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港人港事:疯狂养乐多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6-01 19:09 来源: 新浪财经
内地游客在香港抢购食品。(图片来源:路透) 内地游客在香港抢购食品。(图片来源:路透)

  文/ 新浪财经香港站站长彭琳

  由于内地网传老牌乳酸菌饮料益力多(又名养乐多)有减肥、丰胸、抗癌等奇效,而人们又担心不安全的内地奶粉原料,游客及水货商蜂拥香港抢购港版益力多,导致香港多个地区断货及涨价。从奶粉、酱油到饮料,“自由行”游客抢购潮给香港带来的“消费力”正在悄然变味,在一些商家眼中成为将生活必需品囤积居奇、走私牟利的“新商机”。

  对内地人抢奶粉、抢酱油记忆犹新的香港人,最近又碰到一件令他们神经紧张却又百思不得其解的怪事——大批内地游客、水货商在香港各处抢购起老牌乳酸菌饮料“益力多”(内地又名养乐多)。

  益力多原名Yakult,是来自日本,拥有80年历史的老牌饮料,也是数十年来内地和香港都极普遍的乳酸饮料之一。“这次最初是新界北区断货情况比较严重”,益力多市场部负责人罗先生对新浪财经说,“现在九龙、港岛区游客或是水货商比较集中地区的商铺、超市、药店,都有断货现象。”据悉益力多全港每周供货量为400-500万支,有杂货店负责人则透露,“水货商一次‘扫货’最少三四百支”。

  根据超市提供的价格信息,益力多价格直到今年3月仍大多以优惠价7.8-8港元一排(五支)出售。到了5月底,在尚未未断货的区域大型超市惠康售价则上涨到两排19.9元,百佳每排10.9港元。

  令港人哭笑不得的是,这次“抢购潮”缘起内地网上关于益力多有“丰胸、抗癌”奇效的传闻。记者在内地淘宝网上搜到超过300家“港版益力多”代购信息,售价在11-13元人民币之间;有店家则表示因来货紧张,每个账户每次仅限购10支。不少卖家都在网页上提到益力多传闻中的“奇效”,甚至煞有介事地给出如“益力多加绿茶减肥秘方”或“益力多加木瓜丰胸秘方”等做法。

  益力多在广州、天津、上海均有设厂,内地供应量十分庞大。但由于人们对原料来自内地奶粉的疑虑,“港版”益力多异军突起、骤然走俏。还有一名接触过不少水货商的药房老板直言:除了益力多,香港出产的维他奶等奶类产品都是内地水货商的必买品。

  众所周知,香港是一个食物供应大多依赖进口,并且主要依赖内地的城市。由于整体食品价格昂贵,“自由行”开通以来多年鲜有内地游客在港购买食品带回内地,更不必说抢购。这种情况的突然转变从2008年开始——这一年,中国内地爆发了食品安全史上最令人们痛心的事件之一:多名婴幼儿因食用添加三聚氰胺的奶粉而患肾结石。

  随着人们的警惕性越来越高,内地食品安全问题进入爆发期:瘦肉精猪肉、地沟油、漂白蔬菜、染色馒头、毒胶囊……令人咋舌的事件层出不穷。越来越多人开始发现,2006年起建立了政府食物安全中心,对市场上所有食品均实施严密检测的香港,突然成为这片大陆边缘上,打着“放心食品”标志的小小绿洲。

  去年初,香港遭遇了一场史无前例的内地客奶粉抢购狂潮——全港四大超市美赞臣、美素等进口奶粉集团断货,部分杂货店、药房奶粉囤积居奇,提价40%以上,还有商铺每日、每人限购进口奶粉2-3罐。3月9日甚至发生了一起内地父母与香港父母在湾仔一家连锁药房排队抢购奶粉冲突事件,5名男女互掷奶粉混战并有人受伤,最后全部被警方拘捕。

  孩子的事永远是最牵动人心的,就如同遇到“毒奶粉”的内地人一样,见识过“奶粉荒”和宝宝被迫断粮的香港人开始紧张了。随后不时发生的小规模抢购酱油、抢购快餐面等事件,越来越让香港人意识到这座城市的商品供应量相当有限,太禁不起内地同胞们的“抢”,断货和价格波动屡屡引发公众的怨言。

  “不明白内地人在想什么……我儿子天天都喝益力多,现在这附近都买不到了,难道为了这个要专程跑到港岛去吗?”家住新界,家境并不宽裕的主妇徐太太为此相当烦恼。“抢奶粉就算是内地奶粉不安全,不喝益力多也无所谓,现在什么柴米油盐都要跟我们抢,更不用说香港的楼价早被他们抢到贵得根本买不起了!”正在读大学的Abby的回答则带着一丝愤慨。

  香港人渐渐开始忘了,2003年以来“自由行”政策曾经如何备受欢迎,更是如何挽救了香港一蹶不振的经济。根据政府统计处数字,香港零售业销售额由2005年全年2043.7亿港元增加至2011年的4057.2亿港元,短短六年内即翻了一番。2011年全年访港旅客首次突破4000万人次,为香港带来的旅游收益达到2500亿港元,其中超过66%的旅客来自内地。

  自由行带来的强劲消费,增加了香港零售、酒店、餐饮及航空业的就业机会,大大减少了香港的失业人数。即便在2008-2009全球经济危机期间,香港的失业率最高仅在5%左右,此后长期维持在3-4%的极低水平。

  但是在几大服务业之外,多数香港普通市民却只感觉到“自由行”对日常生活的影响越来越大。过去仅热衷于在香港购买电子产品、护肤品的内地游客,目标正在向食品、日用品转变,他们为香港带来的“商机”也逐渐变味。在不少商家和水货商眼中,这些“商机”变成了将受内地客青睐的生活必需品囤积居奇,甚至走私谋利。

  去年5月,香港廉政公署连续采取多项行动,在三家连锁超市及健康护理专门店拘捕了18人,包括店铺经理、店员、水货商等,怀疑他们涉及贪污受贿。而这一兴师动众的行动涉及的并非什么贵重商品,而是区区一两百元一罐的婴儿奶粉。

  不过除此之外,一向奉行自由市场主义的香港政府,并没有太多的行动。

  港府前卫生福利局副局长、香港中文大学研究员何永谦指出,香港政府的规划,应当尽早为“自由行”等政策带来的两地经济关系转变作好准备。例如兴建专供“自由行”的大型商业区,在新界北区建设更多大型商场,以分流两地的顾客等。

  在香港方面,要求政府直面自由行带来的供求矛盾问题,打破不干预市场的旧思维的呼声越来越高。有学者更呼吁,政府可以在供货商调解货源的基础上,积极参与协调商品供应,严厉打击商铺的垄断与囤积居奇行为。

  在内地方面,“抢购潮”的根源看起来更加难以消除——对于食品安全问题的普遍性恐惧,在监控制度进化得更透明、更完善之前,总像是悬在每个人头顶上,若隐若现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不过在另一种情况下,由于谣传与无知而引发的抢购潮,则有赖于人们更理性的分析。例如,去年日本大地震后,“碘盐可抗辐射”的传言引发的食盐抢购潮,就在专家的解释和澄清下迅速平息下来。

  益力多的“抗癌、丰胸功效”,同样也是毫无根据的谣传。香港本地营养学家及消费者委员会早已指出,益力多不但没有丰胸效果,而且含糖量极高,喝一瓶就等于吃三颗方糖,大有增肥效果。“抗癌”的说法则来自益力多公司同时生产抗癌药的传闻,公司对此澄清,虽然的确有生产医用抗癌药物,但完全属于另一条生产线,也与益力多所含的益生菌无关。

  甚至人们对于内地和港产奶制品的“精明”选择,事实上也未必像看起来那么精明。“并不是所有奶粉都符合制造饮料乳酸菌的指标,益力多在内地和香港都采用澳洲和新西兰奶粉,根本没有内地奶源”,益力多公司的罗先生笑言,“所以不管是在香港还是广州还是上海天津,益力多的成分其实都是一样的。”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