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逾五成增发股破发机构被套 “解套战”潜藏投资机会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0-24 00:11 来源: 每日经济新闻

  每经记者 牟璇 赵阳戈

  当定向增发这个“赚钱神话”在弱市中频频破灭之时,投资者往往只关注了机构被套其中的“惨况”,而忽略了潜藏的投资机会。殊不知,捧了“钱场”的机构绝不甘心被套的下场,因此在解禁日趋近之前自然会寻机奋力反扑;而本着对机构“知遇之恩”的回报心理,上市公司往往也会有意释放利好,希望通过巩固投资者信心来帮助机构解套。由此一来,部分“破增”的公司也就具备了一定的投资潜力。

  自股改以来,定向增发就成为上市公司募集资金的重要手段。由于它往往能提供较稳定的正收益,因此被包括券商、基金、私募等机构以及自然人股东视为博取高收益的“赚钱机器”。然而,在今年惨淡的市况中投资者遭遇重创,连大股东增持被套、社保基金亏损、私募清仓等现象也频频上演,定向增发这个曾几何时的“赚钱神话”自然也就有破灭的一天。

  据统计,在今年持续低迷的市场环境下,增发股破发频频血洗机构。根据最新数据显示,从去年以来实施定向增发的185家上市公司来看,截至10月20日收盘,股价跌破定向增发价的公司已超过五成,很多机构深套其中难以脱身。

  不过若利用逆向思维,在定增股解禁时间渐渐临近的情况下,参与认购的机构如果想顺利出逃,往往会在解禁前有意释放利好,希望通过巩固投资者信心而助其解套。基于这一思路,“定增被套”概念股或能出现投资良机。本期《每日经济新闻》证券周刊就试图对此进行调查,为投资者挖掘机构解套战背后的投资机会。

  去年来实施定增公司五成破发

  据巨灵财经数据显示,去年以来已实施定向增发的185家上市公司中,合计募集资金约为2489.62亿元。其中,单笔最高融资额突破700亿元大关。2011年3月,盐湖股份(000792,收盘价37.88元)定向增发完成,实际募集资金接近775亿元。

  更让人惊讶的是,今年以来增发快速膨胀,已与IPO的扩容规模相当。截至10月20日,2011年新股实际募集资金总额约2100亿元,而今年增发募资总额竟达到1742亿元,与IPO仅有358亿元之差。

  在规模巨大的增发扩容面前,摇晃下坠的市场为破发潮埋下了伏笔。在实施定增的185家公司中,截至10月20日收盘,已有100家公司股价破发,占比高达54.05%。其中,18家公司破发率超过30%,占破发数的18%,其中就包括曾创下增发实施完成后破发速度最快纪录的大唐发电(601991,收盘价4.43元)。今年6月大唐发电增发结果显示公司最终以6.74元/股的价格发行10亿股A股股份,募资67.4亿元。除控股股东大唐集团认购1亿股外,工银瑞信基金公司、上海电气集团、东方电气集团等其他8名投资者也参与认购。但此次新增股份在5月30日办理完毕登记托管手续后,大唐发电就跌破增发价,这意味着参与认购的投资者已开始浮亏。

  此外,包括国脉科技(002093,收盘价5.50元)、敦煌种业(600354,收盘价18.50元)、澳洋科技(002172,收盘价5.46元)、江中药业(600750,收盘价24.87元)、国电南自(600268,收盘价8.90元)等23家上市公司破发率在20%~30%。而破发率低于20%的也有59家。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调查发现,在定增破发的这100家公司当中,53家公司的增发股份是面向机构投资者发行,包括破发严重的综艺股份(600770,收盘价15.70元)、拓日新能(002218,收盘价9.10元)、太原重工(600169,收盘价6.57元)等。此外,广汇股份(600256,收盘价21.25元)、万马电缆(002276,收盘价11.50元)、西部资源(600139,收盘价16.03元)、黔源电力(002039,收盘价13.40元)、柳工(000528,收盘价15.08元)等公司获得大股东和机构投资者共同参与认购。

  机构“解套战”可资利用

  曾几何时,定向增发是机构赚钱的稳当买卖。由于定向增发可以使机构以简洁和低成本的方式参与高成长公司或行业,轻易获得公司或行业高速发展带来的利润,且股权锁定期一般只有一年左右,周期较短,因此参与定增在牛市中几乎被看作“无风险套利”的手段之一。

  根据平安证券分析师蔡大贵对2006年以来的575次增发案例的研究,参与定向增发,从总体上来看能够获得较高的超额收益,平均的年收益为82.5%,获取超额收益的概率为91.8%,牛市中的收益更为显著。

  在定向增发之后的9个月,如果参与增发的收益率还没有超过10%,那么在这些股票当中,有62.8%的股票能够获得超越大盘的收益,超额收益率为10.9%。

  蔡大贵认为,参与定向增发的投资者对于一年锁定期的收益率是有要求的,增发实施完9个月之后,如果当时的股价较增发价的涨幅不足10%,那么公司和参与增发的投资者都会希望股价在未来3个月能有进一步的增长。

  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伴随机构解套战打响,所带来的投资机遇自然值得把握。那么,如何才能选择好的定增公司呢?

  从募资规模来看,参与募集资金大于40亿元或者小于5亿元的定增,较其他个股的超额收益要高。

  从行业上来看,平安证券研究所、Wind数据显示,参与采掘、金融、建筑等行业的定增,能够获得较高的收益,其中参与采掘业增发一年绝对收益和超额收益率为205.04%、169.68%;金融、建筑的增发绝对收益率分别为291.35%、139.04%, 超 额 收 益 率 分 别279.30%、96.03%。

  除此之外,自身基本面较好,估值水平较低的公司也容易成为反弹先锋,而定向增发项目可能会较大程度提升业绩的公司也存在机遇。

  /案例解析/

  定增股解困讲套路 四大传统手法各有神通

  “捧钱场”还遭遇被套的下场,困局中的机构自然不会心平气和地等待市场转暖,随着解禁日趋近,这些“困兽”的奋力反扑是少不了的。

  回看历史,被套定增股最后撕开缺口夺路而逃的案例不胜枚举,但这并不能说明得到救赎会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还得在战术上讲究一些套路,而在这其中,自然也少不了上市公司的“配合”。对于场外的投资者来说,如果能够知悉一些套路,乘着被套机构突围的东风分得一杯羹,也是未尝不可。本周,《每日经济新闻》特地梳理了最近一年间数十个定增股成功解套的案例,并从中总结出了以下四大常用手法。

  ◎手法一

  “不务正业”专搞热点提振人气

  或许你所投资的上市公司主业是慢热类型,别急,只要公司能把握最热门的题材,股价还是会迅速作出反应。

  这两年,“涉矿”概念已是深入人心,长征电气(600112,收盘价13.17元)正是因为抓住了市场的这个心理,才能从数十只个股中脱颖而出。公开资料显示,长征电气在2010年5月5日完成了一次非公开增发,共计向8名特定对象发行了3689万股,认购者除了方正证券(601901,收盘价6.51元)这样的机构外,还有如沈汉标这样的“定增达人”。当时这场增发发行价为12.3元/股,公司共募集约4.34亿元,投向与主营相关的项目,即高压有载分化开关技改扩能和2.5兆瓦直驱永磁风力发电机组等。这批增发股的限售期为12个月,2011年5月5日上市。

  原本一切顺利,但偏偏市场并不给力。在长征电气增发完成后仅仅两个月时间,公司股价直接从14.69元(2010年5月5日)迅速跌至年内低点8.9元(2010年7月2日),市值蒸发的同时,捧场机构账面上的一片赤字也让公司陷入了难堪。

  就在此时,长征电气终于亮出了箱底货。2010年12月31日,公司突发公告称,经认真审议,公司拟采取购买矿业公司股权、联合开发等多种方式开拓矿产业务,通过充分整合遵义当地矿产资源,并对矿石进行深加工,完善产业链,打造公司新的利润增长点。

  这则公告投向市场,形势顿时扭转。公告当天,长征电气以“一”字涨停一扫前期颓势,也就此拉开大涨的序幕。盘面上看,这波涨势从2010年12月31日公告开始,一直延续到了2011年4月18日,并创下上市以来新高25.5元,期间涨福超过140%。而后股价虽然有所回落,但2011年5月5日收盘价19.84元也仍然较12.3元的增发价高出了61.3%,参与增发的投资者笑到了最后。

  在限售期内捣鼓热点的还有宁波华翔(002048,收盘价9.38元),该公司于2010年4月12日完成了一次非公开增发,新增了7340万股,发行价11.88元/股,增发股的上市流通时间为2011年4月12日。而就在解禁日前夕,公司突发奇想,嚷着要做节水灌溉,除了与德国一家公司签订合资意向书之外,又新设了“新能源与节水滴灌系统”事业部,后来还跑到河北、甘肃搞了两个示范区。

  做汽车零部件的生产商为何突然念起节水灌溉的生意经?《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原来在今年1月,市场最火的题材便是水利建设,当时三峡水利 (600116,收盘价11.90元)、大禹节水(300021,收盘价10.80元)等纷纷走出一波像样的行情。

  宁波华翔恰到好处的“底牌”自然也大受市场欢迎,其间约20%的涨幅最终令股价远离增发价 “红线”,增发机构参与者解禁时顿显从容。至于公司节水灌溉的生意经是否还有下文,市场仍需拭目以待。

  ◎手法二

  利好频出 组合拳“揍”晕市场

  利好组合拳现象在市场中并不少见,而TCL集团(000100,收盘价2.14元)就曾经使用过这一套路。

  一年前,TCL集团完成定向增发,新增的13.01亿股限售股于2010年8月3日上市,增发价格3.46元/股,除李东生和惠州市投资控股认购的股票外,其余约11.42亿股(送转后变成22.84亿股,占比26.95%)的解禁日均为2011年8月3日。

  不太顺心的是,TCL集团的增发最终只募得45亿元资金,较50亿元的保守预期差了少许,当然这个空缺通过政府补助也基本凑齐,但同样不顺心的则是股价运行至12月间,已然濒临“破增”。但就在此期间,好戏开始上演了。

  首先是2011年1月,TCL集团抛出了股权激励的“金手铐”;接着又在2月份罕见地表示要搞10转10;4月TCL集团又将法国的诉讼案以最小付出搞定;同样是4月,TCL集团宣布拟与苏州三星交叉持股,而在这期间关于TCL集团要搞稀土的传闻也迅速散播;5月,TCL集团发出澄清公告,并顺便在公告中披露了自己在新疆拥有能源公司,以及运作亚太石油、筹备煤业勘探等情况。

  一系列利好组合拳下来,5个月时间,TCL集团股价扶摇直上,最大累计涨幅已然翻番,而最终到了增发股解禁日那天 (2011年8月3日),TCL集团的股价仍在5.3元的高位,超出增发价50%以上。有趣的是,在5月时李东生还发布公告表示减持还债,这一举动立马遭来市场的口诛笔伐,甚至怀疑前述诸多利好均是为其减持而设,迫于市场压力,不得已李东生最终放弃了减持计划。

  与TCL集团类似的案例还有川润股份(002272,收盘价9.59元)和中联重科(000157,收盘价9.03元)等,两者在增发股限售期间,分别都有高送转、股东增持等利好出炉,有了这些消息的护航,股价想走出增发价区域的泥潭,难度自然就小得多了。

  ◎手法三

  业绩撑腰 解套只是时间问题

  上述类型虽然算不上是旁门左道,但上市公司不以业绩说话,帮助定增机构赚钱,始终显得腰板不直。其实,在《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统计的数十个成功案例中,拿业绩说话的也不在少数,比如鱼跃医疗(002223,收盘价24.16元)就是如此。

  资料显示,鱼跃医疗在2010年6月28日完成了定向增发,新增股份838万股,增发价为32元/股,参与增发的有国投瑞银基金、宁波信升化工等6家机构,募集资金投向为医用分子筛制氧机系列技术改造项目、轮椅车技术改造项目、医用压缩机(泵)产业化项目和研发中心技术改造项目等,都是与主业吻合的项目。新增股份的上市流通时间为2011年6月28日。

  自从增发过后,鱼跃医疗也曾在7月初一度陷入过“破增”的局面,但公司对此显得比较淡定。仅仅是正常地于8月10日发布了一份“拿得出手”的半年报,其净利润同比增长75.81%,并同时预计2010年前三季度业绩增速为50%~80%。

  事实上,鱼跃医疗自2008年以来每年业绩都稳步增长,2008~2010年净利润增长率分别为63.26%、62.6%、60.01%,2011年上半年的这一数字也达到50.02%。有了业绩的撑腰,解套自然也就只是时间问题了。从盘面上看,该股的股价在2010年7月初短暂陷入僵局之后,便迅速回复到增发价之上,直到解禁股价都没有再次出现过尴尬。

  类似的个股还有2010年6月完成增发的中恒集团(600252,收盘价13.01元)等,即使在限售期“破增”,但在解禁日均是浮盈的。注重业绩,还是靠谱的。

  ◎手法四

  虚实不明 造势护航限售股

  当然,除了上述三类常用手法之外,还有一种“另类”方式在市场中也极为活跃,这类公司虽然没有稳定向好的业绩,主营或许也不具想象力,但通过造势同样能够让身陷定增的机构脱困,这类的典型便是中科英华 (600110,收盘价5.07元)。

  中科英华去年5月19日在中登公司上海分公司办理完了非公开增发的股权登记相关事宜,该次增发共计发行1.34亿股,发行价5.85元/股,募资7.58亿元,限售股的流通时间为2011年5月21日。

  由于增发发生在大盘下跌行情当中,中科英华自然也顺理成章地加入了“破增”的行列当中。从公司“破增”以来的公告来看,公司除了一系列的对外担保之外,并无可圈可点之处。不过就在市场开始反弹,公司股价免去“破增”尴尬之时,中科英华也开始出手护航了。

  首先公司发布业绩快报宣称2010年业绩大好,净利润同比增长385.75%,但并没有表述业绩为什么大增。而在后来的年报中,公司仅表示业绩大好是因为营业毛利和投资收益的增加,营业毛利从公开信息来看2010年为19.51%,似乎与2009年的19.5%相差并不远,而投资收益中的主要来源又是处置长期股权投资,显然,这种做法是不可持续的。

  数据显示,2009年公司净利润只有615.68万元,同比下滑83.93%,2010年净利润便高达2993.6万元,同比增长386.22%。而翻过2010年,2011年上半年,公司净利润又只有可怜的495.97万元,同比再次下滑了45.51%。

  除了靠投资收益粉饰业绩外,在增发股解禁前的3月份,公司还发生了一场“诡异”的举牌事件。2011年3月11日公司公告显示,2011年3月2日~9日之间,股东润物实业增持了公司股份652万股,占公司股份总额的0.57%。由于与一致行动人润物控股合计持股超过了5%的“红线”,因而发布公告。

  按照常理,被人举牌往往说明有人看好公司而在市场上收集筹码,是利好事件,市场也会有所反应。在消息发布后的3个交易日里,公司股价再次上蹿。但蹊跷的是,润物控股法定代表人陈远,同时也是中科英华和中融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现任董事长,那么此次举牌的显然不是“外人”,再联想到即将于2011年5月21日解禁的增发股,公司如此营造举牌氛围,或已是司马昭之心众人皆知了。

  注:股价均为定点复权

  /重点个股/

  海利得

  (002206,收盘价10.66元)

  2011年2月12日,海利得发布非公开发行股票报告书,拟非公开发行不超过8000万股,增发价为14.18元/股。从认购情况来看,社保五零二、华夏成长、信达澳银是本次定增的认购“大户”,三者分别获配500万股、500万股以及487.5万股。

  然而海利得股价却并不乐观,昨日收盘价10.66元,较定增价下跌了24.82%,上述三“大户”浮亏额高达5235.22万元。

  本次募集资金将用于“年新增3万吨高模低收缩涤纶浸胶帘子布项目”,用涤纶浸胶帘子布加强的轮胎因具有模量高、干热收缩率低、尺寸稳定性好等优势,与钢帘线一起成为子午线轮胎的重要骨架材料。因此,子午线轮胎市场是本项目产品的主要应用市场。该项目预计2012年投产,公司预计项目达产后可实现销售收入8.7亿元,利润总额2.3亿元,增厚每股收益约为0.92元。

  宏源证券认为,公司未来业绩依然主要依靠传统业务,高端业务的拓展有望拉高整体毛利率水平。预计公司2011年~2013年每股收益为0.46元、0.64元、0.93元。

  广汇股份

  (600256,收盘价21.25元)

  广汇股份增发受到王亚伟力捧。5月27日公司非公开发行结果显示,华夏基金旗下4只基金参与了此次增发认购,其中王亚伟执掌的华夏大盘和华夏策略分别获配248万股和100万股,另外两只基金华夏回报和华夏回报二分别获配24万股和108万股。华夏基金也是参与广汇股份增发的唯一公募基金。

  本次定增价格为24.00元/股,随着大盘持续下跌,公司股价昨日收盘已至21.25元/股,较定增价下浮11.46%。因此,参与本次增发的机构和自然人全部被套。实际上,自该股增发方案得到证监会核准之后,有多个交易日该股二级市场价格低于增发价,但王亚伟毅然以24元每股参与了增发,而不是通过二级市场以更低的价格买入。

  瑞贝卡

  (600439,收盘价7.68元)

  去年12月7日,瑞贝卡定向增发获批,以12.20元/股发行4631万股,中信证券、瑞华投资、农开产业基金等参与了认购。

  从业绩上看,瑞贝卡业绩稳中有升,今年上半年净利润同比增长46.64%。公司此前主要以海外市场为重心,今年以来开始发力国内销售市场。上半年国内销售收入达1.14亿元,同比增长80.75%。

  国海证券认为,公司是世界主流的发制品供应商,在欧美非洲等主流市场具有优势,占据全球出货量的约1/4。此外,公司以自有品牌拓展国内市场,取得了快速的增长,有望成为利润增长的重要引擎之一。

  深圳惠程

  (002168,收盘价12.93元)

  公司今年1月完成的定增,发行价为30.11元,新增股份1502.16万股,其中吕晓义认购的股份限售期为36个月,预计上市流通时间为2014年1月7日;华商基金、天津硅谷天堂鲲鹏股权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信达澳银基金、天平汽车保险认购的股份限售期为12个月,预计上市流通时间为2012年1月7日。

  虽然从三季报来看,公司1~9月实现营业收入2.43亿元,同比微增0.92%,净利润为4212万元,同比增加2.65%,公司预计2011年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在7023万元~8400万元之间,较去年增长幅度不超过20%,整体感觉业绩平淡。但是机构对于深圳惠程的热情度并未减退。季报显示,包括华商基金、泽熙投资等多家机构在8月实地调研过公司,而机构关注的焦点集中在江西先材PI隔膜和长春高琦高性能纤维这两个项目上。

  从公司规划看,未来的业绩爆发点也集中在长春和江西两个项目上,这两个项目在年内都已经动工,并在年底会有所释放,值得持续关注。

分享更多
字体: