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实德系资金链条被指越绷越紧 各家银行上门逼债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4-22 15:29 来源: 证券市场红周刊

  《红周刊》特约作者 张宇

  刚过不惑之年,大连富豪徐明就谜一样地失踪了。

  对于他的失踪,坊间传出各种版本:有说是被中纪委带走调查了,有说是因为涉嫌足球腐败,还有说是因为与前官员过从甚密……不管哪种猜测,反正现在人是不见了,甚至大连实德集团都不知道董事长如今身在何处。尽管他一手一脚缔造的商业帝国仍在,却也是风雨之后千疮百孔,据媒体报道,实德集团仅一个月就需要还高利贷8亿元!

  “高利贷”游戏玩不转了

  徐明是今年3月20日与公司失去联系的,对于这个题材各大媒体自然是不惜笔墨,甚至说“一家国内知名律师事务所负责企业破产业务的部门,已悄悄启动了实德破产的前期准备程序”。但翌日这家中国民营500强企业即发表声明,称“实德进入破产程序的报道纯系谣言”。且不说谣言与否,当下各家银行已经上门逼债却是不争的事实,这对于“拆东墙补西墙”来勉强维持庞大商业帝国运营的实德来说,无疑将面临断炊困境。

  这20年来徐明纵马开疆拓土,把生意从化建领域扩张到家电、体育、金融、房地产、医疗、石化,控制了3家上市公司,3家银行,2家保险公司,1家基金,成了《福布斯》等各大富豪榜上的常客,特别是他一度曾经拥有大连实德等8只球队,更是在各种场合出尽了风头。可惜梦里不知身是客,这个从大连庄河市吴炉镇走出来的农村少年,忘记了“我是谁”这个最基本的哲学命题,倒在了实德集团多元化野蛮生长的道路上,据《21世纪经济报道》,实德系资金缺口远超预期,包括约40家关联公司共有约百亿元的贷款余额。

  致命的是,其中不仅仅是银行贷款,还有通过私募等形式的民间高利贷,而这些贷款折合年利高达54%,是基准利率的10倍!尽管这样,徐明还是伸手借钱了,足见他对于资金的焦渴程度决非一般。“拆东墙补西墙”是徐明惯用手法,先拿到地皮和股权,然后向金融机构质押贷款,再拿着贷款去投资新的项目,然后用新项目去质押融资……这样他把“雪球”越滚越大,直到今年春天他再也滚不下去了——3年前他撒在房地产开发上的大把银子不仅没有回笼,那800万平米土地储备反而成了实德集团的累赘,令其资金链条越绷越紧。

  实德系资本运营可以追溯到2001年,那年实德集团以2亿元投资大连商业银行(大连银行),持有2亿股,成为当时最大的股东。也正是在这年3月底,大连实德集团注资从1.2亿元追加到40亿元,而经营范围中也多了“资本运营”这一项。后来在徐明的长袖善舞之下,实德集团陆续持有了铁岭商业银行、鑫汇村镇银行、生命人寿、景顺基金等6家金融机构的股权,总价值约40亿元。

  而这些金融股权正是徐明疯狂融资筹码,股权还没有在手心里捂暖,徐明就把铁岭商业银行11.2亿股全部质押给信托和银行,获取约14亿的贷款。据《新京报(微博)》报道,这些年实德集团质押约30个亿的投资额,换回了约60多个亿的资金,而这些资金中有27个亿流向了大连盛和新型建材、大连实德工程塑料、大连联合美邦化工贸易等5家公司,但是2010年财报显示这些公司没有一家盈利的,有3家营业收入为零。“集中付款压力很大。”徐明失踪后,实德正在想尽各种办法,希望借款人能宽以时日。

  天上掉馅饼砸中了他

  俗话说“性格决定命运”,大连实德集团走到今天穷途末路与其创始人徐明性格息息相关。当年还是毛头小伙儿的徐明就表现出胆大、心思活络。话说1990年,大学毕业生徐明进入庄河市对外经贸委员会工作,很快被调到下属企业庄河市工业品对外贸易公司,并在经委主任杨兴普的赏识下21岁便担任该公司法人代表。

  “徐明得到这个位置,可能还并非是做对虾生意取得了辉煌业绩。按照大连市政府规划,1993年将开始大搞城市建设,许多企业为了抓住机会,纷纷组建土石方工程公司。”知情人士对《商务周刊》透露说,徐明将这个消息告诉了杨兴普,同时拉来了港商搞合资。虽然双方成立的大连实德机械工程公司因为资质问题,在胜利广场土方工程干到一半就被踢出去了,但却充分展露了徐明游走于政策和市场之间的商业智慧。

  1994年,徐明凭借这种头脑抓住了进军塑钢建材领域的机会。那时,大连市政府大力推广塑钢门窗,为了游说杨兴普同意自己的想法,徐明兴奋地跟杨董事长讲了2个小时,完全不介意门口排队等着签字的同事,后来公司从农行贷款665万美元和一家德国企业组建了大连实德塑胶工业有限公司,由徐明任总经理。“很多人都认为这很扯淡,单凭一个二十三、四岁的徐明,怎么可能在一个大家从未涉足的化建行业另立山头。”知情人士回忆说,这个决定当时在公司引起极大震动。事实上,这12条塑钢生产线不到三年时间就为实德带来滚滚财源,实德塑胶占据了长江以北的塑钢市场,公司注册资本由几千万升至20亿元。

  但这个财富故事依然不及后面更来得精彩。除了实德塑胶外,徐明前前后后注册大连金德工贸企业有限公司、大连实德塑料建材有限公司、大连实德房地产开发公司……其中,成立于1995年的金德公司成立9个月后更名为大连实德集团,这正是徐明商业帝国的旗舰企业,徐明的商业传奇也将在此上演。

  1999年,杨兴普去世,大权全部落在徐明手中。当年10月6日,徐明向庄河市外经贸委悉数退还了4年前庄河市工业品对外贸易公司最初对于大连实德集团的2850万元出资额,从而获得实德集团95%的股权。一夜间,大连实德集团就由政府企业摇身变成了私人公司。2001年3月底,大连实德集团再次追加投资,这一次足足是40亿元!而且这40亿巨资是在两天内迫不及待地同时转账进入实德集团在交通银行的账户,这与徐明所属公司注册时拖延资金的风格大相径庭。

  此次注资后,实德集团出现了20名自然人股东和13名法人股东。第二年8月底,股东宏元集团和其他自然人把股份无偿转让给了徐明,令其持有的股份迅速上升至17.75%,成为大连实德集团第一大股东。不过,这40亿元出资迄今都是难解之谜,因为从出资股东的资历和成立时间看,其通过原始积累拥有庞大资金的可能性值得怀疑。

  从实业玩到资本市场

  当然,能把赵本山忽悠进辽足,敢与本·拉登家族做石化生意,这个徐明的本事绝非一般。其实,早在2005年银行发出“警惕实德”的调查报告之前,徐明就嗅到了化建行业的危机。这家号称全国最大的化建材料生产商生产线开工严重不足,经营状况江河日下,且集团贷款余额高达近25亿元。据媒体报道,在那时之前徐明的心思已经在资本运作上了。

  徐明算来也是中国最早的PE了。早在2000年,徐明就派他的肱骨之臣陈春国在香港成立高登国际(香港)投资有限公司,2年后高登受让了北方工业投资有限公司持有的第五汽车有限公司全部股权,而第五汽车有限公司持有38%的凌云股份。转让后,徐明系间接持有凌云股份,而且这部分股权的外资身份未变。当年10月份,刚刚成立的北京实德投资通过拍卖会以6837万元拍得凌云集团38.36%的股权,其后凌云集团又将11.64%股权转让给上海实德,截至凌云股份上市前,大连实德手里控制了近50%的股权,超过凌云集团43.64%的持股比例成为第一大股东。徐明前后最多拿出1.4亿元,就控制了总资产14.5亿元的凌云集团。

  据《商务周刊》调查,徐明系以资产置换和间接持股方式,通过大连实德工程塑料有限公司和宏元集团间接控制大元股份和金德发展(已被西王食品借壳),其中以入主大元股份最为经典。2001年,徐明将实德旗下一块土地使用权和有关PVC板材设备以2.56亿元卖给大元,4年后大连实德投资公司又以2.9亿元入主大元,随后即要求大元公司将那块地和厂房注入新设立的子公司“大连韵锐”,而2009年实德塑胶又与大元股份签订协议,以1.2亿元获得“大连韵锐”所有股权。那块地转了一圈后令徐明获利400%,代价是大元股份以损害上市公司利益为由,将实德告上法庭。“敲骨吸髓”,业内人士对徐明财技如是评价。

  1999年徐明收购大连万达足球俱乐部也有异曲同工之妙。说是1.2亿元收购价,其实大连实德集团仅付出5000万现金,而且仅过了2年多,大连实德集团就通过董事会修改了公司章程,把大连实德足球俱乐部3000万的注册资本修正为1.2亿元,并委托评估公司进行了评估。“这样把大连实德足球俱乐部向银行抵押,就可以获得同样数额的贷款,7000万支付所承担的万达债务,5000万还回实德,大连实德集团一分钱不花就可以得到大连实德足球俱乐部。”一位注册会计师就此对媒体分析说。

  令人眼花缭乱的财技背后,掩藏着实德集团实业的衰败。多头扩张的结果是多个行业出现问题,风光无限的化建业务2003年之后萎缩,以足球为标志的体育产业卖球员、拖欠工资,医疗、石化产业则纸上谈兵。在实业不济之下,徐明低调了很多,但是仍然在做资本运作。“实德更像是一个私募基金,这几年有点把实业放掉了,转向资本运作,很有当年德隆的味道。”实德的同行评价说。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