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地转型成立酒店管理集团 分析称商业地产是趋势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5-21 15:39 来源: 中国广播网【导读】自建酒店自己管,高昂管理费促使绿地集团"转型"。绿地转型到底是一步好棋还是一个误判?大而全,小而精,哪种发展方式能够给房地产企业带来更强的竞争力?
中广网北京5月21日消息 据经济之声《央广财经评论》报道,绿地控股集团刚刚宣布成立绿地国际酒店管理集团,正式推出高端品牌"铂瑞"和商务品牌"铂骊"。这意味着绿地今后开发的高端酒店项目中多数会用自主品牌管理。
为什么主要从事房地产开发的绿地集团会忽然开始给自己当“管家婆”了呢?查阅资料可以发现,绿地以往是以投资为主,管理都交由外资专业酒店集团进行,比如洲际、万豪、喜达屋、豪生等知名酒店管理集团都和绿地有合作关系。
其实不仅是绿地,中国高端酒店市场中,大部分酒店都采取中方投资建设由外方酒店公司管理的模式。在这种合作模式中,外资方不涉及投资,承担风险比较小,而且外资方的品牌和后台预订等都有优势。但是这几年,随着高端酒店越建越多竞争日益激烈,外资管理方和中资投资方的矛盾也逐渐凸显,比如中方要节约成本,而外资管理方为达到品牌奢华效果有很多具体的要求,并且外资方管理费都在1500万到3000万元。
据不完全统计,中国有一千多家酒店委托外资方管理,所以每年有数百亿元管理费流向外资管理方。绿地当上了自己的管家婆,对于国内同行来说,这给他们指出了一条节约成本,自主发展的路,对于国外酒店集团来说,则意味着竞争会更加激烈。但是不可否认,从实力、经验和品牌等方面,绿地和老牌的酒店集团相比还有不小的差距。是自己人更懂得持家,还是洋管家更有气派还需要市场的检验。经济之声特约评论员、中国房地产经理人联盟秘书长陈云峰做评论。
媒体认为绿地成立酒店管理集团是自力更生的办法。但是绿地的酒店管理集团和老牌的国外酒店管理集团之间肯定是有差距的。那么绿地这次的转型是不是一步好棋?
陈云峰:我觉得不光是一个好的转型,而且是一场革命。因为国内的酒店一直都是被国外酒店管理公司所垄断,特别是五星级的高端品牌。因为中国原来没有这种能力,企业也没有这种意识,所以我们巨大的酒店市场被国外企业所垄断,不仅流失了很多的利而且由于用人家的管理,自己反倒没有成长,这对国家整个经济、对这个行业都不是一个好事,而且依赖性越来越强。
可绿地原来是做房地产,这是他的专业,现在涉足酒店管理业有可能会和国外专业的公司之间会存在差距,需要赶超的地方在哪里?
陈云峰:主持人提得非常好,做酒店管理的要求也是非常高的。绿地现在跨出来自建品牌、组建团队,所面临的挑战是非常大的,但是我感觉只要第一步跨出来了,能下决心组建自己的品牌,然后招聘相应的高级管理人员,特别是确立服务标准和盈利的模式,我觉得第二步就应该把自己的企业管理水平和国外酒店管理行业做到一样,这个就可以期望了,否则来期望都没有。
国内的这种高端酒店非常多,委托外资方进行管理的也很多,但是我们国内的同类酒店管理公司就屈指可数,很少很少。为什么大家对于这方面的蛋糕好像没有兴趣或者是不敢涉足呢?
陈云峰:因为这个行业看似有机遇,但实际也是有风险的,它主要是因为高端服务业对于服务的水准要求是非常高的,另外国内原来也确实缺乏经和人才。再加上原来中国整个的旅游市场还没有彻底的打开。现在绿地能够伸第一方面他自己已经有很多的酒店委托给其他的酒店管理公司管了,他已经摸清了里面的门路,第二点他已经积聚了一部分人才,第三他也是通过和别人合作运行,也通过一些数据看到了中国的旅游市场成长的巨大市场机会,所以我觉得他是有备而来的。绿地第一步跨出来还会有其他的企业再跟上去,这是一个很大的标志,就是中国的房地产原来还处在以住宅为主,盖了卖或者盖商业,但是现在真能够向酒店业伸手代表着中国企业家们把眼光从一次性的盈利转向了可持续的持久的经营,而且是高标准的服务行业,这对我们整个国家来说当然是件好事。
现在开发商有着不同的策略,万科一直坚守自己专业化的路线专注于住宅的开发。还有一种像绿地、万达、恒大等都在形成文化体育商业地产多元化的发展,在这两种方式当中哪一种更好呢?
陈云峰:我觉得还是各有利弊,专业化和品牌化各有特点。万科在去年就已经达到了一千亿的规模,而且精装房占了开发住宅数量的绝大多数,他在住宅的专业化、产业化、规模化、连锁化、包括物业服务品牌的品质化方面,都为中国的房地产行业带了好头,所以他的专注的精神不光换来了行业的尊敬社会的认可,还有业主的一致的称赞。现在万科也站在了多元路口,也切实面临多元化的挑战,但我个人观点还是倾向于走复合型的地产,因为限购政策已经推行两年了,应该说住宅市场遭到了政策性的压制。另外通过去年一年的发展表明,以万达为代表的商业地产模式更符合中国房地产行业的大趋势,因为现在的产业政策对于产业地产的可持续经营,包括在金融贷款、税收的优惠等方面都是不错的,所以我也建议万科能够借鉴这个多元化的发展思路。
可绿地原来是做房地产,这是他的专业,现在涉足酒店管理业有可能会和国外专业的公司之间会存在差距,需要赶超的地方在哪里?
陈云峰:主持人提得非常好,做酒店管理的要求也是非常高的。绿地现在跨出来自建品牌、组建团队,所面临的挑战是非常大的,但是我感觉只要第一步跨出来了,能下决心组建自己的品牌,然后招聘相应的高级管理人员,特别是确立服务标准和盈利的模式,我觉得第二步就应该把自己的企业管理水平和国外酒店管理行业做到一样,这个就可以期望了,否则来期望都没有。
国内的这种高端酒店非常多,委托外资方进行管理的也很多,但是我们国内的同类酒店管理公司就屈指可数,很少很少。为什么大家对于这方面的蛋糕好像没有兴趣或者是不敢涉足呢?
陈云峰:因为这个行业看似有机遇,但实际也是有风险的,它主要是因为高端服务业对于服务的水准要求是非常高的,另外国内原来也确实缺乏经和人才。再加上原来中国整个的旅游市场还没有彻底的打开。现在绿地能够伸第一方面他自己已经有很多的酒店委托给其他的酒店管理公司管了,他已经摸清了里面的门路,第二点他已经积聚了一部分人才,第三他也是通过和别人合作运行,也通过一些数据看到了中国的旅游市场成长的巨大市场机会,所以我觉得他是有备而来的。绿地第一步跨出来还会有其他的企业再跟上去,这是一个很大的标志,就是中国的房地产原来还处在以住宅为主,盖了卖或者盖商业,但是现在真能够向酒店业伸手代表着中国企业家们把眼光从一次性的盈利转向了可持续的持久的经营,而且是高标准的服务行业,这对我们整个国家来说当然是件好事。
现在开发商有着不同的策略,万科一直坚守自己专业化的路线专注于住宅的开发。还有一种像绿地、万达、恒大等都在形成文化体育商业地产多元化的发展,在这两种方式当中哪一种更好呢?
陈云峰:我觉得还是各有利弊,专业化和品牌化各有特点。万科在去年就已经达到了一千亿的规模,而且精装房占了开发住宅数量的绝大多数,他在住宅的专业化、产业化、规模化、连锁化、包括物业服务品牌的品质化方面,都为中国的房地产行业带了好头,所以他的专注的精神不光换来了行业的尊敬社会的认可,还有业主的一致的称赞。现在万科也站在了多元路口,也切实面临多元化的挑战,但我个人观点还是倾向于走复合型的地产,因为限购政策已经推行两年了,应该说住宅市场遭到了政策性的压制。另外通过去年一年的发展表明,以万达为代表的商业地产模式更符合中国房地产行业的大趋势,因为现在的产业政策对于产业地产的可持续经营,包括在金融贷款、税收的优惠等方面都是不错的,所以我也建议万科能够借鉴这个多元化的发展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