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气行业正悄然生变 分析称供大于求也有可能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5-09 14:43 来源: 中国能源报天然气行业正悄然生变
供大于求不无可能 能源服务是演化方向
本报记者 仝晓波
编者按
时下,对中国天然气行业而言,多气源供气的局面已经形成,天然气下游市场正稳定快速推进,节能减排促使天然气高效利用成为新话题。与此同时,在城市燃气行业,综合能源服务的理念正悄然兴起。
“十二五”期间,我国的天然气供需格局会发生怎样的变化?未来天然气下游市场格局如何?新形势下燃气行业的定位将会发生怎样的转变?在此过程中,天然气价格机制改革又将发挥什么作用?
近日,在河北廊坊举办的“第七届国际LNG会议上”,这些话题成为讨论和关注的焦点。
供大于求也不无可能
目前,我国已基本形成了四川、塔里木、鄂尔多斯、柴达木、准噶尔、松辽、渤海湾、琼-莺等年产量大于10亿立方米的八大产气区。2011年,中国天然气产量为1025亿立方米。
全国性天然气骨干管网也已基本建成,输气管道总长度约5万千米,输送能力已达1500亿方/年。预计到“十二五”末,天然气管道主支干线将达到9万千米。
根据国家“十二五”能源规划,到2015年我国天然气消费量将达到约2600亿方。“如果单纯依靠国产常规天然气,只能满足约一半的需求量。”中石油经济技术研究院高级经济师徐博说。
徐博认为,到2015 年,国产常规天然气产量只能突破1500亿方。到2020年,上述产量也只能达到2000亿方,届时预计需求将增至4000亿方。 根据“十二五”相关规划,煤制气、煤层气、页岩气等非常规气将成为重要补充。“中国天然气,特别是非常规天然气资源丰富,完全能够快速增长,在对外依存度30%情况下保障天然气供应。”华南理工大学天然气利用中心主任华贲说。
与此同时,长期进口也是中国天然气供应不可避免的现实趋势。
据悉,2011年我国进口天然气约313.9亿方,对外依存度为21.56%。徐博预计,到2015年,我国进口天然气可达到600亿立方米。中缅管道、西气东输三线投运后,进口气可增至900亿方。
记者了解到,截至2011年底,我国已共投运LNG接收站5座,包括广东大鹏、福建莆田、辽宁大连等,一期总接收能力达1580万吨/年。同时,还有6座LNG接收站——浙江宁波、珠海金湾、山东青岛、粤东揭阳、河北曹妃甸、以及海南LNG 项目在建。按计划,上述6个在建项目最晚在2014年前投产。这样,到2015年前我国引进LNG总规模可达到3380万吨(一期),约合天然气460亿方/年。
徐博据此预计,到2015年,中国天然气将出现供大于求的情况。“中国未来长期天然气供应充足,供应安全的重点是加快储备建设。而在非常规气中,页岩气、煤制天然气因环境问题可能受到制约,开发煤层气更为现实。”他说。
能源服务是演化方向
徐博预计,中国天然气未来10年主要消费区仍为西南、环渤海湾、长三角和东南沿海,而天然气的主要消费领域将集中在工业和居民用气,与此同时,天然气发电也将成为一个重要增长极。
根据业内专家测算,“十二五”期间天然气的市场格局将为:城市燃气32%、工业31%、发电21%、化工16%。其中发电用气所占比重仍低于国外市场成熟国家水平(约30%)。
同时,“能源服务是现代燃气行业的演化方向,未来燃气行业的重心将由能源的输送转移到能源的需求侧。”港华燃气副总裁黄伟强说。
国外已经有了这样的先例。《2050伦敦市能源愿景》就指出,能源服务公司致力于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能源服务公司所供应的是消费者使用各类能源设备所获得的,如热、照明等的效用,而不是能源本身。“在这种情况下,天然气利用,因为能源梯级利用的理念和技术普及,将获得重新定位。”黄伟强说。
“在当前天然气行业发展大局的指引下,城市燃气企业未来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是,以燃气供应为本、能源效用制胜、发展能源服务业务,及企业自身的技术积累。”黄伟强指出。
气价是市场拓展症结
“终端消费价格成为当下天然气市场拓展的症结。终端消费价格制约市场拓展的主要是消费量占60%以上的发电、燃料用气。”华贲指出。
目前,天然气发电上网基本依靠补贴维持运行。以广东省为例,目前该省燃煤蒸汽已从120元/吨涨到180元/吨,即使发电用天然气价按3元/方计,蒸汽价格也须300元/吨才行。而该省当前工业用气已达到4.8元/立方米。
有专家认为,新的定价机制必将提高天然气出厂价。但对当下国家大力推广、业内普遍关注的天然气分布式发电项目而言,“2.84元/方已是其快速发展所能承受的上限。在此基础上,气价每提高0.1元/方,项目投资回收期就要增加2年。”华贲说。
华贲认为,关键在于如何以门站价为基础,尽可能减少下游供气成本,给以尽可能低的终端价格,“方法有三个:尽可能避免多层次交易、尽可能降低由门站到用户的输气费用、规范下游各类用户终端用气定价原则。”
同时,黄伟强建议,鉴于大型客户是城市燃气企业季节调峰的重要依托,也是延缓民用气价上调的重要调节手段,国家在制定天然气价格改革方案时也应全局考虑直供情况。
“我们期望新的定价机制能够平衡考虑供求、投资、竞争、市场风险等要素,以及老百姓、企业、国家三者的利益,引导上中下游有序分工合作,同时要发挥市场机制,鼓励企业进行技术积累,孕育能源服务业务,允许优秀企业获得较好回报。”黄伟强指出,“执行细则应能配合特许经营制度,同时要考虑峰谷差别用气的客观情况,提供切实可行的配套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