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绿城还姓宋:获九龙仓51亿元港币投资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6-09 21:05 来源: 钱江晚报

  昨日绿城的一场新闻发布会,吸引了全国几十家媒体

    九龙仓掷51亿元港币入股绿城,成为第二大股东,“绿城易主”的传闻不攻自破——

    宋卫平如此定义绿城与九龙仓的这次携手:绿城高负债时代的结束,稳健发展时代的开始

  本报记者 詹丽华

  在停牌一天之后,昨天下午4点多,绿城中国控股有限公司和九龙仓集团有限公司宣布,双方就九龙仓对绿城中国进行战略性投资达成合作协议,涉及资金约51亿元港币(折合人民币约41.8亿元)。

  直到消息公布,绿城员工才恍然大悟,“怪不得最近几位吴先生(九龙仓集团的几位高层)频频出现在公司”。其实,在这次交易之前,绿城与九龙仓已经在项目层面有过多次合作。“这是本轮宏观调控以来,绿城最重大的一次改变。”绿城中国主席兼董事长宋卫平说,他对这次改变的定义是——绿城高负债时代的结束,稳健发展时代的开始。

  九龙仓坐第二把“交椅”,绿城还姓“宋”

  根据绿城中国与九龙仓的合作协议,这次投资交易将分为两个步骤完成:第一步为绿城向九龙仓进行约3.27亿股的股份配售,金额约港币17亿元;第二步为绿城向九龙仓进行约1.62亿股的股份配售,涉及金额约港币8.43亿元,同时向其发行永久次级可换股证券,以进一步融资港币25.5亿元。

  绿城中国副主席兼总裁寿柏年在会上透露,在两次股份配售完成后,加上九龙仓原持有股份,九龙仓将持有绿城扩大后股本的24.6%,成为绿城的第二大股东。除此之外,九龙仓还将获得两席绿城中国非执行董事席位和一席绿城中国财务/投资委员会席位。

  根据绿城中国昨天发布的公告,在上述两次股份配售完成后,宋卫平家族仍以25.4%的持股比例,为绿城的第一大股东。换句话说,此前市场传言,九龙仓“收购”绿城的消息并不准确,股本结构改变后,绿城仍然姓“宋”。

  销售在好转,但绿城不想再冒险

  从本轮宏观调控开始,两年多了,绿城一直处于舆论漩涡之中。

  去年9月底,宋卫平接受本报专访时曾透露若市场形势继续恶化,绿城将分三个阶段走:首先努力做销售,把房子卖出去;如果这个不奏效,第二步就是腾挪掉几个项目;前两步都不行,那就把价格降到最低,所有的房子都卖完,以后不再做房地产了。

  这次,在绿城、九龙仓正式宣布战略合作之前,坊间小道消息不断,结合近期绿城旗下项目纷纷以低价开盘,更引来市场无数猜测——绿城是不是走到老宋说的“第三步”了?

  消息传得太疯狂,以至于昨天新闻发布会现场从全国各地赶来几十家媒体,把一个不算小的会议室塞得满满当当。“事实上,今年1~5月绿城基本完成了年初制定的各项主要经营指标。”寿柏年透露,1~5月绿城销售额139.6亿元人民币,销售均价为18650元/平方米,销售资金回笼93亿元人民币。“6月1日到7日,7天时间完成销售12.8亿元人民币,销售有明显的回暖。”

  绿城通报的销售数据与近段时间杭州房地产市场走势基本吻合,可见绿城的现金流情况在好转,但两年多来过得紧巴巴,绿城不想再冒险了。

  “这次宏观调控的时间已经超出我们的预判,在前景未明的环境中做事,真的是非常艰难。现在回过头来看,我们做得不够稳健,面对这样的市场和政策变化,我们要改变一下。”宋卫平依然保持了他一贯的坦率,他说与九龙仓合作是绿城本轮宏观调控以来的最大一次改变,而这个决定是在最近一个月左右的时间里做出的。“无论是卖房子,卖项目,还是卖股权,都是一种资产腾挪。”

  言下之意,绿城还在走第二步,远不到“不再做房地产”的阶段。事实上,在经历了两年多的宏观调控之后,市场逼得绿城不得不调整其股本构成,但宋卫平说,与九龙仓合作对绿城来说是一个重要的决定,但并不是一个痛苦的决定。

  从2011年12月起到目前为止,绿城中国先后转让了6个项目,从而获得了人民币30亿元左右的资金补充,再加上这次与九龙仓合作将获得51亿元港币的资金注入,这是否意味着绿城的“财务危机”终于结束了?

  绿城方面没有直接回答这个问题,但表示,今年绿城最主要的战略目标就是:图生存,促转型。“(我们的目标是)到今年净资产负债率达到80%左右。”寿柏年说,2011年绿城的净资产负债率为148.7%。

  从以往的以高负债换快发展,到如今的控制负债求稳健,为适应市场,绿城改变了很多。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