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跨国并购美丽的诱惑 专家称应该要勇于实践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0-02 21:37 来源: CCTV经济半小时

  《跨国并购》

  第二集 美丽的诱惑

  这里,是寸土寸金的曼哈顿,在这个被称为投资者乐园的岛屿上,蕴含着巨大的地产商机,能够成功收购曼哈顿最著名的建筑之一——洛克菲勒中心大厦是无数地产商的梦想,然而在20多年前,它却成为日本三菱地产的噩梦。

  法国汤姆逊公司,这家融入了发明家爱迪生血统的电器公司,多年占据着全球彩电行业的领先位置,当中国的TCL公司完成了对汤姆逊的并购后,这个“爱在巴黎”的故事最终将结出怎样的果实呢?

  跨国并购不仅带来的是完美的结合,还有很多笑容过后体味到的苦涩。

  清晨,纽约开始了一天的喧嚣。行色匆匆的上班族,涌向曼哈顿的高楼大厦。

  然而,洛克菲勒中心迎来却是更多的游客。

  洛克菲勒中心是1939年建设的,200万平方英尺,是当时美国最大的建筑……

  布拉德是洛克菲勒中心专职导游,他每天的工作就是为重要的VIP游客讲述这座建筑所发生的故事。

  洛克菲勒中心,不仅是历史地标,即使在今天,它也是纽约房价最高的商业中心之一。

  洛克菲勒中心的建造者是著名的洛克菲勒家族,上世纪三十年代,这个家族投资1.2亿美元,用了五万名工人和十年时间,把这里建设成一座占地22英亩、拥有19栋高楼的微型城市。

  今天的洛克菲勒中心已经成为纽约最著名的旅游景点之一,每天到这里参观的游客超过10万人。其实,这个历史地标建筑不仅吸引着全世界游客的目光,即便是长期在纽约工作生活的人,也希望能够时常感受到它散发出来的雄伟气势。

  杜绍基   黑石集团高级董事总经理

  杜绍基:洛克菲勒中心是一个骄傲,当你登上顶端时,你将看到美丽的曼哈顿全景。它也是纽约城的象征,这就像你要是看到帝国大厦和自由女神像就会想到美国一样。它是曼哈顿的中心,也是19、20世纪美国经济腾飞的重要标志之一。

  洛克菲勒中心代表了美国的财富精神,在许多人看来,能够感受它的魅力就已经十分难得,拥有它更是一个难以企及的奢望。然而,有一家日本企业终于实现了这个梦想。

  1989年,三菱地产用13.7亿美元从洛克菲勒家族手中,买下了洛克菲勒中心。为什么它就能得到这份难得的幸运呢?

  安井孝之28年的记者生涯,就从房地产报道起步,他对三菱地产这家老牌房地产公司十分熟悉。

  安井孝之   朝日新闻社 编集委员

  安井孝之:三菱地产被称为“丸内的房东”,这是它的主页,可以看到这里是东京火车站,所以这片区域是东京的中心地带。这个红色的区域里面,都是三菱的地产,东京火车站和皇宫之间的黄金区域,所以它是收益很稳定的地产公司。

  安井孝之提到的丸内是东京的高档商业区,也是三菱地产的大本营。1985年开始,丸内、东京乃至整个日本的土地,身价突然暴涨。仅仅两年时间,日本房地产市值增长了476万亿日元,甚至超过日本一年的国内生产总值。

  财部诚一    日本著名财经作家

  财部诚一:1989年的时候,在日本有一个怎样的说法呢,就是东京山手线内的地价估值甚至可以买下美国全部的国土。当时日美的地价差异就是这么大,在日本社会,人们普遍觉得泡沫经济会永远持续下去。日本被看作是全球第一,大家感觉自己好像已经要超越美国了。

  日本国内地价飞涨,带动了一股海外投资潮。这是当年专门针对日本投资者的美国房地产推介会,这些推介会一场接着一场,让人们感觉到,日本这股房地产热很快就会蔓延到美国。

  高木 茂  三菱地产原董事长

  高木 :在泡沫经济最高峰的时候,美国房价看起来很便宜。和前十几二十年比,一些难以买下的房产也可以收购了。

  日本三菱地产成功收购洛克菲勒中心后,将它的历史风貌完整的保留了下来,甚至包括了大厦下面的溜冰场。

  此时的三菱地产并没有觉察到,其实整个洛克菲勒中心已经是漂浮在即将断裂的冰面上。

  2004年12月28日,TCL掌门人李东生走上了一个闪亮的舞台。这位中国彩电业的领军人物,因为一起跨国并购,成为这一年国内各大媒体的焦点。

  李东生  TCL集团董事长

  李东生:我们必须要有我们自己的跨国企业,我们这一代的人应该要勇于实践,我们要成为第一个敢于吃螃蟹的人。

  汤姆逊公司,这家百年老店是法国最大的国有企业,曾经多年占据着全球彩电业霸主位置。它旗下拥有汤姆逊和RCA两大国际品牌,而RCA的创立者,正是赫赫有名的发明大王托马斯·爱迪生。

  能够与这样的国际巨头联手,TCL将得到什么样的机会呢?

  李东生:当时我们是中国国内最大的彩电企业,但我们的业务主要是集中和新兴国家市场,而汤姆逊的彩电业务主要是集中在欧洲和北美,市场有很强的互补,而且我们并购汤姆逊来讲,从数量上来讲我们就已经是进入全球领先,大概能在前三名。

  其实,汤姆逊打动精明的李东生,仅仅靠市场和规模优势还并不足够,那么,是什么让李东生最终做出了并购的决定?

  弗朗西斯   TCL汤姆逊公司全面质量管理经理

  弗朗西斯: DLP(数字光显)是一种能做大屏幕而保持亮度的技术。而CRP(背投电视)的屏幕很大,但是光线不亮,图案比较暗,有了DLP,你就有了光源,这会发散光,所以不管屏幕多大,都能有高亮度。

  这就是汤姆逊花了上千万美元开发出的数字光显电视,就是它深深地打动了李东生。

  李东生:当时我们在03年讨论这个项目的时候,我们更关注是PDP(等离子技术)是不是会取代显象管的技术,而我们认为汤姆逊当时比较有优势的DLP(数字光显)这一种微型背投的技术,可能比PDP(等离子)更加有竞争力。

  一旦这样的判断成立,这项技术带来的市场将无法估量,汤姆逊展示给李东生的,是一个阳光灿烂的未来。

  李东生:我们评估之后,觉得汤姆逊业务对我们还是很有价值,能够帮助我们快速的能够建立一个全球的产业结构,建立一个全球的品牌和市场的渠道,另外能够提升我们的技术力量,当时是基于这个判断,做的并购决策。

  2004年1月29日,TCL和汤姆逊走到了一起,合资组建TCL-汤姆逊电子有限公司。这家简称为TTE的公司在全球拥有10家工厂,5个研发中心,29000名雇员,TCL也由此一跃成为全球最大的彩电企业。

  中国企业第一次在一个主流行业成为世界第一。可完成了联姻,幸福是否就会接踵而来?打开了世界的大门,TCL又将付出多少成长的代价?

  全球每年发生的跨国并购数以十万计,每一起并购背后都蕴藏着一个个充满希望的梦想。可是,这些梦想究竟能不能实现,却是一个巨大的问号。

  塔伦·赫纳  哈佛商学院教授 

  塔伦·赫纳:你可以想象得到,这是非常微妙的。在短期内,人们有那样一种动机,对于所有的问题不是看得那么透彻,因为他们想展示出兼并和收购非常具有吸引力,但这不是一个好主意 ,因为随着收购的到来,他们会发现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

  斯蒂格利茨   著名经济学家 诺贝尔奖获得者

  斯蒂格利茨:当一个国家的某公司买了另一个国家的某公司时,伴随而来的挑战就是,你如何将一套模式,很好地运用在你所购买的公司上。

  潜心研究日本经济多年的财部诚一发现,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出现的日本企业海外并购潮中,到处充斥着这种乐观的动机。

  财部诚一:当时日本从买梵高的《向日葵》,到买洛克菲勒中心,买了各种各样的东西,在那个时代企业或个人都是一样的,当融资环境十分宽松的时候,人们对于海外投资的认知就会变得很幼稚,对于投资对象的估值也会变得不那么严密。

  正是在这样的氛围中,三菱地产下定了购买洛克菲勒中心的决心。高木茂当时是公司财务负责人,对三菱地产急切的出手,他有深刻体会。

  高木 :被问到有没有钱的时候,没钱也不能说没有,没有也都只能说,我会去想办法。

  登上洛克菲勒中心250多米高的平台,曼哈顿风光尽收眼底。洛克菲勒中心的市场地位,也理应如同它的高度一样,成为全球最顶尖的商业地产,成为美国房地产的领跑者。三菱地产究竟能不能看到这一幕呢?

  安井孝之:三菱在日本是一个非常成熟的专业公司,但不动产这个行业在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行规、习惯等等,是需要因地制宜的。所以即使在日本本土经营的好,不代表在国外就做得好,大概三菱当时就有一种错觉。

  其实,在洛克菲勒中心里面还隐藏着一个秘密。1985年,洛克菲勒中心曾经为两家房地产公司出面担保融资13亿美元。并购后,这个秘密成为三菱地产一个沉重负担。

  比巨额债务更直接的打击来自美国房地产市场,低迷的美国经济让曼哈顿的房租水平一直在低位徘徊,实际租金水平只有三菱地产原先预计的一半。

  这是一份1995年三菱地产的内部报告,这份报告估算,五年后洛克菲勒中心将出现3.62亿美元亏损。

  财部诚一:美国经济是早于日本进入泡沫阶段的。于是,在日本泡沫经济形成的这一过程中,美国的泡沫已经在逐步破灭。从这个时间点看的话,当三菱地产买洛克菲勒中心时,刚好赶上了美国地产的价格开始呈现下降趋势。在这个时间点之后,美国的经济景气越来越不好。

  压垮三菱地产的最后一根稻草,是急剧升值的日元。1989年到1995年,日元兑美元汇率升值了一倍。三菱地产沉淀在洛克菲勒中心的巨额美元资产无形中消减了。

  安井孝之:最终连三菱地产本身也出现了赤字,由于洛克菲勒中心本身的财务状况十分糟糕,从而波及到三菱,三菱地产本来是一个收益十分稳定的公司,但受洛克菲勒中心赤字的拖累,最终自身出现了历史上首次赤字。

  夕阳西下,洛克菲勒中心的影子投射在纽约最繁华的大道上,但是,当时光回到1996年,同样的影子在三菱地产的眼中,也许是一道难以挥去的阴影。

  这一年,三菱地产做出决定,放弃洛克菲勒中心为期100年的经营合同,以3.08亿美元的价格,搭上8亿美元债务,将它卖回给洛克菲勒集团,整个并购损失1500亿日元,以当时汇率计算,超过10亿美元。

  高木 茂:我们有维持一百年(合同)的保障吗?泡沫经济崩溃了,公司的业绩也急剧下降,连公司自身都维持不了一百年,一百年的合约还不是一起消亡吗?

  跨国并购的失败率高达70%,几乎是风险最高的商业活动。在跨国并购的历史中,有许多马失前蹄的先例,德国戴姆勒奔驰汽车收购美国克莱斯勒、来自中国台湾的明基收购德国西门子手机业务、宝马并购英国罗孚汽车,这些当初被看好的强强联手最终却都演变成了损失巨大的惨败。哈佛大学的赫纳教授长期跟踪跨国并购,从一个个案例中,他看到并购风险几乎无处不在。

  塔伦·赫纳:(并购)成功的比例不是很高,而在跨国并购中会更加低。为什么会更难呢?因为就算你愿意坦诚,这里面却存在着文化、语言的障碍,习惯也有所不同,人们理解同一个信息的方式也有不同,人们对于报告的内容,考虑也有所不同,跨国间的交流还有着很多困难。

  哈佛大学的另一端,一座铜像已经在这里矗立了130年。他就是这所著名学府的第一位捐助人--约翰·哈佛。在当地有一个传说,抚摸他的左脚就能带来好运。久而久之,人们把哈佛的这只脚摸得铮亮。无论男女老少,人人都在企盼幸运。但显然不是每个人都能就此迎来好运,跨国并购同样如此。

  2005年的一天,这里迎来了TCL的董事长李东生。这位2004年的经济风云人物在接到一个电话后,变得焦躁起来,放下电话,他的情绪突然爆发,将手中的餐具愤怒地摔在了地上。电话那头究竟说了些什么呢?

  李东生: 05年,我们并购之后的第二年经历了很大的亏损。

  那个神秘的电话来自法国,李东生得知,TCL并购的汤姆逊出现巨额亏损,付出的成本相当于公司4年的利润。

  2005年,TCL与汤姆逊彩电业务的合并刚刚完成,传统彩电在欧洲商场里就突然卖不动了。

  弗朗西斯:一切发生得太快了,太突然了。在2005年到2006年,(液晶电视)增长了两倍,到2006年市场上销售的电视一半都是液晶的,而两年前还只有5%到10%。 

  其实,就在李东生飞赴欧洲与汤姆逊进行并购谈判的时候,距离中国不远的地方掀起了彩电业一场改朝换代的变革,日韩企业主导开发的液晶平板电视让汤姆逊的彩电技术迅速变成了昨日黄花。

  弗朗西斯:不仅惊讶,而且很恐惧,这些都成了落后的科技,转向数码科技,这是一个很大的挑战,我可以告诉你,那时候我们对此很害怕。

  掌控并购大局的李东生,对突如其来的市场变化和技术转型同样没有充分准备,营业仅仅8个月,新成立的 TTE公司就亏损1.4亿元人民币。

  李东生:作为一个中国企业,无论你事先做多少的调研,做多少的准备工作,你都不可能那么深的去理解,它的企业的价值。你也不可能,在短时间内能那么快的能够把一个国外的这种企业组织能够管理好,这是非常不容易的,非常不容易的。所以,这当中的风险一定要有足够的这种(评估)。

  洛克菲勒中心是纽约的象征,汤姆逊是全球彩电巨头,三菱地产和TCL能买下他们应该是幸运的机会。可为什么并购之后,它们却遭遇巨大损失呢?

  塔伦·赫纳:真正竞得(并购机会)的公司没获得什么好处,这被称为“胜利者的诅咒”,因为你胜利的原因是,你过分自信,过分乐观了,你忘记了事情理智的一面。

  斯蒂格利茨: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许多知识都是很本土的东西,外国投资者并不了解资产的真实价值。这也是投资海外时,不论是哪个国家,美国或是欧洲,人们都需要十分谨慎的原因。对于要投资的事务必须有足够了解。

  同样需要面对这样的诱惑,著名投资家巴菲特又是如何规避其中的风险?

  沃伦·巴菲特  著名投资家 

  沃伦·巴菲特:不论是购买本土的还是国外的企业。他们应该把自己的目标限定在那些他们真正懂得的领域,如果一个公司你连50%的信息都没有,我是说,如果你弄不明白公司A、B、C要买哪一个,但你十分了解公司D,你应该买公司D。你需要弄清楚自己在买的究竟是什么。

  并购汤姆逊的挫折一直伴随着TCL,一次次阵痛和艰难重组,一次次摔打和历练。这期间,TCL集团的亏损额累计高达数十亿元人民币。为了走出跨国并购带来的经营困境,TCL用了整整6年时间。

  李东生:不要太多被机会所左右。如果是没有比较高的把握,我宁肯慢一点,所以放弃机会比做错事情可能更好一些。所以不能过分的自信和乐观。

  TCL集团又迎来了新一批员工,他们代表了TCL的未来。

  在这样的一个时刻,李东生总是把“把握时代”放到了最重要的位置。

  2009年12月23日,李东生再次登上了他曾经熟悉的舞台,当他走过了跨国并购的风风雨雨之后,李东生迎来一个美好的夜晚。

  此刻,在地球的另一端,洛克菲勒中心迎来了第一缕阳光,这座建筑不会老去,跨国并购也不会停止。人类总是带着幻想和希望走向未来,跨国并购也是一场场对商业世界的探险。只要美丽的机遇存在,资本依然会迈开自己的脚步。

分享更多
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