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长春高新区三高联动促人才与产业良性循环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7-05 15:18 来源: 新华08网

  新华08网长春7月5日电(记者李凤双 何悦)长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下简称长春高新区)探索建设人才特区,吉林省、长春市和长春高新区形成了三级联动的政策体系,推进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高科技成果转化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三高联动”,走出了一条人才引领创新、创新推动产业、产业集聚人才的良性循环发展之路。

  ——从“招商引资”到“招才引智”

  面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契机,从2011年起,吉林省在长春高新区建设人才特区,通过打造人才高地,构筑产业高地,推进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高科技成果转化、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三高联动”。

  “长春高新区建立人才特区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内在需求和必然选择。”长春市副市长、长春高新区管委会主任孙亚明说,作为首批国家高新区,长春高新区已经不再局限于招商引资,而是从“招商引资”不断向“招才引智”升级,形成人才带产业、促转型的良性机制。

  为了能加快引进和培育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吉林省、长春市和长春高新区,出台省、市、区三级联动的政策体系,强化政策聚才效应,全面营造创新引才环境。

  长春市先后制定出台了支持人才特区建设12条优惠政策和26条补充意见,涉及重大项目布局、科技成果评估、人才创业孵化等多方面内容。

  长春高新区则结合实际制定了《“长白慧谷”英才计划实施办法》。在资金投入方面,每年从财政拿出1亿元,专项用于人才特区建设。其中,对引进的海外高端领军人才给予60万—200万元的启动经费;对于能带来巨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世界一流创新团队,最高可给予5000万元的启动经费,并提供300万-500万元创业风险投资,以及一定的贷款贴息。办法出台后几个月的时间,就有79名海内外高层次科技人才来高新区创新创业,是过去三年高端人才引进的总和。

  记者在与多名海外归国人才交流中,切身感受到三级联动的政策体系突破力度大,杠杆作用强,深受各类人才的欢迎。留美硕士陈毓华2011年入住长春高新区,成立长春神网科技有限公司,从事物联网技术、无线传感技术的研究、应用及咨询服务等业务。陈毓华告诉记者:“面对资金链断裂的困境,长春高新区给我提供了风险资金,真是雪中送炭,帮了我的大忙。”

  记者在采访中还发现,长春高新区以才引才、以才聚才的“滚雪球”效应不断显现。长春高新区党工委副书记唐继东告诉记者,两批“长白慧谷”英才计划申报工作有很多不同。去年,区里要派专人动员高层次人才申报英才计划,工作很被动。今年人才主动来申报,而且人才也不再局限于区内。省内、国内、海外人才都非常多。

  目前,全区高端人才总量约3万人,其中列入吉林省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22人,进入“长白慧谷”英才计划14人,海归人才近1000人,初步形成了一支门类齐全、素质优良、梯次合理,能够满足创新创业发展需要的高层次人才队伍。

  ——从“给政策”到“造立体环境”

  记者不久前来到长春高新区采访时,高层次人才服务专员宋昌庆正给海归高端人才于树怀打电话,询问他目前需要什么样的帮助,帮他解读有关政策,并在档案本上做记录。记者在本子上看到,这种沟通每周至少一次。于树怀的各种诉求、协调解决的具体措施、跟踪服务进展情况等动态情况都详细记录其中。

  为了优化科技成果转化、人才创业环境,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效率,长春高新区建立人才服务专员制度,为33名各类高层次人才配备了26名“专业对口”的服务专员,并为他们配发了服务专员联络卡,及时了解和掌握人才需求,协助人才解决工作和生活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于树怀发自肺腑地说:“人才服务专员为我们吃了一颗定心丸,'一对一’式服务让我知道遇到困难找谁,让我少走了不少弯路。”

  长春高新区党工委书记杨俊良说,有了好的外部环境,还要看有没有好的项目、好的产业。只有为人才搭建了良好平台,才能让人才“人尽其才”,最大限度地释放人才能量。

  为此,长春高新区联合驻长的中科院长春分院、中科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吉林大学等“一院四所四校”,组建了“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共同打造长东北科技创新中心。这个创新中心搭建了光电子、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生态农业等五大专业技术平台为各种类型企业提供专项产业技术服务,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同时,通过建设政务、金融、信息、人才、科技企业孵化、知识产权及国际合作等七大公共服务平台提供开放性、共性技术服务。

  此外,长春高新区通过调整功能定位、拓展业务范围等措施,使海外学人创业园、中俄科技园、吉大科技园等各类孵化器、加速器和专业园区从单纯为人才提供共享设施、办理落户等基础服务,转移到帮助进行市场培育、人力资源开发、风险投融资、无形资产培育等高智力增值服务上来,打造人才引进、培养、服务、发展的完整链条。

  美籍华人赵柏松今年2月在长春高新区成立了吉林省霍普金斯药物研究院有限公司。他认为,在全国范围内,长春高新区的资金扶持力度不是最大的,但是这里有最好的创业环境,能让科研人员全身心地推广科研成果。

  ——从“小温室”到“大温室”

  人才特区建设,就是要把'小温室’转变成'大温室’,从孵化一个企业到孵化一个产业链。长春高新区有选择地引进关键领域、重点行业急需紧缺人才,重点引进产业链条长、具有带动性的产业化建设项目。目前,长春高新区集群发展模式成效初步展现。

  为促进长春市汽车电子产业集群建设,长春高新区专门设立了汽车电子产业专项发展资金,每年安排5000万元,配套支持技术创新、知识产权保护、人才引进及培养等。区内汽车电子企业、整车企业、软件企业、大学及科研机构形成汽车电子创新联盟,合力技术攻关,在众多关键核心技术领域,填补了国内空白,跻身国际先进水平。目前,联盟企业已达80余户,联合开发汽车电子产品20余种,汽车管理软件10多种。

  2011年,长春汽车电子创新型产业集群被科技部认定为首批“创新型产业集群(试点)”。启明信息技术公司相继中标大众汽车、一汽轿车等多媒体导航系统,成为打入国外汽车配套体系的首家民族品牌车载电子产品的前装厂商,打破了国外产品一统天下的局面;泰斯特科技公司掌握了ESP系统产品开发的关键核心技术,各项技术指标与性能已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公司的发展不仅得益于孵化器内的政策、资金扶持,还依托长春市已经形成的光电子产业基础及技术优势。”长春长光奥立红外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刘殿双说。作为吉林省光电子企业孵化器第一个孵化成功的企业,公司2011年销售产值达千万元,实现销售净利120万元。

  长春高新区通过光电子产业园区建设,搭建吉林省光电子产业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培育一批示范性强、市场前景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与品牌,促进吉林省光电子产业快速发展。目前,长春高新区内光电子企业发展到95户,光电显示(含固体照明)、光电器件两大领域关键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2011年,全区按新标准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突破100户,是2008年的2倍多,总量保持占全市70%、全省40%以上。区内产业结构也趋向合理。生物医药、光电子、新材料、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产值120亿元,比2008年增长超30%;现代服务业企业发展到近千户,总收入比2008年增长近5倍。

  长春市委副书记、市长姜治莹说,今后长春市将进一步加大政策创新实践,完善人才特区培养、吸引、激励人才的政策体系。把人才特区建设成为高层次人才的聚集区,政策机制创新的试验区,先进科技成果和先进生产力创造的示范区。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