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沉默版权资产数量庞大 管理面难题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6-04 16:17 来源: 新华08网新华08网广州6月4日电 (记者赖少芬 孙丽萍 李志勇)记者在北京、上海、广东等地调研了解到,国有文化企业版权资产管理意识普遍较为薄弱,没有建立相应的管理规范和制度,导致多年积累的版权出现权属不清、资源难盘活等问题,成为制约国有文化企业做大做强的重要因素。
业内人士表示,针对国有文化企业版权资产管理较为薄弱的现状,应尽快摸清国有文化企业存量版权资产规模,并建立版权资产价值评估体系,扶持版权交易市场,引导国有文化企业切实开发利用好版权资源,推动文化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大量版权作品成“沉默”资产
据了解,全国共有国有文化企业9000多家,账面资产规模近1.4万亿元,但其中主要是固定资产。由于版权形式特殊,价值难以确定,国有文化企业大量版权没有被认定为资产,处于长期闲置和未开发状态。
业内人士表示,很多国有文化企业版权资产管理意识薄弱,大多把版权资源当成历史资料简单保存,多年积累的版权成为“压箱底”的“沉默”资产。
上海文艺出版集团社长张晓敏说,经过数十年的积累,国有文化企业往往都拥有丰厚的文学和艺术作品版权资源。仅上海文艺出版集团旗下的一家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就拥有民国至今约8千余种连环画中约60%的版权。
中国唱片总公司总经理周建潮说,文化企业在进行资产评估时,并没有将包括版权在内的无形资产纳入其中,这部分资产往往被忽视。作为一家老字号国有文化企业,公司拥有13万金属母版,4.5万多条录音母带,这些是企业真正有价值的资产。
珠江电影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黎鹤说,国有文化企业的版权资产管理意识普遍不强,不少企业对版权的管理停留在资料保存的阶段,珠影集团也积累了很多“压箱底”的作品。根据近期的梳理,有故事片300多部,纪录片500多部,集团下属的白天鹅音像出版社有歌曲1万多首,下属的乐团有歌曲和节目几千部,还有很多没有拍过的剧本,版权存量丰富。
北京东方雍和国际版权交易中心董事长殷秩松认为,长期以来,国有文化企业的版权资产都不被重视,多数企业不知道自己有多少“家底”。缺乏版权资产管理导致大量国有版权闲置,阻碍了这些企业依托优势版权资源运营进一步做大做强。
--版权资产缺乏规范管理引发多重问题
业内人士表示,版权资产作为文化企业的核心资源,一直以来都缺乏规范管理,引发了多方面问题。
一是版权权属不清。由于很多企业缺乏对版权资产的清晰记录,经年累月后,版权资产的权利状况模糊和混乱,甚至连资产的介质都已遗失或损坏。
周建潮说,中唱公司有很多作品只能凭借当年出版的封套或母版来证明自己是版权拥有者,此外拿不出合同或其他法律文件。还有一些作品,当时署的是艺名或是集体创作,版权也不好认定。类似的版权不清的情况,在现有13万母版中至少占70%。
南方广播影视传媒集团媒资中心主任赵晖说,南方传媒集团多年来积累的节目资源量庞大,仅集团下属的广东电视台、南方电视台和广东电台就有36万余小时的视音频资料。但很多资料历史久远,从制作或购买之初就没有建立相关的版权档案,造成大量的节目版权信息模糊不清,目前基本确定拥有完全自主版权的资料有10万余小时。
二是开发面临风险。由于缺乏版权资产管理,给企业的运营带来了风险,造成资源无法盘活,制约了文化企业发展。
周建潮说,版权不清导致很多作品在市场化时遇到困难。比如著作权法规定要有表演者的许可才能进行授权,但是中唱公司有不少作品已经找不到表演者,又没有办法补齐各种文件,导致作品开发难度大。
珠江电影集团有限公司行政部经理陈捷说,珠影集团下属的白天鹅音像出版社曾为签约歌手量身打造了很多歌曲,但在权属关系上大多跟词曲作者没有约定,现在这些作品想进一步开发面临较大困难。
三是部分版权资产面临流失风险。一些国有文化企业对版权资产的管理粗放、缺乏长远规划,在处理授权时仅考虑当前需要,后期开发运营时缺乏相应权利,容易导致版权资产流失。
陈捷告诉记者,珠影在上世纪90年代曾经将109部电影永久性卖断。当时以为只是卖出电视台的播放权,但后来又出现了网络和手机等新媒体,缺乏长远考虑导致这些作品的新媒体版权流失。
--摸清版权资产“家底” 促进版权资源开发利用
中央文化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领导小组办公室常务副主任王家新认为,国有文化企业的版权资源经过梳理和价值的重新认定,其价值和规模甚至能超过固定资产。“版权资产利用得好,是一座‘挖掘不尽的金山’,能支撑文化企业可持续发展。但如果存量不清、运营不善,就有可能成为‘无底洞’。”
王家新表示,对版权资产进行梳理,一是能够保障国有资产的合法权益,避免版权资产流失,二是能够推动企业提高盈利能力和加快发展速度,实现做大做强的目标。
王家新建议,尽快着手摸清国有存量版权资产规模,全面掌握国有文化企业版权资产数量、种类、权属和使用等情况,为推动规范化管理和精细化运营打好基础。同时,研究制定加强国有文化企业版权资产管理的规范意见,要求国有文化企业加强版权来源、介质、权属、授权和收入等方面的管理,可以在大型骨干文化企业中开展版权资产管理试点,并将成果加以推广。
殷秩松认为,规范国有文化企业版权资产管理,当务之急是解决“家底不清”问题。之后可以从实物管理入手,推动国有文化企业对版权进行清理、确权、登记。他建议,应出台相关的指导意见,使清理工作有章可循,并考虑建立补贴机制,调动文化企业的积极性。
此外,可引入专业版权服务机构,加快国有文化企业版权清理进程。全国政协常委、江西省政协副主席陈清华建议,由各地国有文化企业国有资产监管部门牵头,通过相关专业版权服务机构配合提供实施办法,尽快完成国有文化企业的版权等无形资产的摸底清查工作。
一些业内人士也表示,在推动文化企业“摸清家底”的同时,还应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包括建立版权资产价值评估体系、扶持版权交易市场等,引导文化企业切实开发、利用好版权资源,提升核心竞争力。
第一,研究制定版权资产评估办法,逐步建立科学有效的评估机制。
中国作家出版集团党委副书记葛笑政说,版权资产的评估一直是难点,价值的难以衡量导致版权无法发挥其应有作用。建议有关部门牵头组织业内专家进行专项攻关,出台公认度高、操作性强的评估标准体系,逐步建立版权资产价值评估机制。
第二,加大力度扶持以版权交易为核心的文化要素交易市场,为版权资产的开发利用打造规范、高效的市场平台。
中国人民大学文化创意产业研究中心主任助理曾繁文认为,“摸家底”只是一个开始,管理版权资产的主要目的是促进版权开发,通过授权、许可、转让等多种形式实现版权资产的持续开发和保值增值。应完善公共服务体系,积极培育一批运作规范、辐射能力强的版权交易机构,提供版权登记、挂牌交易、动态报价、交易撮合等服务,推动文化企业盘活版权资产。
第三,发挥财政引导作用,提高企业开发利用版权资源的积极性。
王家新建议,国家从财政上支持国有文化企业版权管理和开发,发挥政策引导和资金扶持作用,支持国有文化企业版权出口,对版权出口业绩好的企业进行奖励,促进低端产品出口转变为高端版权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