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胶囊或毒倒医药股 引发医辅料行业洗牌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4-22 13:40 来源: 证券市场红周刊《红周刊》作者 郝艳辉
“毒胶囊”事件本周初以来持续发酵,涉毒的通化金马周一大幅低开,而正宗明胶股青海明胶、东宝生物因祸得福,强势连续拉出涨停板,连带新开源等医药辅料股也受到了提振。医药分析师认为,明胶仅仅是药用辅料,“毒胶囊”事件对于明胶行业利好有限。反而是接连炒高后,要警惕获利回吐的风险。
游资抢筹明胶股
“毒胶囊”给了游资一个绝佳的炒作理由,因为旗下清热通淋胶囊涉毒被暂停销售,通化金马本周小幅下跌,连白马股东阿阿胶因股票名中带“胶”也连带中枪,周三一度被打至跌停。而正规明胶胶囊生产商东宝生物则出现4个涨停,青海明胶更是连续一字涨停。受此影响,原料药和辅料药类上市公司新开源、尔康制药也表现强势。
据记者了解,与“三氯氰胺”事件不同,“毒胶囊”涉及的上市公司不多,加上明胶只是作为一种普通的医用辅料,在整个医药行业中市场份额也就只有约30亿,因此,其对医药板块的负面影响并不大。而且青海明胶中明胶收入占比仅35.17%,而且2011年年报和今年一季报均告亏损,但这也难挡游资的炒作热情。从深交所公布的盘后数据来看,中航证券杭州香积寺营业部两个交易日买入3243万元,而华泰证券深圳益田路荣超商务中心营业部则连续3天持续净买入,而国信证券、东兴证券、国泰君安等部分券商营业部也加入了抢筹行列,19日5大游资席位合计买入5284万元。
“游资的炒作具有极大不稳定性,对于青海明胶这类的股票,投资者应注意后期回调风险。”上海证券医药行业分析师赵斌在接受《红周刊》采访时表示。青海明胶董秘华彧民也表示,去年公司亏损是因为中期子公司青海明诺胶囊将库存中指标不符合国家新药典要求的胶囊做报废处理,一季报预亏也有合并报表范围变化的原因。
药用胶囊为何藏毒?
自媒体曝光部分用作药用胶囊的明胶企业“铬超标”以来,通化金马、修正药业、海外制药等被揭露出的涉“毒”企业越来越多。而且已经有证据表明“问题明胶”流向了雪糕冰淇淋乳制品领域。赵斌认为当前被曝光的“铬超标”药企很可能只是事件的冰山一角,涉及的企业可能比想象中要多。
我国明胶市场竞争激烈,行业壁垒比较低,而且明胶产品的差异化较小,许多明胶企业纷纷把成本规模优势作为抢占市场份额的主要工具,加上目前“唯低价”招标导向的弊端,基药招标过分看重低价,较大程度上逼迫生产企业通过采用劣质原材料甚至是有毒原材料等非正常手段来降低生产成本。中国药物协会公布的数据显示,正规明胶胶囊生产一粒的成本是1分多,而皮革明胶的成本只有2厘,如此巨大的成本差距,极可能造成多家药企愿意选用皮革明胶胶囊来降低生产成本。
监管层不作为也是“毒胶囊”事件产生的重要原因,细数此前的食品安全事故,每次都由媒体揭露,而作为相关质量监管部门则屡屡失职。早在2004年,央视就曾曝光过山东滨州用废皮革加工成食用明胶的新闻。但迄今为止,工业明胶冒充食用明胶的现象从未杜绝,反而越演越烈,已经渗透至救命用的药用胶囊,至此才引起药品管理当局重视。
引发医辅料行业洗牌
长江证券医药研究员黄伟轩对《红周刊》说,“毒胶囊”本身对上市公司实际业绩影响不大,但是却在社会上引起广泛反响,这将加快促进药用辅料行业的规范化。一些正规的有质量保证的品牌公司将受到重视,而那些生产规模小、不规范的小企业将被淘汰。在目前医药辅料行业中,具有《药品生产许可证》企业生产的辅料品种仅占19%,而本次事件的发生将加快推动整个医药辅料行业的整合,推动统一生产标准的出炉,因此,在辅料行业处于领先地位的尔康制药、新莱应材、新开源等可能从中受益。不过,目前这些利好尚不能体现在上市公司业绩里,要警惕股价炒高后的回落风险。
从眼下事态发展来看,“毒胶囊”更多地存在于道德层面,打击的是消费者对于中国医药股的信心,考虑到通化金马涉及毒胶囊的产品在企业中占比还是较小,如果事件就此打住,整体行业则平安度过难关,否则谁也不能担保通化金马不会成为医药界的“三鹿”,毕竟当年的三聚氰胺奶粉事件曾经让中国乳企集中遭遇重挫,引发了国产奶粉行业的重新洗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