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风电十大富豪身价调查:华锐韩俊良52亿元居首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0-12 09:39 来源: 《中国经济和信息化》杂志
《中国经济和信息化》2011第19期杂志封面图片《中国经济和信息化》2011第19期杂志封面图片

  大风起兮云飞扬,人类对风的认识和利用已有数千年历史,风电成为产业也有几十年历史。然而,风电产业在中国集中爆发则是近五年之事。

  短短五年时间,中国风电装机总量一跃成为第一,中国从没有一家民营风电上市公司,到拥有几十家民营风电上市公司,并造就了一批风电富豪。

  某种意义上,是风电业造就了他们,他们也造就了中国风电业。

  就风电企业而言,实业和资本犹如鸟之双翼、车之两轮,相辅相成,推动企业迎风飞扬。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创业者和投资家也由此走上财富云端,成为风电富豪。

  风电富豪们如何打造了亿万身价?谁是富豪的幕后推手?风电业下一个财富爆发点在哪里?本刊将集中揭秘风电创业者和投资家。

  策划 | CEI 焦建全      文 | CEI记者 王赵宾 周夫荣

  1.第一富豪 韩俊良

  2011年股市第一大单,是华锐风电写就的传奇。韩俊良身价百亿,轰动一时,投资人尉文渊再次名闻遐迩。

  在所有的风电上市企业中,无论成长速度还是最初市值,华锐风电都让业界望尘莫及。在此之前,金风科技、明阳风电、泰顺风能等一批风电企业纷纷窜入股市,也搅动了一波又一波的资本狂潮,造就了一批批风电富豪。

华锐风电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总裁华锐风电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总裁

  身价:52.46亿元

  根据:2011年9月30日股票价格

  排名:第一

  公司:华锐风电

  决定韩俊良身价的时刻来临了。

  2008年3月12日,华锐风电召开第一届第五次股东会议,在这次会议上,要讨论董事长兼总裁韩俊良应该在华锐风电占多少股份。

  股东们初步的讨论是:华锐风电要增加两家新股东。一家叫FUTURE的公司;另外一家则为韩俊良全资控股的北京天华中泰投资有限公司(下称天华中泰),两家分别出资2500万元,占增资后总股比的16.67%。从而使华锐风电的股东由原有的5家变成了7家。

  韩俊良以100%的方式完全控股天华中泰,如会议通过,韩俊良将成为唯一拥有华锐风电16.67%股份的人。

  有股东认为,与另一风电巨头金风科技(002202.SZ)董事长兼CEO武钢的股份相比,韩俊良持有的股份是不是太多了?听到这些,韩俊良则把双手一摊,做出一副很无奈的表情,“那你们看,我拿多少合适?”实际上,每位股东心里都清楚,华锐风电的生产、经营、政府关系等几乎是韩俊良一力而为,获得这么多股份似也在情理之中,于是决议成立。

  韩俊良就这样迎来了他财富命运转折的第一个关键时刻。从这一刻起,他从单纯的管理者变为了融管理者与股东为一身的角色。这也意味着他拿到了赢取亿万富豪俱乐部的入场券。

  有人将这些归结于韩俊良多年在风电业的打拼,兼具运营与研发的双重身份,而且呈现出开拓市场和企业管理等方面的才能。至此,韩俊良由多年的职业经理人,瞬间变为华锐风电的第二大股东、第一大自然人股东,由此奠定了他未来冲向百亿富豪的基础。

  华锐风电上市前夕,为了激励管理层,韩俊良将天华中泰其中3.33%的股权转让给其他管理层控股的北京华丰能投资有限公司。但是,他第一大自然人股东的身份没有变。

  而赢得股东的信任和认可仅仅是韩俊良获得财富路上的第一步,上市才是他实现身价倍增的关键一跃。当日历翻向2010年,华锐风电上市的脚步骤然提速,韩本人也借助各种场合不失时机地为华锐风电呐喊。

  这年10月,在一次重要的风能大会上,华锐风电、金风科技、维斯塔斯(VESTAS)、通电风能(GEWIND)、苏司兰(SUZLON)、歌美飒(GAMESA)、瑞能(REPOWER)等国内外风电巨头的高管们在台上一字排开,等待主持人的提问。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能源研究所副所长李俊峰客串主持人,他以一种好奇的语气向韩俊良提问:“华锐有着怎样的部署,有哪些经验值得分享,在海外风电市场你们有没有想法?”

  韩俊良面对着台下数百听众,提了提嗓门高声说道:“未来我们的国际化必须占到总份额30%以上,要向50%目标迈进。”他停顿了一下说,“这是我第一次郑重地讲这个问题!”

  一贯低调的韩俊良说出令人咋舌的目标时,让他有些激动,脸上微微泛红。对于韩俊良这一伟大的目标,坐在旁侧的维斯塔斯中国区总裁唐玛勒、金风科技董事长兼CEO武钢等人却一脸严肃,对此没有任何反应。那一刻,整个会场似乎成了韩俊良自己的独角舞台。事后有人分析,韩俊良如此高调的举动,是在为即将上市的华锐风电造势,以期待未来股票能讨个好价钱。

  韩俊良讲这番话是10月14日,但命运似乎跟他开了一次玩笑。12天后,华锐风电上市发行申报文件的审核被取消。

  但事情很快有了转机,中国证监会最后审核通过,今年1月13日,华锐风电上市交易,韩俊良迎来了他期待已久的结果。

  华锐风电以每股90元的发行价格高调入市,这是主板市场20年来发行的最贵新股。在此之前,主板市场发行最贵的股票中国神华(601088.SH),其发行价也只有36.99元/股。华锐风电的横空出世已经让其望尘莫及。“高,实在是高。”望着如此高的股价,有股民感叹道。

  在上市当日,韩俊良带着他特有的微笑,双手并拢等待敲锣上市,而在锣锤撞击铜锣的一瞬间,韩俊良进入了百亿富豪之列。按照华锐风电10亿多的总股本计算,其总市值已超过900亿元。而韩本人也因持有11.94%股份,身价按市值计算达到108亿元左右。他的财富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巅峰。

  然而,华锐风电的股票上市交易当日便破发,其后股价一路下跌,每股从90多元跌至70多元,而6月2日至7日的短短5天时间,其股价竟然出现了从每股60元跌至每股28元。到现在,短短半年多时间,原本坐拥百亿身价的韩俊良,竟然跌去了一半左右的的身价,但依然是风电第一富豪。

  华锐风电成立之初,程志山控股的北京新能华起投资顾问有限公司投资华锐风电,当时持股17.5%。几次增股后,在华锐风电发行前持股8.08%,在上市后稀释到7.24%,程志山因其持有的股票,身价在华锐风电发行价为90元时,身价也达到53亿元之多,和韩俊良持有的股票命运一样,程志山的身价就缩水一半左右,但依然排在风电富豪榜前列。

  武钢身价现在算来虽不如程志山,但他在风电行业却名声显赫,被称为风电业第一人。

  2.风电第一人

风电行业第一人 金风科技董事长 武钢风电行业第一人 金风科技董事长 武钢

  身价:3.99亿元

  根据:2011年9月30日股票价格

  排名:第十一

  公司:金风科技

  同样是痴迷风电,与韩俊良依靠灵敏的嗅觉步入风电行业不同,武钢依靠的则是一种英雄主义情节和好奇心。

  在做过老师的武钢眼里,风电是力量和智慧的完美结合。久被西北风沙吹打的武钢,提起自己旗下的风电场,就会很兴奋,很陶醉:“有没有看过我们达坂城的风电场?比德国的还要美。”

  尽管武钢与韩俊良的动机或许不同,但他们财富的起点却颇为相似,均源自于增资扩股。

  武钢的财富转折比韩俊良早了9年。1999年5月4日,新风科工贸(金风科技前身)第三次股东会决定,将公司最初300万元的注册资金增至1563万元。此时,武钢出资25万元,占比1.6%。其后,新风科工贸又进了三次股权变更。期间,2000年9月,公司股东张春英将其所持30万股全部转让给武钢,使其占比1.96%。

  同年底,新风科工贸变更为新疆金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其后,金风科技又通过数次股权变更。上市前夕,武钢持有1054.8万股,占总股份的2.34%。这也成为武钢实现亿万身价的起点。

  武钢财富的真正爆发,始于金风科技登陆深圳证券交易所。

  2007年12月26日,他敲响了深交所的钟声,这一锤震动了当年的中国股市。它是那年最后上市的一只股票,也是最牛的一只股票。开盘当日,最高成交价达160元。这与此前受关注的造富公司北京银行(601169.SH)相比,明显让后者难以望其项背。

  不过,财富似乎来得太猛烈了,武钢尚未反应过来,其股票便被停牌15分钟。原因在于这家集新能源、高成长、高科技、超小盘等众多因素于一身的风电企业,成为各路资金疯狂追逐的对象。开盘价即超过发行价的50%,不得已被迫停牌。

  在重新开盘后的15分钟内,仍有11亿元资金向其砸来。

  数百亿元财富随即汇集。当日,公司市值便超过600亿元,在30人的创业团队中有28人身价过亿。按照当日131元的收盘价计算,武钢所持有的1054.8万股使其身价市值大大超过13亿元,成为名副其实的亿万富豪。同时,在几百名高管中他也是薪水最高的,其年薪高达678.43万元。

  从300万元到600亿元,金风科技用了十年时间创造了中国资本市场的一大神话。

  但遗憾的是,2008年,连续8年的高速增长戛然而止,金风科技国内风机市场占有率由上年的25%下滑至18%,多年的龙头地位被华锐风电所替代。2009年6月份的前5个交易日,包括武钢在内的7名高管密集减持所持公司股份,合计卖出1813.91万股,套现6.06亿元,其中武钢套现约1.42亿元。消息一出,质疑声四起。

  金风科技办公楼的大露台上,清风拂面,面对质疑,武钢坦然谈起“套现”:“说实在的,我不太接受‘套现’这个词,经历了二十多年的艰苦创业,这本是一个平常、自然的兑现过程,没想到对市场的负面影响如此大,我们很抱歉。”

  不过,对于2008年被华锐风电取代,武钢不仅没有耿耿于怀,反而让他松了一口气。在8年的高速成长中,武钢也很沉重,在股价飙升至146元时,他鲜有喜悦。在他看来,成熟的企业理应接受市场的洗礼,需要经历衰败与阵痛,“企业中的每个人有了这样的心态,再把企业从逆境中挽回,企业才能获得重生”。

  大起大落,并没有阻挡武钢带金风科技去中国香港上市掘金。但这一次面对更多的欧洲、中国香港股民,他谨慎了许多。原本定于2010年6月22日登陆H股的金风科技,8天前却被迫中止上市计划。知情人透露:“每股23港元略微偏高,股民并不买账。”

  3个月后,金风科技再次发布H股招股说明书,并以每股17.98港元发行价于10月8日登陆H股。当日,其发行股份总数由最初的3.95亿股增至4.55亿股,融资额增至81.73亿港元,成为去年在香港IPO募集金额排名第三的公司。

  当天,金风科技接近80亿美元,成为当时全球市值最大的风电设备制造企业。5天后,金风科技在2010北京国际风能大会上召开H股上市说明会上,武钢透露,金风科技已经超过世界风电巨头维斯塔斯,成为全球市值最大的风电制造商。

  在金风科技成功登陆H股之后,武钢从香港回到北京,上班的第一天,就对全体员工说:“上市不是一种胜利。”他似乎在提醒金风科技的管理层,上市成功第一时间不应只顾庆祝,而是应提醒自己不要失去奋斗的目标。

  在金风科技上市的同一年,另一家公司在金风科技的帮助下也在风电整机行业做得风生水起,它早于金风科技10个月借壳上市成功,他的掌舵人陈道荣,是驰名天下的温州商人中的一员。

  3.善于借力 陈道荣

  身价:16亿元

  根据:有关资料估算

  排名:第七

  公司:华仪电气

华仪电气董事长 陈道荣华仪电气董事长 陈道荣

  2007年2月1日,正在杭州参加浙江省人大会议的陈道荣,突然接到众多祝贺电话和短信。当天,华仪电气(600290.SH)正式在A股主板市场亮相,作为董事长,这不仅使得他的财富倍增,也终于实现了他又一个梦想。

  陈道荣的家乡温州乐清市,号称低压电器之都。这里拥挤着成千家低压电器企业。但是,陈道荣却选择了很多人认为“不务正业”的高压电器。他用了16年时间,将创业时的4万元做到了上亿元,成为当地的明星企业。

  2002年春节前后,他的电器生意正如日中天,但他却宣布了一个令集团高管们难以理解的决定:“我们要做风机,要进入风电行业。”同时,在很多场合,他也向人们描绘了他心目中的华仪电气,“华仪电气在未来的发展中,将以风机开发为突破点,进军风机制造和风力发电等相关行业”。

  如今来看,这是他事业的转折点,也是他财富的新起点。然而,一石激起千层浪,有人甚至高呼:“致力于高压电器,才是我们的方向;”也有人忧心没有核心技术,只能给别人当配角。

  面对高管们疑惑的眼神,陈道荣解释说,“我不想把自己的钱全部重复地投资在高压电器上,我就是不喜欢和别人在这一亩三分地上争饭吃,我要把钱投在风机上,这是造福子孙后代的事情,很有意义”。经济学家马津龙这样看陈道荣:陈道荣形象粗犷,俨然一介武夫,但却很有儒商气质,是个乐于学习和善于思考的企业家。

  2002年3月,华仪电器集团的子公司华仪风能开发有限公司应用而生,这是陈道荣手中的一把利刃,也是华仪电气上市核心的资本之一。同时,陈道荣还竭力寻找技术支撑的合作者。2005年5月31日,华仪电气与国内风机生产和风场开发实力极强的新疆金风科技股份公司合资组建浙江华仪金风风电有限责任公司。

  正因借力当年的风电龙头老大金风科技,华仪电气的风电业务迅速显露头角。同年,华仪电气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780千瓦风机成功下线,并实现批量生产。3年后,3台780千瓦风机出口智利,成为中国首批出口海外的风机项目。

  此时,如何寻找更多的资金将企业做得更大?他选择了上市。

  事实上,早在2000年,陈道荣就曾尝试让华仪电器集团上市,但因为新股发行改革,便被挡在了IPO的大门之外。在短暂的失望与调整之后,陈道荣转变思路,开始尝试借壳上市。这一次,他的目标在主板。

  2007年2月1日,华仪电气在上海证券交易所借壳上市成功,这是乐清市首家上市企业,也是温州市第一家在主板上市的民营企业。

  作为温州第一家主板上市的民企,华仪电气并没有让股民们失望——上市当天开盘,报价就高居22.01元,相比当初停牌日的收盘价15.47元,大涨42.3%。当日最终收盘23.35元。

  借壳上市成功,陈道荣的身价达到了新的高度。“华仪电气的成功上市,几乎让他的身价翻了一番。”有人曾表示。按照华仪电气上市8天后的收盘价22.17元计算,按陈道荣持有的华仪电器集团73.25%股权,整个集团则持有华仪电气56.30%的股份,从而使得间接持有华仪电气41.24%股权的陈道荣,身价已经接近16亿元,而在上市当天,陈的身价更是一度高达19.5亿元。

  尽管身价倍增,并跨入亿万富豪的行列,但是陈道荣在公开场合曾表示,他不得不无时无刻面对投资者带来的压力。“股票增长的时候,依旧感觉像是有人在用皮鞭抽你,压力很大。”他一边说,一边伸出右手在半空做出挥鞭的手势。

  与陈道荣颇为类似的是,张传卫也是从电器领域“半道”转入风电,广东中山的明阳风电(MY:NYSE)在他带领下,于2010年10月1日成功登陆纽约交易所。

  4.玩转资本 张传卫

  身价:6亿元

  根据:有关资料估算

  排名:第十

  公司:明阳风电

明阳风电董事长 张传卫明阳风电董事长 张传卫

  张传卫财富的真正爆发,始于2005年正式进军风电业。

  这一年,“风电设备的国产化水平要达到70%”的政策让韩俊良、武钢、包士金等一大批人内心骚动了起来。当然,对于爱冒险的张传卫而言,这样的机会更是不容错过。他信誓旦旦地说:“这是一次赚取百亿产值的绝好机会,说不定到五六十岁还能做个千亿企业。”

  2006年,张传卫不仅成立了广东明阳风电技术有限公司(下称明阳风电),而且开始了他的资本冒险。但刚开始并未得到公司内部人的理解。风电项目的启动需要大笔资金,夸下海口“不用老公司一分钱”的张传卫从哪里找钱,这是很多人的担心。

  在这种紧要关头,张传卫迸发了前所未有的能量。他依靠手中市价750万元的50亩工业用地,开始了空手套白狼的行动。于是,他找到当地政府,将这块工业用地协调转变为商业用地,就这样,地价涨到5000万元;他再用这块地皮作抵押,贷得3000万元:1000万元支付给世界风电一流设备制造商购买知识产权;1000万元用作项目启动投资;剩下的1000万元再购买200亩地皮。新地皮半年后便涨价约70%,张传卫再将其抵押给银行,又贷得3000万元。

  如此一来二去,一块地被变成两块,两块地变成流动资金。如果说,倒手地皮获取最初资金实现“空手套白狼”,是张传卫获取财富的左手,那么,让风险投资商心甘情愿为自己投资,则是他得到财富的右手。

  从2006年到2009年,张先后与百余家投资机构接触过,包括高盛、美林、淡马锡等国际知名投行。投行听了张传卫对于明阳风电的未来描述,以及对他的企业进行实际考察之后,有人开始犹豫了。对于这样一个有投资前景,但规模又小的企业来说,“投资过多股权占比会多大,投资少了又办不了事。”

  张传卫却毫不犹豫地说,这并不是问题。

  他赢取投资者的秘诀是向他们画了一个大大的蛋糕。“到明年底,明阳就可以达到10亿元以上产值,一亿元的利润。按6倍的PE值并不高,10倍也是没有问题的,因为风机刚下线,有风险,所以才降到6倍。”由于投行对明阳风电的未来前景普遍看好,于是风投资金一涌而来。美林注资3000万元,意大利索法芙注资一亿元。随着第一批风机下线运行,明阳的估值一路看涨。

  随后,瑞银和摩根斯坦利以及国内诸多投行纷纷参与明阳风电的募资。到2007年底,明阳风电募集的资金已经超过了2.7亿元。据业界传言,2008年4月至8月期间,与张传卫吃一顿饭的机会被两家机构私下炒到100万元的天价,堪比巴菲特之宴。投行对明阳投资的竞争激烈程度可见一斑。

  而张传卫财富的真正来临,则是明阳风电上市的那一刻。

  2010年10月1日,当很多国人都在忙着为长假好好放松准备的时候,张传卫却处在神经最紧张的时刻。这一天是明阳风电在纽约交易所上市的日子。在此前的63个小时里,张传卫一直睡不好觉,每天都起个大早,在曼哈顿中央公园晨跑。

  张传卫敲响纽约交易所上市的钟声后,曾到中山市考察的意大利索法芙董事长激动地上前与他拥抱。这位70多岁的老先生百感交集,其曾经预感到这个民营企业会成功,但不曾料想,当年名不见经传的小工厂会以如此惊人的速度野蛮生长。

  这一次,明阳风电一共发行2500万存托股,每股定价14美元,募集资金3.5亿美元,创下2010年中国公司赴美IPO募集资金之最,这也是中国第一家风机制造企业在美国上市。其后,张传卫以8亿元的身家,被胡润排在富豪榜的第885位。

  不过,事后张对此坚决否认,“所谓的8亿元,都是他瞎猜的”。

  2010年底,明阳集团产值已达113亿元。踏上百亿元台阶后,明阳又开始了新的转型。张传卫表示,明阳风电下一个五年计划是进行商业模式的创新,从风电制造商转型为风电行业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预计三年之后,技术服务的产值占比将大于风电设备制造。

  5.风机铸件大王包士金

  身价:28.89亿元

  根据:2011年9月30日股票价格

  排名:第三

  公司:吉鑫科技

吉鑫科技董事长 包士金吉鑫科技执行董事兼总经理 包士金

  无意间接触到风机铸件生产并立下决心,8年后就让自己变成了风机铸件领军人——8年前,对于风电还一无所知的包士金,如今却掌管着国内最大的风电铸件企业。随着今年吉鑫科技(601218.SH)的上市,他自身的身价也达到了44.61亿元,成为名副其实的亿万富豪。

  时钟回到2003年,已过不惑之年的包士金仍以建筑商的身份,四处奔波为人修建房屋。这一年,当他为无锡一汽铸造有限公司(下称一汽锡铸)这家从事风机铸件研制的企业修厂房的时候,他事业的新起点便由此开始。那时,当他听说市场上风机铸件供不应求,已隐约感觉到风电业的巨大机会。

  于是,他立即停掉原有的生意,并与一个叫章志亮的签署《出资协议书》,出资100万元,于2003年12月19日设立江阴市吉鑫机械有限公司(下称吉鑫机械),从事风电铸件制造,吉鑫机械与一汽锡铸达成合作协议,即吉鑫机械科技作为外协厂专门为一汽锡铸生产风电铸件产品,一汽锡铸为保证吉鑫机械科技能及时、保质、保量交货,对本公司提供技术、人员、管理方面的支持。2004年7月16日,双方签订相关协议,期限5年。

  2004年8月5日,包士金和章志亮决议将注册资本由100万元增加至600万元,其中,包士金新增出资300万元,新股东曹万清、王秋芬分别出资150万元和50万元。曹万清一跃成为第二大股东,这也为他后来的不菲身价打下了基础。吉鑫机械经过5次增资扩股和股权转让,出资额达到了1.5亿元,其中,包士金占到了49.41%,第二大出资人曹万清占到了25.56%。其后,经过两次股权转让,包士金的出资比例未有所变化,曹万清则向外转让3.5%的股权,其出资比例由此下降至22.06%。

  2008年6月23日,经有限公司股东会决议通过,整体变更设立为江苏吉鑫风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吉鑫科技)。

  股份公司成立后,又进行了三次股权变更,此时包士金与曹万清的持股比例并未出现新的变化。

  包士金对吉鑫科技的布局已定。冲刺上市则成为他事业的重要一步,也是他财富倍增的又一个起点。

  今年5月6日,一声清脆的锣鸣声回荡在黄浦江畔的上海证券交易所内。1959年出生的包士金满脸堆笑,频频点头,回应在场人士对他的祝贺。这一瞬间,吉鑫科技正式在A股挂牌上市,其总共发行5080万股,发行价22.50元/股,总股本不超过45080万股。而按照包士金以及曹万清分别持有吉鑫科技43.85%和19.57%的持股比例计算,包士金与曹万清的身价各自达到44.48亿元,19.85亿元。

  不过,与今年许多新股一样,吉鑫科技首个交易日同样未能避免破发的命运——原本22.5元的发行价暴跌14.4%,降至19.26元。如果按照当日收盘价19.97元计算,包士金与曹万清的财富在短短的一天之内就分别蒸发掉了5亿元和2.2亿元。

  尽管如此,吉鑫科技在牢牢套住一级市场中签者的同时,也让公司的原始股东们赚得盆钵满满。数十亿元的身价,包士金也只是在短短的数年间便得以实现,吉鑫科技副董事长曹万清也功成名就,跻身风电富豪榜。

  6.历经挫折柳志成

  身价:2.14亿元

  根据:2011年9月30日股票价格

  排名:12

  公司:泰胜风能

上海泰胜风能董事长 柳志成上海泰胜风能董事长 柳志成

  作为风电新贵,泰胜风能(300129.SZ)于2010年10月19日在创业板上市。其发行价为31元,大大超出市场之前的估值预测,这意味着包括柳志成在内的原始股东其身价会倍增。

  柳志成开始执掌泰胜风能伊始就面临着股权分散的问题,而其后在青岛、内蒙的投资也被看成是业务发展中的两大败笔。

  招股说明书中显示,公司第一大股东柳志成的持股比例仅为11.887%,公司无控股股东,由柳志成、黄京明、朱守国、夏权光、张福林、张锦楠、林寿桐七人组成的核心管理团队为本公司实际控制人(其中柳志成是林寿桐的妹夫),合计持股比例为55.02%。

  虽然早在2009年8月28日,上述七人就签订了一份《一致行动人协议》,从而成为公司实际控制人。但是公司一旦上市之后,股权将面临进一步的分散,也将会给公司控制权带来风险。此外,公司坦言股权过于分散也可能不利于公司有效决策。

  此外,柳志成的布局实际上也遇到了挫折。泰胜风能在青岛和赤峰的两次投资虽然取得了一定的回报,但最终在两地的布局受挫,这使泰胜风能在今后全国范围内的快速扩张蒙上一丝阴霾。业内人士表示,“泰胜风能培养了两个对手,还丧失了青岛、赤峰两个很好的战略布点,这是它的败笔”。如今,由于风机塔架产品外形尺寸比较大,存在运输半径问题,产品生产地需接近风力发电场,作为对策,泰胜风能正在建设内蒙古包头生产基地。

  尽管泰胜风能面临种种问题,但是丝毫不影响其上市淘金。与很多风电上市企业不同的是,泰胜风能在上市当日不仅没有出现破发,相反还大涨25.48%,报收于每股38.9元,而按照柳志成持有泰胜风能8.92%股份,以及发行后总股本1.2亿股计算,其身价达到4.16亿元。目前而言,随着风电股票价格整体下滑,柳志成的身价也出现了一定的下滑。

  7.击鼓传花

  身价:12.68亿元

  根据:2011年9月30日股票价格

  排名:第九

  公司:天顺风能

天顺风能董事长 严俊旭天顺风能董事长 严俊旭

  2010年末,当老对手泰胜风能登陆创业板不久,严俊旭也带领天顺风能(002531.SZ)匆忙登陆中小板。且不论严俊旭的真正意图是想入市融资,还是不愿落于人后,但梳理天顺风能上市的过程就不难发现这几乎就是严俊旭的独角戏。

  这位担任着至少5家企业董事长职务的狂人,在天顺风能上市过程中,利用多重身份,进行股权腾挪备受质疑。而其拥有的26.35亿元身价也是饱受争议。

  2005年1月,天顺(苏州)金属制品有限公司(天顺风能的前身)以港资公司身份成立,注册资金1000万美元,经营期限1年。天顺控股是其唯一股东,严俊旭间接持有天顺控股90%股权,而其妻弟金亮则直接持有天顺控股10%股权。

  在经历了3次增资扩股后,次年9月,天顺控股将持有的100%股权转让给乐顺控股。在业内人士看来,这次股权转让实际上并没有太大意义。因为乐顺控股与天顺控股的股权结构一模一样,严俊旭持有90%,金亮持有10%。也就是说,严俊旭只是把天顺的股权从左手倒到右手。

  更有趣的是,2009年10月12日,乐顺控股与上海天神签署《股权转让协议》,约定由乐顺控股将所持有的天顺有限64%股权按原始出资额768万美元转让给上海天神。而上海天神法定代表人为严俊旭之妻金葵,实际控制人仍为严俊旭。至此,击鼓传花的游戏,再次在严俊旭身上上演。

  在一系列轮番倒手后,公司形式出现了变化。2009年12月初,天顺(苏州)金属制品有限公司整体变更为天顺风能股份有限公司。当天顺风能上市时,严俊旭和其妻弟金亮,通过全资子公司分别间接持有天顺风能50.19%和33.71%的股份。两人持股比例超过了总股份的八成。

  2009年9月,包括严俊旭在内的4大股东将自己持有乐顺控股的股权全部转让给了金亮一人,最终金亮以独资身份掌控乐顺控股,从而间接持有天顺风能股权。在此期间,严俊旭也把自己所独有的上海天神股权拿出10%,以原价转让给了上海利能,其依据是上海利能的股东周建忠、金亮、龚涛和朱国学是天顺风能的创业团队。短短几个月时间里,经过股权转让、增资扩股等一系列资本运作之后,天顺风能约50%的股权撒落到了7家公司手里。

  一切准备就绪,严俊旭期待着上市带来的喜悦。2010年最后一天,随着深圳证券交易所内一记浑厚的钟声响起,天顺风能正式登陆A股资本市场。这也被看成是天顺风能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最初发行股数不超过5200万股,每股发行价格24.90元,总股本不超过20575万股。而当天共募集资金达到12.95亿元,成为深交所4只新股中融资总量最大的一只股票。

  近13亿元的融资总量让严俊旭怦然心动。如果按照持股比例以及当日开盘价25.71元/股计算,严俊旭上市当日的身价将达到19.84亿元,而他的妻弟金亮也超过了13亿元的身价。

  对于融资所得的用途,严俊旭在股票上市路演时表示,募集资金将主要用于海上风电塔架的研发和生产,通过3兆瓦及以上的海上风电塔架建设、2.5兆瓦及以上风电塔架技改、研发中心等三大项目实施。尽管严俊旭信誓旦旦地说要用好这笔资金,但是最新的消息称,今年1月,上市还不到一个月的天顺风能,就把接近三亿元的超募资金用于归还银行贷款和永久补充流动资金。

  8. 老牌富豪朱玉国

  身价:27亿元

  根据:有关资料估算

  排名:第四

  公司:长星

山东长星集团董事长 朱玉国山东长星集团董事长 朱玉国

  今年3月8日,在天津滨海国际会展中心会议厅,梳着大背头,一身灰色西装的朱玉国正举起右手,向台下200多名与会者介绍长星集团这个后起之秀如何发展风电产业链。

  尽管进入风电之前,朱玉国已经是亿万富豪。但是,不断造就财富神话的新能源领域,同样在吸引朱玉国这个全国最大装饰原纸生产商的老牌富豪。早在2007年10月2日,朱玉国掌控的群星纸业(03868.HK)在中国香港联合交易所成功挂牌上市,发行3亿股,首日股票升值六成,最大涨幅达到九成,名列2007年下半年香港首日五大升幅新股第4位。根据《福布斯中国富豪榜》和胡润百富榜的数据,朱玉国身家在57.1亿元。

  而就在群星纸业生意如火如荼的时候,朱玉国做出了一个艰难的决定,投资55亿元进军风力发电行业。而这个决定,曾让他倍感压力,三天三夜没有合眼。

  因为这毕竟是拿几乎全部的“身家性命”在做赌博,稍有不慎将可能毁于一旦。如何平衡自己的传统优势产业与风电产业间的比重,是让朱玉国备受煎熬的地方。

  朱玉国最终还是选择了自己看好的风电产业。主要原因还在于他自己的亲身体验,以及对于中国可再生能源未来的判断。

  数年前,去欧洲考察的朱玉国看着当地的风电设备颇有感慨:“在欧美国家,风力发电设备都是成片地安装,风力资源被充分利用了。”这次考察经历给朱玉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希望能找到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没有污染、不是高耗能的产业。”

  《可再生能源法》的出台让朱玉国信心大增。

  根据规划,长星集团将会用5至10年的时间在全国建设100个5万千瓦规模的风力发电厂,从而形成风电产业链。据相关运营风电厂人士测算,一般情况下,风电厂大概需要8至10年才能收回运营成本。不过,如果用自己的风机发电,那么成本回收期可以缩短3年左右。

  “今后的能源问题不是价格的问题,而是看你有没有。”朱玉国如此判断。他坚信,国家对资源短缺将会相当关注,并将进一步推动可再生能源,尤其是对风能的利用。那么,随着社会的发展,风力发电企业肯定会有回报。

  9. 风电创二代 唐明

  身价:17亿元

  根据:有关资料估算

  排名:第六

  公司:桥联风电

桥联风电董事长 唐明桥联风电董事长 唐明

  41岁的唐明,时常会陷入一种纠结——他到底是“富二代”还是“创二代”。很多人认为唐明是富二代,但唐明坦言,他完全是靠自己20年的打拼所赢得,“确切地说我是创二代”。

  中等身材,戴一副边框眼镜,平时喜欢休闲装的唐明,看起来颇为年轻。2008年,他从父亲唐法林手中接过了无锡桥联集团的权杖。

  桥联集团是从2004年开始从五金转向风电的。当年,无锡一家企业试图与桥联集团加工合作风电零部件的铸造,前者负责铸造,后者负责加工,但双方合作不久便因故终止。随即桥联自立门户,生产风电零部件,并于2006年11月正式成立桥联风电科技有限公司(下称桥联风电),专门从事风电生产。

  而唐明和桥联风电的转折点出现在2007年。这一年,海外7000万美元私募基金砸向了桥联风电。试图在纽约交易所上市的唐明心里很清楚,风电这一新能源产业是投资者心目中的“香饽饽”,当年尚德在纽约交易所上市,正是其新能源题材成为市场的追捧对象。他的判断源自于全球市场大背景:不论在欧洲国家、美国还是中国,风能产业都在迅速发展,风能将成为世界新能源格局中的重要力量。

  在此之前,金茂创投管理公司董事段小光与桥联集团合作的时候,后者还只是一家年销售额两三千万元的小企业。通过资本的推手,这个家族式企业便在短短几年间内呈现了几何式增长,年销售额突破10亿元、迈向30亿元、瞄准100亿元。

  “资本的力量对我们的改变实在是太大了!”唐明感慨资本的魔力。

  事实上,从2007年起,200多家风投资本都在跟踪桥联风电,最后由桥联风电做主敲定了风投。为此,唐明甚至有自己的选择标准:要去纽约交易所上市,离不开美国本地的成熟基金,所以选择美国Avenue投资基金;此外,桥联风电是在新能源版块上市,所以锁定有专业上市背景的法国NBP基金;考虑到当地政府因素,他们选择了具有政府背景的青云创投。

  在前期资本的启蒙教育下,唐明已经清楚地看到了资本的力量,他正雄心勃勃地计划在美国上市。而借助资本的力量,唐明将实现梦想的跳跃。

  10.从投资到实业 尉文渊

  身价:39.03亿元

  根据:2011年9月30日股票价格

  排名:第二

  公司:华锐风电、华风风电

上海证券交易所首任总经理上海证券交易所首任总经理 尉文渊

  戴着一副无框眼镜,大脑门,脑门上的头发有些稀疏。思维很快,说起话来侃侃而谈,颇有些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架势。曾经身为全球交易所最年轻的总经理,与其他资本猎手相比,尉文渊在资本市场上早已练达、圆熟。

  在投资的世界里,天堂转眼间就是地狱。徘徊在豪赌和冒险之中,经多了这种大喜大悲,尉文渊修炼地愈发从容。他有不少“无心插柳柳成荫”之举,然而,最具传奇色彩的一笔投资却是华锐风电,尉文渊经此一役,身价激增80多亿元。

  是幸运,当然也是功力。

  上海滩猛人

  2011年1月13日,尉文渊把华锐风电送入了自己一手拉扯大的上海证券交易所(下称上交所)。

  这一天,华锐风电在上交所挂牌交易,发行后总股本是10.05亿股,发行股份数量为10510万股,发行价为90元/股,对应发行市盈率为48.83倍,尉文渊也一战再度成名。这次,他的身份是风电投资家,此前,他一度沉寂多年。

  11年前,1990年的12月19日,尉文渊对这一天的记忆甚至比自己的生日还清楚。这一天,他敲响了上交所的第一声开市锣声,也敲开了新中国证券交易的大门。当天早晨,为筹建上交所忙碌数月的尉文渊起床后发现,脚肿得很厉害,根本没有办法穿鞋。于是,他临时跟邻居借了一只大号鞋,随后他就穿着一大一小两只鞋被人背到现场,一瘸一拐地跟着工作人员布置现场。一切安排就绪,他有些滑稽地倚在墙上等候宾客。

  按照计划,当天11点正式开始交易,由交通银行董事长、也是上交所的理事长李祥瑞授权尉文渊鸣锣开市。时间到了11点,颇感新鲜的来宾还在谈论、参观,有的来宾甚至还未能挤进现场,而此时电子屏上已经开始交易。仓促之间,尉文渊敲响了上交所的第一声开市锣声。事后尉文渊回忆说:“敲锣时心里根本就没有兴奋。敲锣的时候,我都不知道交易能不能正常进行。”

  这期间,尉文渊与时任万国证券总裁的管金生,及时任申银证券总裁的阚治东被并称为“上海滩证券三猛人”。

  早期股民中流传着很多关于尉文渊点石成金的传奇故事:有股民回忆称,曾经有几次股市一直下跌,尉文渊走到交易大厅,叉着腰说“这个市场不会跌了,要涨了”。果然很快,市场不降反涨。

  浙江一个知名产业投资基金总裁曾经在上交所当过红马甲,他讲过这么一个“笑话”:上交所成立不久,因为信息技术还不发达,红马甲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很多大户都是委托他们操作的。红马甲们交易时有一个习惯:看尉文渊的心情。如果看尉文渊心情好,就买进,如果他面色沉重就抓紧卖出。有一天,尉文渊低沉着脸通知大家,下午收盘后开会。红马甲们一看尉文渊心情不好,马上纷纷抛出,因此那天大盘跌了不少。收盘开会时他们才知道,原来尉文渊要说的是:以后中午在交易所吃盒饭的人,要把饭盒和剩下的饭菜扔掉,如果不扔掉,就可能把老鼠引到交易所里,咬断电脑电缆,破坏上交所的正常交易秩序。

  五年后,尉文渊因为327国债事件引咎辞职。一位资深投资人透露,尉文渊辞职后做过很多行业,包括贸易、广告、投资,他甚至还开办过证券网站。但不管他做哪样,都做得有声有色,腰包鼓鼓,然而,他的关注度和担任上交所总经理相比,不可同日而语,直到他把华锐风电送进上交所。

  初识华锐

  尉文渊和阚治东几乎是不约而同瞄上了风电。

  2005年,中国风电产业的产量尚不及现在的1/10,这个孱弱的产业还没有引起资本市场的关注。甚至连投资界大佬尉文渊和阚治东,也没有注意到“光伏产业元年”光环下的风电。然而,似乎正应了那句名言:命运就是你认识的人。在朋友的介绍下,他们结识了改变他们命运的美国工程院院士、风能专家鲍亦和。鲍亦和像一个传教士,孜孜不倦地向尉文渊和阚治东介绍风电的前景。有一次,他摆出一张地图,指着地图说,江苏沿海、山东沿海以及河北到内蒙之间的一些地方,还有中国西部,风能资源都非常丰富,他总结说中国未来势必会重视风能产业。

  此后,尉文渊和阚治东开始在风电方面寻找项目。

  阚治东在一次演讲中提到:“我们刚开始关注的不是风电设备,而是风电场。”尉文渊和阚治东旗下的深圳市东方现代产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曾花了小半年时间考察风电厂,他们甚至已经在江苏省东台市签了一个滩涂来建测风台。

  然而,风电厂投资巨大。1万千瓦的投资大概需要一个亿,他们想做一个20万千瓦的电厂,总投资需要20亿元。资金来源是个很大的问题。然而,鲍亦和雄心勃勃地说:欧洲几家银行可以提供低息长期贷款。于是尉文渊和阚治东就大着胆子踏上了追风之路。

  就在他们感觉胜券在握的时候,国家政策陡然一变,20万千瓦以上的项目全部被国家设为特许招投标项目。作为国企长子五大电力集团的竞争者,他们投出的标书毫无悬念地落了下风。

  前期投入已经砸了进去,退出就意味着彻底失败。急转风向,寻找靠谱的风电投资项目,是他们当时的燃眉之需,箭在弦上,不得不发。后来,阚治东请了包括华能、中铁能源投资等企业的专家到江苏支招。

  会议期间,有个专家把他拉出去,建议他投资风电设备。对方甚至向他透露大连重工准备要做1.5兆瓦的风机。大连重工是后来的华锐风电的第一大股东,尉文渊和阚治东分析,大连重工原有的技术、人才团队和装备制造业底子,都是成功的有力保证。

  但由于风电当时尚属冷门,这个项目一直不被投资界看好,甚至被许多投资机构视为鸡肋,有多家投资机构几过其门而不入。可是第二天,尉文渊就和阚治东一起飞赴大连。他们在大连结识了韩俊良,后者是大连重工的法人代表。等米下锅的大连重工和尉文渊、阚治东一拍即合。

  经多次谈判,合作意向达成,尉文渊、阚治东、韩俊良等联手参与创办了华锐风电。

  2006年2月,华锐风电成立,设立时的注册资本是1亿元。最初的股权结构为大连重工30%,阚治东投资的深圳市东方现代产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尉文渊任法定代表人的西藏新盟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北京新能华起投资顾问有限责任公司、北京方海生惠科技有限公司各持股17.5%。

  当年,这五家股东只缴付了20%的投资额,其余资金直至第二年的四月份才到位。然而,甚至连他们自己都没想到,华锐风电当年即产生效益,作为原始发起人的尉文渊等股东基本上当年就已收回本金。

  2008年,华锐风电的发展态势非常突出,股份扩至9亿股,净利润超过6亿元,比前一年整整翻了500%,一举超过金风科技,成为风电制造企业龙头。而这个时候,谋划上市已成为华锐风电的题中之义。

  华锐淘金

  今年年初,华锐风电在上交所挂牌交易。

  西藏新盟投资为第四大股东,持股10500万股,而尉文渊持有85%西藏新盟股权。因此,这位资本大佬间接持有华锐风电8925万股股权,尉文渊名下的华锐风电股权的市值超过80亿元,回报达到500倍。

  尉文渊因投资华锐再度进入公众视野,不过这次是风电投资家。

  尉文渊、阚治东与其他投资人不同,他们在华锐风电刚刚创立便已入股,是随企业一起成长的。他们的投资性质算得上真正的创投,与其他为在股市分一杯羹而突击入股的投资人相比,有天壤之别。

  与低调的尉文渊不一样,阚治东直言这是他最得意的一笔投资。在一次投资人论坛上,阚治东说:“华锐风电前一段时间上市了。有人问我们,当时是怎么把握中国风电产业的发展趋势的?其实,2005年的时候,我国风力发电总装机量可能在100万千瓦左右,而今天我们每年装机容量肯定超过1000万千瓦。把握行业发展趋势,我最佩服的是那些海外的PE,很多国内行业的发展趋势都是海外PE给我们引导的。”

  而在风电产业发展前景日益明朗的情况下,尉文渊作为上海人的精明再次得以印证,他开始亲身上阵,进入风电实业第一线。2007年,在对风电产业链进行一番细致研究后,尉文渊控制的西藏新盟参股昆山华风风电科技有限公司(下称华风风电)35.79%,尉文渊出任公司的董事长和总经理,亲自管理、运营这个企业。

  而该公司,是华锐风电的叶片采购方之一。2009年,华锐风电向华风风电的采购金额为1.46亿元。2010年上半年华锐风电的采购金额为3821.57万元。

  三四年来,尉文渊已经把华风风电拉扯成为国内排名比较靠前的风电叶片供应商。

  投资大师坦普顿曾说,一个人靠投资取得的财富,是由这个人的内在财富决定的。真正的投资者就像一个拾金者,他拾捡的是他内在的财富。他内在的财富越多,他拾到的外在财富就越多。

  资本市场上的故事,远比世人知道的更精彩。

分享更多
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