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美加也炒学区房 高中房最抢手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5-21 16:53 来源: 北京晚报北京市幼升小工作即将全面展开,手握“学区房”的家长如同吃了“定心丸”。
在英美等国,“学区房”的概念同样存在,而且在房产市场上,中介必定把房屋地处好学区的特点列在最明显的位置。“学区房”的价格都高出周边不少。英国一项调查显示,学校分数每提高10分,周围房价就会增加5860英镑。
英国 学区房价格一枝独秀
好学区房价不降反升
英国学校按居住地区分片招收学生,是从上个世纪60至70年代开始的。本来是为了方便学生就近入学,但是因为地区发展不平衡和历史原因等,学校之间的差距很大,相应地也出现了择校问题,而且持续了多年。在英国公立学校中的一些好学校,一个位置一般有11个孩子报名竞争。
为了能让自己的孩子上好学校,英国中产阶级家长热衷于到好学区买房,这样做的结果,就是使得地区房价暴涨,而且那里的学校很快被富人的孩子报满,而贫困家庭的子女,则只能去偏远的比较差的学校就读。
根据英国著名的哈利法克斯金融服务公司的调查,该国私立学校的费用在最近五年内,上涨了41%,即使是中产阶级的家庭也望而却步,导致公立学校的竞争更加激烈。调查发现,虽然英国经历了前几年的金融危机,房价有所下降,但是位于好学区的房价不仅没有下降,反而急剧上涨。
哈利法克斯金融服务公司主任利亚姆·百利说,购买这些地区房产的人,具有相当敏锐的眼光,不仅为子女提供了就学的便利,也是投资房地产的精明方式。这些富裕家庭的孩子拥有了其他人没有的优势,抢先注册了学生名额。
分数提高10分
房价高出5860英镑
英国大型房屋按揭贷款机构Nationwide的一项调查系统比较了英国各地公立小学的平均考分和周边房价。该调查发现,学校的标准成绩考试(sats)分数每提高10分,周围住房的售价就会增高3.3%,也就是5860英镑。
英国教育部近年来实行了多项改革抑制“学区房”现象。2010年提出了一项名为“公平能力分组”的招生政策。这个方式被称为是“11岁政策”,即11岁的小学毕业生申请初中时,通过智商测试被分成7个或9个能力组。初中在招生时,会给每个能力组分配相同的名额,不问居住地。
去年5月,英国教育部又规定,学校将按照家庭收入来挑选学生,优先照顾年收入1.6万英镑以下的较贫困家庭的子女。凡是接收了低收入家庭学生的学校,将得到每一位430英镑的额外补贴。
这样做的目的,是给予贫困家庭子女进入好学校的机会。不过这个规定在英国引起了争议。
案例
老房子身价高得离谱
英国东德文郡的克利顿小学,是该国一所教育质量排行最高的学校之一,那里的房地产业全年兴旺。克利顿是一个不算大的小城,工作机会不是很多,而且那里的房子多数是木结构的老房子,但是在克利顿小学五十公里半径内的房屋,总价硬是比附近地区高出5万英镑。一个普通的家庭住宅,在那里要高达35万英镑。在英国首都伦敦,一个好学区单元房的平均价格已经超过了40万英镑。
英国北部约克郡的官员表示,好学区附近的房屋,即使在全国房价下滑的几年里,也一直稳升不变。很多家长宁愿多付15%的价格,也要抢下“学区房”。温玉顺 J176
美国 好学区房价高20万
学区房价“水涨船高”
美国的居民区都有相对应的学区划分,学龄儿童一般按照所住地区,到相应的学区上学,以就近为主。这些学区的划分,可以在网上查到。只要输入自家的地址,学区网站就会显示对应的中小学校名和地址。不过在家长有特别要求的时候,也可以在本学区内跨校报名,前提是该校还有空余名额。
每年,各学区都要对所属学校的情况,向居民公布一份报告,包括学校环境、学生出勤率、学生的地区(州际)会考成绩排名等。报告本意是向家长汇报一年来的工作,但是通常被家长用做评价学校好坏以及是否送孩子上学的标准。这个标准也被用在了房地产的价格战中。
美国布鲁金斯学院发表的最新报告说,公立学校成绩较高的地区房价平均要比差地区的房价高出20.5万美元。
高质量教育居民买单
美国学区的最大特点是,每一地的学区经费,主要来自这一地区的居民所缴纳的地产税和部分商业税。也就是说,每一个地产主人,都有负责教育经费的责任,而不能只享受好学区的便利。美国地产税各州各城市不尽相同,全国平均为房价的1.4%左右。这部分税收的其中很大一部分都会用在学校教育和公共设施方面。只要拥有房地产,无论一个家庭有没有学龄孩子,这笔税都必须缴,终生不能免除。
所以高质量的教育实际上是由学区居民自己买单的,而且不是买房时一次“付清”,是要长期缴纳的一份支出。拥有一所好学校,是本地居民的骄傲,也是他们房屋保值的重要保障。房价高,征收的地产税相对高,学校就有能力招聘好的老师和增加设施,提高质量,又会促进本区的房屋保值程度,形成良性循环。所以每一区的居民,并不是单纯给自己的房子叫高价,而是很积极地参与学区的活动。
高房价带来良性循环
与英国不完全相同的是,美国尚未出台明确遏制高价“学区房”的政策和规定,还是严格按照居住地分片就学,所以很明显地造成地域性房地产价格不平衡,甚至超过房屋本身所值。
比如密歇根大学所在的安娜堡市,曾被《福布斯》评为“买房价格超过实际物值”的城市之一。全市48所小学、32所中学和18所高中,加上私立学校,大多数综合评比都位居全美前10名,吸引了相当多的中产阶级以上的家庭。分析人士认为,这并非是件坏事。房价高,地产税也高,所以该市管理费用也充裕,使得安娜堡环境整洁,治安良好,学术气氛浓,也很适合居住。
案例
入学违规遭受重罚
美国康涅狄格州的一对夫妇,为了把三个学习优异的孩子送进高水平的学校,伪造了16项住址文件,用的是学校附近一个没有出租的空公寓地址,而没有用他们在贫困区的真正地址。被发现后,他们遭到起诉,面临每个入学孩子被罚款一万美元的处罚。
希尔女士因为不满自己所住的学区风气很差,利用自己母亲的地址,把4个孩子送到纽约条件更好的格林斯中心区学校入学,她的行动引起了学校的怀疑,调查人员跟踪几个孩子,发现只有孩子的外祖母住在这个区,而孩子每天回到位于纽约罗切斯特的母亲家里住,早上再按时到格林斯校区指定的地点乘校车上学。
这位母亲为孩子的前途考虑虽然合情合理,但是这样做实际上是在没有缴税的情况下,占用了别人学区的资源。希尔被控轻盗窃罪和伪造证件罪。温玉顺J176
加拿大 “高中房”最抢手
小学初中择校不突出
在加拿大大部分省份,小学和初中虽然分开,但学区是一致的,小学为1-6年级,初中为7-9年级。小学、初中的公立学校是绝不能跨区就读的,而只能在本学区报名就读。一个学区里会有不止一所学校,原则上家长应为自己孩子选择距离自己住处最近的一所,学校方面也会按照学生居住地的远近,决定录取次序。
高中的学区则常常和小学、初中学区划界范围不同,在大多数省份,高中为10-12年级。加拿大的“高考”与中国不同,高中三年的考试成绩都会被纳入评估范畴,稍有松懈便可能与名牌大学无缘,因此在小学、初中提倡“快乐学习”的学生,到了高中阶段都会绷紧神经。
相对于高中,小学、初中的“学区房”不算抢手,择校现象也不甚突出,这是因为小学、初中学习压力小、竞争不激烈。
高中关键 “学区房”抢手
高中在加拿大教育体系中最关键,高中好不好,往往关乎孩子一辈子,因此好高中周围的住宅奇货可居,择校现象最严重的多伦多、温哥华等城市,好的公立高中周边住宅,比一般高中周边的同类住宅贵一倍甚至几倍,是司空见惯的事。为抑制炒“学区房”的现象,许多加拿大城市都采取了对“学区房”征收更高地税的措施,但这非但不能遏止“学区房”价格的旺势,反倒起了火上浇油的作用。
当然,好学校未必就在交通便利的地方,有些好高中坐落在人烟稀少的远郊,一些望子成龙的父母为了子女的前途,也会咬牙把家搬到这样的学区。笔者在非洲时的一位老相识举家移民加拿大后,就为了一儿一女的前途,把家搬到了一处交通不便的半山腰——因为那个学区的公立高中在当地名列前茅。
案例
华裔家长租学区房挤进名校
如果实在买不起“学区房”也不要紧,加拿大没有“户口”,想要证明自己属于某个学区,只要拿出诸如银行账单、煤气账单、电费单之类由权威部门开具,附有学区内住址的法定单据即可,因此在孩子入学前到学区租个房子“挂号”也同样可行。在大温哥华,许多华裔家长就用这一招替孩子“加塞”进好学校。为此,不惜从大独立屋搬进小公寓甚至地下室暂住,由此造成的后果,则是好学校所在学区的租房价格也被哄抬上去了。
陶短房J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