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顺丰便利店开门迎客 能否尊重行业规律决定跨界成败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4-04 10:16 来源: 中国广播网

  中广网北京4月4日消息(记者庄胜春 马宁)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提到顺丰,不知道有多少人会把它和连锁便利店联系起来,可是如今,做快递的顺丰却正在加速他们的"零售业大冒险"。在深圳、东莞先后开张了自营便利店以后,近日,在厦门的两家顺丰便利店也正式开门迎客。

  快递企业开的便利店,究竟有着怎样的不同,是否能给自己创造更大的发展契机?又会不会成为整个快递行业的发展方向呢?

  顺丰便利店提供自寄自取快递服务

  在刚刚开张不久的顺丰厦门便利店前,如果不是门上贴着黑底白字的"SF顺丰"标志,你很难把它与隔壁的其它食杂店区别开来。30平方米左右的店内,商品还略显单薄。但是,提供自寄自取快递的又让它多了些与众不同。店员向记者介绍了他们的主要业务。

  顺丰店员:附近小区的居民到我们这边来,我们有收快件的服务、取快件的服务。我们上门寄件会有优惠。我们一天的营业额还比较少。顺丰一直都比较低调,像我刚开始路线也不是很清晰,我们现在也不会像其他便利店一样打广告。做个收货集中站一样的,我们是一个形象门店,公司的形象门店。

  除了简单的收发快件,这家便利店还将推出可充值积分"顺丰会员卡"以及个人地址服务,店员说,这将带给消费者升级版的快递体验。

  顺丰店员:个人地址服务,它其实主要是保护您的个人隐私,就等于信箱一样,你把你的快件地址写好以后直接扔进去,写一个编码就可以了,就代表你那个地址了。我们定时开箱然后再直接寄走,我们看不到你的地址,快递费直接给我们就好了。

  便利店刚刚开张不久,已经开始有顾客上门。方便,自然是便利店最大的吸引力。

  顾客:我第一次进来,以前邮寄都是让他上门收的,如果上门要加两块,我们自己送过来就少两块,比较方面一点,我们自己要找一个邮电局还挺难的。

  能否尊重行业规律决定跨界成败

  那么,便利店能给顺丰带来前进的便利吗?其实,顺丰从2007年开始就在我国台湾地区以与便利店合作的方式试水跨界。据中国交通运输协会快运分会副秘书长刘建新介绍,从最初的合作到如今在深圳、东莞和厦门三地开设约30家便利店的自立门户,顺丰的出发点无非是解决我们常说的"最后一公里"快递难题。

  刘建新:通过这样的延伸,它要减少快递的误投和晚投,因为很多住户白天不在家,可能送去了人不在,就会有第二次投,第三次投,就增加了空驶作业,降低了快递服务的效率,同时也增加了运营成本。

  顺丰的自营便利店,从出发点来看,与我们前段时间报道过的苏宁易购的实体店提货,京东商城地铁自提点,可以说是异曲同工。但是,隔行如隔山,顺丰的尝试,能否成为快递企业突破发展瓶颈的成功范例?又会不会引领同行们的跟随呢?

  有消息称,顺丰将在全国布局1000家便利店,胃口可谓不小。然而,相对于高调的行动,顺丰的官方口径却相当低调。公关负责人员表示,这样一个模式正在探索中,所以不便说太多,唯一可以明确的,便利店的尝试始终将以快递作为业务的核心。对此,中国交通运输协会快运分会副秘书长刘建新表示了认同。

  刘建新:实际上便利店就是社区的这种便民小超市,从顺丰来讲,它的布网密集程度和它发件的频率,顺便送些小货,都不算太难,但是他是依托他的快递业务和网络,关键就在它开了这个店以后,对他快递业务,对它的主业的影响,是不是增加了收件,加快了取件。

  此前,受"星辰急便事件"影响,快递业庞大网络的背后是否存在盲目扩张的资金链隐忧引发广泛关注。再加上此前深圳共速达物流和中国邮政百全超市并不成功的经验,对于顺丰的所谓"逆市"之举,宅急送、圆通、申通等同行都表示不会跟进。对此,广东商学院流通经济研究所所长王先庆认为,对于规模优势明显的顺丰来说,能否尊重行业规律决定着跨界的成败。

  王先庆:便利店的盈利问题是有个规模经济的问题。一家店两家店那么就可能产生亏损,当达到一定规模以后效益就会明显出来,而且他的便利店的成本中很多就是配送成本。承担一个供应链的优势,就可能在这个行业后起之秀。除非他在经营模式上跟零售业完全不相匹配,尊重便利店的规律就没问题。

  专家支招快递业出路:抱团取暖

  那么,其它快递企业如何求生?刘建新给出的建议是:抱团取暖。去年12月20日,北京市启动了城市物流"共同配送"试点工程,整合四通一达、顺丰、京东物流等快递公司,在各社区、高校等居民点建立配送点,快递公司将快件送达各配送点,由收件人到配送点自行领取。刘建新认为,这一工程可以作为发展瓶颈的突破口。

  刘建新:从长远看,多数快递企业,我不赞成他们单独做这个店,应该走公共配送,就像北京的物流一百米,多家快递企业,都作为一个他的中介,成本更低,效率更高,国际上也是这样,不管是美国还是欧洲,都非常的成功。

  其实,在快递企业的发展过程中,无论是谋求跨界、试图转型、还是寻找合作,都会伴随着掌声和非议。所以,新颖而不冒进的战略自然值得鼓励,而能否给消费者带来便利,也是未来前景的最佳试金石。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