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专家称中西部承接产业转移不能过于分散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5-02 00:58 来源: 中国证券报

  □本报记者 丁冰 王颖春

  一季度在投资拉动下,GDP增长呈现“西高东低”格局,西部贵州、重庆等排名居前。专家认为,未来西部地区投资增速仍将保持高速增长,有可能超越中部地区成为新的增长区域。中西部地区在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要注重产业园区和产业集群建设,不能过于分散。此外,在经济发展加速同时,债务也出现往西部递增的状况,对此要保持警惕。

  “西高东低”格局延续

  一季度,各地财政收入和GDP增速均呈现“西高东低”的格局。北京、上海、浙江、广东这四个东部发达省市在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和GDP增速两项指标中均排名全国倒数后四位。而贵州、江西、青海等中西部省份在财政收入取得30%以上增幅的同时,GDP同比增长也均超过11%,贵州更是在两项指标中都位列第一。

  据统计,截至5月1日,除内蒙古、黑龙江和甘肃外,已有28个省市区公布了2012年一季度GDP数据。在公布数据的省份中,只有河南、贵州和宁夏三地一季度经济增速超过去年同期,而这三地都来自中西部地区。在增速排名中,前四位的贵州、天津、重庆和四川,除天津外均位于西部地区,贵州GDP增速高达15%,而北京、上海、浙江和广东的增速仅为7%、7%、7.1%和7.2%。

  在财政收入增速上,多地财政收入虽然保持增收态势,但增速回落明显。仅贵州、青海、甘肃、内蒙古4个省份增速上升,其它省份均为增速回落。贵州以52%的增速高居榜首,紧随其后的江西、甘肃和青海均属于中西部地区。而北京、上海、浙江和广东分列倒数后四位,增速均低于10%。

  承接产业转移要集中布局

  一季度GDP“西高东低”差异主要来自于投资增速。发改委公布数据显示,一季度东部地区投资25406亿元,同比增长18.9%;中部地区投资11503亿元,增长27.1%,增速较1-2月份回落1.3个百分点;西部地区投资10561亿元,增长26.9%。

  除投资拉动之外,中西部地区承接东部地区的产业转移也是重要原因。中国人民大学区域与城市经济研究所所长孙久文建议,在产业转移过程中,东部地区不能将产业转移进行得太快,产业结构的转型应有连续性,不能简单地将“笼子”腾出来再等“鸟”飞进来,而是要转走一部分,接上一部分,一步步“顶”着走。这样才不至于在经济上大起大落。

  具体说来,在产业转移过程中,东部地区产业结构不能太“软”,不能太过注重虚拟经济;而对于中西部地区而言,要注重产业园区和产业集群建设,产业转移中一定要集中布局,不能过于分散,否则没有聚集效应,也容易造成环境问题和产业效益下降。

  他认为,在现阶段,真正能发挥承接产业转移优势的是安徽、河南和河北等中部地区。按照目前的产业转移趋势,要再经过10年到20年时间,产业才可能大规模向西部转移。

  吸引民间资本进入

  未来西部地区投资增速将仍保持高速增长,西部地区增速将有可能进一步上扬,超越中部地区,成为新的增长区域。从2012年西部省份目标来看,西部省份GDP、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目标平均水平分别为12%、25%,贵州省目标最高,GDP增速目标为14%。

  在西部经济尝试“超车”的背后,债务往西部递增的问题应引起关注。在审计署公布的2010年地方政府性债务余额数据中,西部12个省份政府性债务余额29250亿元,占当年西部地区GDP的比重约36%,这一比重远高于中部地区的20%和东部地区的22%。

  西部地区由于本地企业活力不足,要实现更高的经济增长目标,只能更多依靠政府固定资产投资,势必将导致地方政府性债务问题的进一步积累。在经济增速“西高东低”态势之下,西部地区将面临比东部更为严峻的债务问题。

  分析人士表示,西部地区尤其是县级一层,由于经济相对欠发达,且平台注资中存在大量的办公楼、地产等项目,且税收来源较为单一,面临的风险较大。要平衡好经济增长和债务累计间的矛盾,西部省份应该在这一轮经济增长中转变投资模式,如在基建等投资领域吸引民间资本的进入,避免过度使用政府投资平台。同时,还应增加地方债务的公开性和透明度,将地方政府债券发行更多向中西部省份倾斜。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