境中吸收近81.8兆焦耳的热量,相当于189台空调器全天工作的制冷效果。水面面积795亩的海珠湖,相当于给广州装上了10017台空调。同时,湖泊释放大量负离子,也十分有利于人体健康。

  “调节区域生态,既需要绿地,又需要人工湖。”彭少麟说,“在水面多的地方,可以多搞绿地;而在绿地多的地方,可以适当增加水面面积。”他指出,广州市地下水源不深,同时又有珠江水补充,使得人工湖“多点开挖”成为可能。同时,广州总体上绿地保持较好,市区内有白云山、帽峰山、火炉山等森林公园,城市绿地面积大。相较之下,城市水面面积较少。在这种情况下,他认为在市中心适当增加一些人工湖,会取得很好的环境效益。

  二问

  规划

  人工湖越大越好?

  广州市内最大的人工湖——白云湖“浮出水面”不久,位于增城的挂绿湖上月又开门迎客,这个规划总面积达7000亩的湿地公园,是目前已开放的白云湖面积近6倍,比广州四大人工湖加起来的面积还要大;

  紧接着,号称面积将超过西湖的知识城“九龙海”开挖消息传来,湖面面积达5—6平方公里。

  人工湖是不是越大越好?挖这么大面积的湖会不会造成浪费?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会员、暨南大学教授胡刚说,对于城市的绿地面积,国家有严格的标准和规定,但是对于城市湖泊并没有统一标准,但是人工湖不是越大越好,而是要因地制宜。他举例说,之前的流花湖、荔湾湖等虽然面积不大,但是在改善城市居住环境等方面发挥了很大作用。

  “建人工湖应该纳入城市的统一规划,不能各区孤立地做。”中山大学水资源与环境研究中心主任陈晓宏教授强调,就拿水利规划来说,人工湖泊要与河涌水系连通,而全市的河涌是一张水网,要起到最好的调蓄和补水作用,就必须全盘考虑,才能找到最适合开挖人工湖的“点”。他同时指出,人工湖应该分步骤建设,不应该一哄而上。

  广州市政协委员韩志鹏表示,新建人工湖对市民来说是好事,“但是要避免相互攀比,不是建得越大越好,更不要只重视景观功能,轻视实实在在的水利功能。”

  三问

  水利

  是“面子”还是“里子”?

  开挖人工湖是不是“面子工程”?是不是只关注景观功能?

  陈晓宏指出,从本质上来说,广州市过去开挖的人工湖都是水利工程,而非景观工程。荔湾湖、流花湖建成50年,至今对缓解中心城区内涝起到重要作用;去年建成的白云湖、海珠湖在水利功能上更进一步,既是雨洪调蓄工程,又对下游河涌起到了生态补水作用。

  记者注意到,新建的六大人工湖,大多也是定位为城市水利功能。番禺的金山湖是一个水库,是丹山河补水工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知识城中心湖“九龙海”是一个“雨洪调蓄工程”,将对区域内防治内涝起到重要作用;昨天动工的花都湖,实际上是整治新街河的“副产品”……

  陈晓宏指出,人工湖在调节城市雨洪、防治内涝、河涌生态补水方面起到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广州雨季城市内涝的压力很大,现在市中心提升排水管径的可能性已经很小,更为可行的办法是靠修建人工湖来调蓄雨洪。因此,只要规划得当,人工湖将起到重要的水利功能。这并不是“面子工程”,而是关乎城市安全的重要工程。

  但陈晓宏指出,内涝矛盾和河涌污染集中在市中心区,因此中心城区是最需要建人工湖的。如果将人工湖建在城市远郊,未必能起到很大的调蓄、补水作用。此外,人工湖应与水系连通,如果需要远距离的调水,工程量就会很大。

  四问

  投入

  会否加重财政负担?

  在今年的各级两会上,政府债务一直备受关注。据媒体统计,仅广州市8大投融资集团中的城投、水投两家,就已举债合计逾千亿元。

  新一轮的造湖热是否会给广州的财政增加新的负担?

  广州市社会科学院高级研究员彭澎说,广州的定位由山水城市向现代田园城市转变,对水资源的合理利用起了非同一般的作用。他指出,人工湖的建设需要投入,确实会带来新的负债,在这种状况下,对全面开花的造湖热要有统一的安排,比如对投入是否合理、负担会否过重进行评估。

  “像这样大规模的人工湖建设,是否需要经过人大讨论决定,值得思考。”彭澎说。

  胡刚认为,人工湖的开挖实际上改善了周边环境,像海珠湖、白云湖一开挖,周边原本条件并不见优势的土地地价跟着上涨,可以说是城市经营的样本。

  他建议,应该把人工湖的建设开挖纳入区域的整体规划中,以经营城市的理念去建设人工湖,通过周边土地的升值,降低人工湖的开挖等成本。

  专题撰文 曾妮 郑佳欣 黄少宏

  2.83平方公里

  花都湖昨动工

  ■相关

  备受关注的花都湖动工建设了。昨日,花都湖工程启动仪式在花都新街河畔举行,预计明年基本完成,建成面积约为2.83平方公里。

  “花都湖是一项前景无限的水生态工程”,在昨日的启动仪式上,花都区区长林中坚说,花都湖是广州重点打造的6个新湖之一,东起铁山河的河口,西至京广铁路桥段,全长约6.68公里,占地总面积约2.83平方公里。花都湖建成后,将发挥出城市生态环境治理的综合功能,既有调蓄雨洪、抗旱排涝的环境效益,同时也具有很高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林中坚表示,花都湖项目是花都新城开发的主要着力点,它的开发建设将有力带动周边约23平方公里的南部新城区发展,从而打通花都主城区与广州中心城区的连接,促进广州“北优”战略进程。他要求,项目业主及有关部门要精心组织、强力推进,争取该项目今年底初见成效,明年基本建成,3年建设完善。

  据介绍,花都湖公园在设计上充分体现亲水性,利用山水资源,以绿化为主,形成防洪与城市景观互为联动的亲水型生态长廊。此外,公园还力求保留历史特色风貌,并融入本土文化元素,着力打造集自然保育、旅游、教育和市民休闲娱乐等功能于一体的城市滨河公园。建成后将成为花都“一河两岸”的亮丽风景线。

  3个月过去

  白云湖东北角停车场

  仍未开工

  为了方便游客出行,停车场可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配套,因而也备受关注。去年12月,白云湖甫一开放,即有市民反映,停车难,停车位少,甚至有市民将车停到了华快三期。

  当时,据白云湖景区管理处有关负责人透露,在白云湖的东北角规划有一个600车位的大型停车场,但因为规划路无法同期开通,停车场也无法施工。

  那么,如今3个月过去,该停车场是否已经动工?

  昨日,记者联系到了白云区水务局副书记洪江。他告诉记者,由于规划路目前还未开通,停车场仍然无法施工。

  开车前往没位停,那么乘坐公共交通前往白云湖情况又如何呢?

  近期有关地铁8号线北延段环评公示传来了利好消息,2016年地铁将有望通至白云湖,方便市民前去游览。

  不过,目前去白云湖的公交车还是只有3条线,相比市民的游览需求还是有一定的距离。

  南方日报记者 黄少宏    通讯员 王建锾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