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俞敏洪的天道:循序渐进去俞敏洪化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6-12 00:51 来源: 《董事会》

  功成、名遂、身退,正当知天命之年的他能如此想、如此做并不容易

  文|本刊记者  严学锋新

  东方教育科技集团正在“去俞敏洪化”,主导者正是公司创始人、董事长兼CEO俞敏洪。“因为我们这一代企业家都是特别强势的企业家,就是说这个企业没了你就不行了。如果说你想真正看到你的企业能够更长久发展的话,就必须要创造一个环境,在有你的时候就要变成没了你还行。那么我们需要做到的就是,希望新东方没了我还行”。

  正当知天命之年的他能如此想、如此做并不容易。功成、名遂、身退,俞敏洪似乎找到了他的天道。

  只顾前进埋祸根

  刚开始新东方是家族企业,俞敏洪和妻子、姐姐、姐夫一起做事。公司第一批团队是十来个下岗中年妇女。做到一定程度后,俞敏洪想要做得更好更大,仅靠家族成员几无可能,他意识到必须聚集一批文化和精神气质跟他一样的同道人。此想法直接促使其海外寻友人合作:1995年,俞敏洪飞赴美国、加拿大,在多次喝酒聊天后,打动王强、徐小平、包凡一等回国共打江山。俞敏洪称他们比自己更有出息:这几人在海外留学、工作(徐小平曾任北大教师,后在加拿大获硕士学位;俞敏洪北大时的同学王强在美国获计算所硕士学位,入职贝尔传讯研究所做工程师;俞敏洪北大时的同学包凡一在加拿大获MBA学位,入职通用汽车),俞敏洪自己则是生于农家,高考三次方入北京大学,成绩常位列全班后五位,毕业后留校任教,想留学国外努力三年而不成,因在外接私活被北大行政记过处分而辞职,1993年创立新东方。

  为迎接徐小平,俞敏洪“撵走”了公司做移民项目的加拿大老外;王强回来后,俞敏洪让自己的夫人“撤出”财务、行政、后勤领域。具体安排是,徐小平掌握留学移民咨询,包凡一执掌出版中心,王强主抓教学软件,钱永强则将新东方在线从无到有搞起来——大家各自把持一块业务独立经营和收利,一起支撑起新东方的品牌影响力和业务规模。俞敏洪、王强、徐小平成为新东方的三驾马车。这种激励到位的模式下新东方迅猛发展,然而产权不清晰的合伙制为日后的内斗埋下了祸根,这正是领头人俞敏洪的一大失策之处。

  随后,俞敏洪的家族成员和朋友们产生冲突,必须两者取其一。他制定了回避原则:直系亲属一律不能在公司工作(联想控股规定高管子女不得入职公司)。此规定首先就没有获得母亲的同意:“你这个对我不管用。”俞敏洪强势执行了,母亲为此大闹新东方办公室,一起白手起家创业的妻子半年对他不理不睬。他甚至不得不给母亲下跪。公司去家族化得以完成。

  被围攻中的退与进

  因发展需要,2001年开始新东方谋求从合伙制转向股份制。可问题来了,以前每个人承包一块,现在变成了股份制,那么每个人应占多少股份?其次,不同业务分割的权力被收上来之后,谁说了算?谁管谁?谁向谁汇报?第三,即便是确定了这些问题之后,如果出现了新的领域和项目,让谁去做?

  据报道,高层之间一度呈现大家互相攻击,互相谩骂,互相拆台。2001年新东方高层人事地震,徐小平离开董事会(徐小平与俞敏洪在公司发展思路等方面分歧很大,后俞敏洪召开股东大会罢免了徐小平的董事职位。徐小平称“新东方的内斗,不是权力的斗争,而是关于发展思路、战略、公司治理结构、节奏的斗争,当然还有股东利益”,这是新东方处在分崩离析的边缘得以走上正轨的理由),王强(写信给俞敏洪,历数俞敏洪过错、新东方的弊端,要求辞职、退股、离开新东方)从管理层退出,留任董事,监事会主席包凡一称“如果王强离开新东方,我也离开新东方”;2002年7月,俞敏洪被动地卸任总裁,只担任董事长(其还一度卸任董事长),去了加拿大——新东方的治理和经营几度陷入危局,团队中出现“散伙”的声音。关键时刻,俞敏洪确立起绝对权威和经营主导权。

  当时,俞敏洪主管的业务量最大,赚钱最多,对于股份分配改革,他决定自己不控股,而是“按照新东方最原始的股权结构,我最多拿到45%”。同时,他分自己的股权给一些新团队成员以抗衡元老。最终,徐小平和王强作为股东退居二线。2004年,新东方引入老虎基金,资本的进入推动了公司治理规范化进程;一批职业化管理人才逐渐分布于财务、审计、公关等部门。经四年左右的改造,新东方从合伙制变成股份制,更为规范。

  在新东方副总裁周成刚看来:“新东方没有散伙,跟俞敏洪的个人魅力,跟他乐于分享的思想有很大关系,他愿意拿出更多的股份与大家共同分享。”俞敏洪称,“我这个人并没有特别突出的能力,但有一个长处,就是能将一些对彼此能力‘不服’的朋友凝聚在一起。我会设身处地地为朋友考虑,尽量多地给朋友争取利益。”新东方2006年纳斯达克IPO后俞敏洪、徐小平、包凡一、钱永强分别持股31.18%、10%、4%、2.5%。时至2012年5月,俞敏洪称创业者要把自己变成优秀的领导:胸怀很大、要有团队凝聚能力,“新东方已经接近20年,为什么到现在团队还没有散?主要是因为能够把团队利益放在我的利益之前考虑”。

  波折让企业家俞敏洪变得成熟,比如让他高度注重规范的公司治理、从一个“野蛮生长”的创业家转向有意识地追求成为“优秀的领导”。

  循序渐进去俞敏洪化

  新东方2009年形成俞敏洪、周成刚和陈向东的新三驾马车,执行总裁陈向东、副总裁周成刚分别1999、2000年入职新东方,均担任过新东方地方分校校长并成绩突出。另外一员大将是2005年起任CFO的谢东莹。俞敏洪将大部分管理权力移交给陈向东与周成刚,自己专注于扮演远望者、导师和外交家角色,这为其抽身他事提供了便利:2011年,俞敏洪联合众多知名企业家如李彦宏、马云、王健林成立慧致天诚公司,开始了第二次创业。

  分权背后是俞敏洪对新东方长治久安的思考,其中的关键即搞好自己在公司的“进与退”,他在公司推行去俞敏洪化,培养接班人,希望公司没了他还行,自己可以转身做精神领袖。“就像柳传志作为联想的精神领袖存在,但是杨元庆已经把他这个班全部接过来了,挺好”。他称去俞敏洪化的过程是循序渐进的。

  俞敏洪想功成身退——之前徐小平、钱永强等也都功成身退了,而这无疑是企业家最好的结局之一(创始人不肯放手导致落败的悲剧并不少见):创始人功成退王位、公司基业长青。值得一提的是,当前俞敏洪对新东方的定位是坚持理想,顺便挣钱(这有点类似冯仑)。他一件衣服一穿10年,直到被发现衣服上有个洞。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