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外商在华投资:中档品牌面临退出中国市场危险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4-24 09:53 来源: 财经国家新闻网

  中国不再是一个做生意成本低廉的地方,这里的消费者也不再只在乎价格,精明的外国企业应顺应这一变化

  在中国投资要具备哪些背景知识?这恐怕是众多希望来到中国市场掘金的外国企业迫切了解的。但这一内容并非是一成不变,而是在中国不断发展的经济中,在不同阶段有着相应的特点,投资者要在了解大背景的情况下,准确地判断中国市场的趋势。

  在中国经济转型的当下,一份新的来华投资指南也应运而生。近日,美国《福布斯》发表中国市场研究集团创始人兼总经理肖恩。赖因的文章,题为《在中国投资必须知道的三件事》。

  他指出,现在这个时代,在中国投资,投资需要记住三个关键趋势,以及相关的“行为准则”。

  第一, 不要再投资于劳动密集型行业。

  作者认为,中国工资的提高和人口的老龄化,将使的劳动密集型行业越来越难以盈利,因为今后三年,这些企业将面临严重的人力资源问题。

  2011年,中国31个省有21个将最低工资水平平均提高了22%。另外,政府还强制要求公司遵守它们向雇员提供医疗保险和养老金的法律,而在两三年前,许多公司根本不管这些。

  薪金总额的上升压缩了为苹果和戴尔公司生产产品的富士康等劳动密集型企业的利润率。惠普公司首席执行官梅格。惠特曼最近宣布,中国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可能破事该公司提高其产品在美国的售价。

  因此,该文给出了第一项外国投资者在华投资重要提示:在投资于严重依赖劳动力的公司时,要谨慎。除非这些公司能把高成本站嫁给顾客,或能转移到生产成本更低的地方,例如越南和印度尼西亚。

  不过,除非是耐克这样的轻工业企业,否则转移生产也是十分困难的,因为其他地方的劳动力工资虽然便宜,但劳动生产率和基础设施很差。对于像个人电脑和非中国品牌的原创设备来说,利润率将继续下降。

  第二, 投资于优质产品。

  该文认为,来华投资企业需要谨记的一点是,众多中国人消费只图便宜的时代已经过去了。中国作为一个新兴市场,不仅仅是在其中生产,还包括对其出售商品。虽然中国经济在放缓,但中国消费者仍然充满信心,2012年,他们将推动零售额增长15%。不过,中国人的消费习惯在改变。在食品、手包、化妆品和旅游等方面,中国人正越来越寻求高品质。他们不再像15年那样只图便宜,当时很多中国人还在为吃饭发愁。现在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在寻求品牌产品,以及安全无毒的商品。

  在这里,作者给出了第二项外国投资者在华投资重要提示:着眼于消费者忠诚度高的品牌,这些品牌可以把高成本转嫁给最终消费者,并不会因为高价而失去他们。中国人对苹果、雅诗兰黛和星巴克的忠诚度很高,尽管它们价格较高。江苏省一名26岁的服装摊贩一个月挣250美元,但她却说:“我6个月不吃午饭,买了iPad2。”

  第三, 小心中档品牌。

  在中国消费者转向价格更高的商品的过程中,受影响的将是那些本身定位中档的品牌。

  它们既不让消费者充满渴望,价格又不便宜。消费者要么会攒钱买价格更高的名牌产品,要么会买便宜的商品。如果这些中档品牌试图提高价格来抵消上升的成本,消费者就会停止购买。

  加普和美国鹰等品牌就属于这一类。它们面临着不能达到分析师预期甚至完全退出中国市场的危险,就像之前的家得宝公司和百思买公司一样。加普的牛仔裤售价在50到200美元。对于月收入1000美元的人来说,一条加普牛仔裤站到每月可支配收入的很大一部分。

  该文作者指出,其研究显示,这样的消费者更可能购买“优衣裤”等比较便宜的牛仔裤,或者攒钱购买古驰或蔻驰等在他们看来更有价值的产品,因为这些品牌更能凸显身份。

  而富有的消费者则压根儿就不会考虑加普,而是会直接选择比上述高档品牌还有更贵的品牌,例如蒂芙尼或路易威登。

  因此,作者给出了第三项外国投资者在华投资重要提示:多数中国消费者要么买优质产品,要么买便宜货。中档企业不属于任何一类,将很难在不影响利润率的前提下,增加收入。

  中国经济的变化要比许多经济学家所意识到的快得多。中国不再是一个做生意成本低廉的地方,这里的消费者也不再只在乎价格。精明的投资者将跟踪消费者的变化,认识到廉价中国的时代已经结束——并相应地调整投资组合。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